“狮头扎作展”呈现精湛传统技艺
中评社北京9月28日电/据大公报报导,狮头扎作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文化传承的象征。中西区民政事务处即日起至10月13日,在金钟太古广场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狮头扎作展览”,展览汇聚6位香港跨代、来自各老字号扎作师傅创作的6个分属不同年代风格扎作的狮头,展示技艺,营造节日气氛。
上世纪50至70年代,香港扎作业尤为蓬勃鼎盛,不过,随着时代变迁,慢工出细活的狮头扎作技艺濒临失传,展览呈现不同年代狮头扎作之特色,展品涵盖“开国大典狮头”,刘备狮头、关公狮头、张飞狮头、鹤装虎斑狮头和三教狮头等。
细腻展现经典场景
甫进入展厅,目光就被门口正中间摆放的主题展品“开国大典狮头”吸引,“天宝楼扎作”创办人夏中建创作了“开国大典狮头”,他以细腻传统手法呈现经典场景:铁道战、渡长江、淮海战役和万里长征等,以及“开国大典”的宏伟场面。狮角上绘制的是一架具有历史意义的战机,狮头上还有一对华表。
“大型盛典活动,常会有舞狮等活动,我想以狮头来呈现国庆主题和喜悦,十分合适。”夏中建表示。只见画在狮头上的画面,体现军民一家亲,祥瑞点缀其间,整个画面铺满一整个狮头,很有气势。
为了令现在的观众瞭解以前的狮头做法,“佳景楼”后人黄德辉打造张飞狮头,其言:“自己一开始就是制作狮头,后来转了做纸扎,这次是40年以来,第一次制作传统狮头。”今次打造的张飞狮头仿照上世纪50年代设计风格,遵循了当年颜料有限的历史条件,以黑白灰三种颜色的水墨,配合黑色牙刷短毛,烘托猛张飞的威武形象。
今年已有70余岁的黄德辉,虽然中间转行,但转行前也有几十年的制作狮头经验,在他眼中,狮头的美观和实用性都很重要,特别是狮嘴部分,要看是否美观对称。
中六生制“三教狮头”
缘何会对传统狮头扎作感兴趣?伍彦维对此表示,其实自己最初是想扎一个灯笼,学习之后逐渐感受到扎作的趣味性,所以3年前拜夏中建为师学习,周六时别的中学生都利用课余时间做放松自己的事,他就去“天宝楼扎作”向师傅学习扎作,至于未来会不会考虑以此为职业?他笑言:“现时都是当做一个兴趣先。”
为了进一步让观众感受到不同时期狮头的特色,“生和隆”后人梁金华打造刘备狮头,这款狮头按照上世纪七十年代风格设计,是佛山装黄彩狮。不论是狮头上的鹰角、眉角上的鲤鱼刺,抑或面颊旁的双腮,狮脸的布局为凸显刘备的王者风范。
现场其他狮头作品还包括:“福兴隆豪记扎作”创办人余英豪打造的关公狮头,以标志性的褐红狮脸,展示关公的义薄云天,以及“狮子林美术扎作”的甘维打造的具有上世纪九十年代风格的鹤装狮头,其最大特征是具有鸭喙的长嘴巴。
此外,现场更有展示狮头扎作的对应“扎”“扑”“写”“装”四个工序的展台,方便观众瞭解制作工序。
中评社北京9月28日电/据大公报报导,狮头扎作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文化传承的象征。中西区民政事务处即日起至10月13日,在金钟太古广场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狮头扎作展览”,展览汇聚6位香港跨代、来自各老字号扎作师傅创作的6个分属不同年代风格扎作的狮头,展示技艺,营造节日气氛。
上世纪50至70年代,香港扎作业尤为蓬勃鼎盛,不过,随着时代变迁,慢工出细活的狮头扎作技艺濒临失传,展览呈现不同年代狮头扎作之特色,展品涵盖“开国大典狮头”,刘备狮头、关公狮头、张飞狮头、鹤装虎斑狮头和三教狮头等。
细腻展现经典场景
甫进入展厅,目光就被门口正中间摆放的主题展品“开国大典狮头”吸引,“天宝楼扎作”创办人夏中建创作了“开国大典狮头”,他以细腻传统手法呈现经典场景:铁道战、渡长江、淮海战役和万里长征等,以及“开国大典”的宏伟场面。狮角上绘制的是一架具有历史意义的战机,狮头上还有一对华表。
“大型盛典活动,常会有舞狮等活动,我想以狮头来呈现国庆主题和喜悦,十分合适。”夏中建表示。只见画在狮头上的画面,体现军民一家亲,祥瑞点缀其间,整个画面铺满一整个狮头,很有气势。
为了令现在的观众瞭解以前的狮头做法,“佳景楼”后人黄德辉打造张飞狮头,其言:“自己一开始就是制作狮头,后来转了做纸扎,这次是40年以来,第一次制作传统狮头。”今次打造的张飞狮头仿照上世纪50年代设计风格,遵循了当年颜料有限的历史条件,以黑白灰三种颜色的水墨,配合黑色牙刷短毛,烘托猛张飞的威武形象。
今年已有70余岁的黄德辉,虽然中间转行,但转行前也有几十年的制作狮头经验,在他眼中,狮头的美观和实用性都很重要,特别是狮嘴部分,要看是否美观对称。
中六生制“三教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