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单靠MPF远不足够
中评社香港11月21日电/香港百物腾贵,要应对退休生活,打工仔需要未雨绸缪。投资基金公会最新一项调查发现,受访者平均在37岁已开始规划退休金,认为平均需要760万元才可避免退休生活质素下降,较以往预计500万至600万元为多。
大公报报导,调查同时发现,受访者对强积金(MPF)回报过分乐观,与实际表现存有很大落差。投资专家指出,高回报产品需承受高风险,应避免依赖单一理财产品。
投资基金公会早前访问1001位年龄介乎25岁至64岁的在职人士,以及80位65岁或以上的已退休人士。调查发现,受访者开始规划退休平均年龄为37岁,目标退休年龄约61岁,平均需要大约760万元作退休准备。基金公会退休金委员会联席主席曹伟邦表示,金额较以往调查为高,原因包括通胀、人均预期寿命增加所致。另接近一半已退休受访者更认为,需要1000万至2500万元才能维持退休前生活水平。
勿频密转换投资组合
调查显示,在职人士对强积金投资的期望,平均回报率为11%。曹伟邦解释,主要由于本港银行近年提供高息定存计划,从而令受访者对回报有更大的预期。值得留意的是,根据积金局数据,强积金制度于2000年推出,截至今年6月底,股票类别基金的平均净回报率为3.8%,混合资产类别为3.7%,较同期平均通胀(1.8%)为高,但明显与供款人预期有很大的差距。
曹伟邦认为,供款人应将目标期望降低,不宜为换取更高回报,而频密转换投资组合,若果供款太少,实际获利金额亦不会多。若打工仔有强积金以外的投资资产,例如物业、股票和基金等,可以考虑调整组合改善回报。
不过,他提醒高回报产品自然要承受高风险,需要在风险与回报之间取得平衡。
另外,受访者预期退休年龄约61岁,惟预计储蓄只能维持17年的退休生活,相对香港的平均预期寿命85岁存在落差(约7年),曹伟邦表示,假如退休储蓄不敷应用,其中一个可行建议是延迟退休,或者调整生活模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