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多举措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
为不断拓展壮大特色养殖业产业,久治县借助青海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政策“东风”,不断延伸产业链。“2022年,我们投入资金1.4亿元,建设生态畜牧业产业项目13项,奶制品加工完成日处理30吨目标,有机肥年销售突破3万吨,牦牛养殖基地水平有了质的提升,牧民群众收益持续增加。”久治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魏鹏说。
为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青海省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不断促进就业。去年以来,青海省扎实开展稳岗就业行动,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务工规模达到21.6万人,脱贫人口年度人均纯收入达到13035元,同比增长9.5%,比全省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3.2个百分点。此外,青海还全面深化协作帮扶,引进江苏企业17家,完成投资14.7亿元。依托江苏各类资源,安置2061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完成消费帮扶1.6亿元。14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资金1.29亿元,立足联点县发展需求,开展靶向帮扶。109家民营企业投身“百企兴百村”行动,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青海省还系统推进实施了一大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支持重点帮扶县发展,推动15个国家重点县与江苏相关地区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全力保障国家选派的15支科技特派团、23支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工作队、369名专家开展工作,为重点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在200个村开展乡村振兴试点,初步探索形成了同仁市特色村寨、都兰县路衍经济等一批具有代表性、能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经验模式。加速补齐民生短板,确保脱贫群众基本医疗参保率、适龄子女入学率、安全住房保障率和安全饮水供给率不断巩固提升。截至目前,全省累计认定的1.9万名监测对象中,74%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守住了不发生整乡整村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为不断拓展壮大特色养殖业产业,久治县借助青海省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政策“东风”,不断延伸产业链。“2022年,我们投入资金1.4亿元,建设生态畜牧业产业项目13项,奶制品加工完成日处理30吨目标,有机肥年销售突破3万吨,牦牛养殖基地水平有了质的提升,牧民群众收益持续增加。”久治县乡村振兴局局长魏鹏说。
为带动脱贫群众持续增收,青海省在推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不断促进就业。去年以来,青海省扎实开展稳岗就业行动,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务工规模达到21.6万人,脱贫人口年度人均纯收入达到13035元,同比增长9.5%,比全省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3.2个百分点。此外,青海还全面深化协作帮扶,引进江苏企业17家,完成投资14.7亿元。依托江苏各类资源,安置2061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完成消费帮扶1.6亿元。14家中央定点帮扶单位落实帮扶资金1.29亿元,立足联点县发展需求,开展靶向帮扶。109家民营企业投身“百企兴百村”行动,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同时,青海省还系统推进实施了一大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支持重点帮扶县发展,推动15个国家重点县与江苏相关地区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全力保障国家选派的15支科技特派团、23支教育医疗“组团式”帮扶工作队、369名专家开展工作,为重点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在200个村开展乡村振兴试点,初步探索形成了同仁市特色村寨、都兰县路衍经济等一批具有代表性、能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经验模式。加速补齐民生短板,确保脱贫群众基本医疗参保率、适龄子女入学率、安全住房保障率和安全饮水供给率不断巩固提升。截至目前,全省累计认定的1.9万名监测对象中,74%已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守住了不发生整乡整村规模性返贫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