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堡梯田:千米垂直落差 坡地配水有方
据文献记载,上堡梯田开发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梯田兴于秦汉时期,距今至少2200年历史,后经唐、宋、元、明、清代的不断扩建和修缮,至此达到现在宏伟的规模。
当地民众尊崇自然法则,因地制宜修建了坡地配水系统。坡度平缓处则开垦大田,坡陡狭窄处则开垦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之中,无不奋力开凿。漫山遍坡的梯田由无数灌溉水系网连接,每块梯田即是一个小蓄水池,也是一个保土床,防止了水土流失。时至今日,上堡梯田自流灌溉体系的工程形式和布局仍然完整保存,梯田灌溉系统成为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堡梯田形成了森林─水系─梯田─村落的农业生态体系,当地重点挖掘民俗文化,对客家文化习俗建立了完整的资料库。推动本地特色的“三节龙”灯彩、“舞春牛”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重点恢复古稻作习俗,组建客家梯田文化保护传承队伍,有针对性地培养民俗和礼俗从业人才,与旅游观光、互动体验相融合,全面展示客家梯田稻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