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9立会议员向特首提交施政报告共同倡议

G19议员见记者(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8月19日电(记者卢哲)由18位香港立法会议员组成的合作平台“G19”成员18日在行政长官办公室与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会面,就2023年《施政报告》表达意见,并提交主题为“增动能谋幸福促进香港社会向上流动”的共同倡议书。

  出席会面的G19议员在见记者时介绍,G19提交的共同倡议书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进一步优化人口及人才政策”,要求政府深化落实G19就去年《施政报告》提出的《全面检视及落实人口和人才政策》建议书;强调除了“抢人才”之外,培养及留住本地人才同样重要,包括扩大“持续进修基金”资助上限及其适用范围;要积极鼓励港人生育,包括提供生育津贴及改革税制;还要强化“高端人才通行证”配套,从速落实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以及开始研究制订一般性的输入移民政策。

  第二部分是“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互相借鉴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包括加以善用港珠澳大桥,重新定位,降低收费,简化通关及优化“港车北上”计划,推动“大桥经济”;与广东省商讨放宽外国企业准入及外商人流措施等。

  第三部分是推出“本少利大”的措施“活化居屋第二市场,促进全社会向上流动”;将居屋按揭保证期由“30年减楼龄”放宽至“60年减楼龄”,买家可向银行争取更长按揭年期,降低每期还款额,让市民更易透过居屋第二市场成功上车,腾出更多公屋单位,打通向上流动的阶梯。

  与会G19议员亦向特首提交了各自的2023《施政报告》建议。其中,议员陈沛良对中评社记者介绍,除了共同倡议书外,自己亦提交了主题为“务实求进推动民本施政;群策群力共建美好家园”的个人倡议书,主题聚焦:医疗卫生、养老安老、绿色运输、人才培育以及香港保险业发展五大范畴,希望相关建议有助于推动特区政府良政善治。

  陈沛良表示,面对香港人口超高龄化的趋势,养老安老需求迫切不但对服务的质与量构成压力,更令公共财政可持续能力面临挑战。因此,着重向特区政府提及如何积极探索养老安老服务模式转型,并提出两点政策倡议:第一,研究探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因年老、疾病或意外伤害的影响而需要在家中、社区或在设施齐全的疗养院接受长期护理的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或其他服务费用给付的保险。陈沛良认为,无论是建立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还是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亦或是两者相辅相成,一方面可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及加强对长者的保障,另一方面亦可释放长期护理相关产品及服务的私人投资潜力,促进市场发展。

G19议员在行政长官办公室与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会面(G19供图)

  第二,试行养老年金产品鼓励港人北上养老。陈沛良说,在发达国家日臻成熟以及在中国内地迅速兴起的CCRC(持续照料养老社区),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新型养老方式。CCRC通过生活服务、文娱休闲、健康管理、营养膳食等一系列完善的配套设施及运营体系,为客户提供差异化、高品质的养老服务选择。陈沛良建议特区政府针对有经济能力且有退休计划需求的中产人士,将部分养老安老服务交由养老社区提供。例如,可与商业保险公司计划推出养老年金产品,港人在购买一定年期的产品后,退休后既可享有入住大湾区高端养老社区的资格,一方面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同时亦为港人提供多一种退休生活选择。建议政府可为购买相关养老年金产品的市民提供税务优惠,并推动内地养老社区的本港资格认证,以具体政策鼓励市民北上养老。

  简慧敏议员对中评社记者表示,自己就国家安全、金融经济及粤港协作三方面发言提出建议。简慧敏表示,今年的建议继续以“国家安全”、“一国两制”的实践及习主席的“四点希望”为轴,以“团结合力”为推进器,为建设更美好的香港贡献力量。团结合力,筑牢“一国两制”根基;勠力同心,着力提高治理水平;凝聚共识,不断增强发展动能;齐心协力,切实排解民生忧难;携手前行,共同维护和谐稳定。

  “G19”是由18位香港立法会议员组成的合作平台,包括9位功能界别议员陈健波(保险界)、廖长江(商界二)、陈振英(金融界)、谢伟铨(建测规园界)、李惟宏(金融服务界)、邱达根(科技创新界)、姚柏良(旅游界)、霍启刚(体演文出界)及严刚(商界三),以及9位选委会界别议员马逢国、李浩然、周文港、洪雯、梁毓伟、陈沛良、陈曼琪、简慧敏及谭岳衡。G19召集人为谢伟铨议员,两名副召集人为姚柏良及简慧敏议员。

G19议员在行政长官办公室与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会面(G19供图)

与会G19议员亦向特首提交了各自的2023《施政报告》建议,图为陈沛良议员提交个人倡议书(受访者供图)

与会G19议员亦向特首提交了各自的2023《施政报告》建议,图为简慧敏议员提交个人倡议书(受访者供图)

G19议员见记者(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8月19日电(记者卢哲)由18位香港立法会议员组成的合作平台“G19”成员18日在行政长官办公室与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会面,就2023年《施政报告》表达意见,并提交主题为“增动能谋幸福促进香港社会向上流动”的共同倡议书。

  出席会面的G19议员在见记者时介绍,G19提交的共同倡议书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进一步优化人口及人才政策”,要求政府深化落实G19就去年《施政报告》提出的《全面检视及落实人口和人才政策》建议书;强调除了“抢人才”之外,培养及留住本地人才同样重要,包括扩大“持续进修基金”资助上限及其适用范围;要积极鼓励港人生育,包括提供生育津贴及改革税制;还要强化“高端人才通行证”配套,从速落实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以及开始研究制订一般性的输入移民政策。

  第二部分是“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互相借鉴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包括加以善用港珠澳大桥,重新定位,降低收费,简化通关及优化“港车北上”计划,推动“大桥经济”;与广东省商讨放宽外国企业准入及外商人流措施等。

  第三部分是推出“本少利大”的措施“活化居屋第二市场,促进全社会向上流动”;将居屋按揭保证期由“30年减楼龄”放宽至“60年减楼龄”,买家可向银行争取更长按揭年期,降低每期还款额,让市民更易透过居屋第二市场成功上车,腾出更多公屋单位,打通向上流动的阶梯。

  与会G19议员亦向特首提交了各自的2023《施政报告》建议。其中,议员陈沛良对中评社记者介绍,除了共同倡议书外,自己亦提交了主题为“务实求进推动民本施政;群策群力共建美好家园”的个人倡议书,主题聚焦:医疗卫生、养老安老、绿色运输、人才培育以及香港保险业发展五大范畴,希望相关建议有助于推动特区政府良政善治。

  陈沛良表示,面对香港人口超高龄化的趋势,养老安老需求迫切不但对服务的质与量构成压力,更令公共财政可持续能力面临挑战。因此,着重向特区政府提及如何积极探索养老安老服务模式转型,并提出两点政策倡议:第一,研究探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为因年老、疾病或意外伤害的影响而需要在家中、社区或在设施齐全的疗养院接受长期护理的被保险人提供医疗或其他服务费用给付的保险。陈沛良认为,无论是建立社会性长期护理保险,还是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亦或是两者相辅相成,一方面可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及加强对长者的保障,另一方面亦可释放长期护理相关产品及服务的私人投资潜力,促进市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