㓥房户心愿期盼:尽快上楼安居乐业

标叔的家不足100平方呎,却住了三位家庭成员。(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7月29日电/住屋问题困扰不少市民,两位基层人士苦候公屋超过五年,每月捱贵租,住在狭小的空间,担心下一代生活环境无法改变,在他们的眼中,要安居乐业,首要有一间舒适的居所。

  大公报报道,政府委任㓥房租务管制研究工作小组早前提交报告,提及全港楼龄达15年以上的私人楼宇内,共有约100943间㓥房,超过22.6万人居于㓥房。全港关注㓥房平台早前一项调查发现,㓥房不但愈住愈贵,还愈住愈细,4.5%的㓥房更住了五人或以上,甚至部分行政专业人士也住在㓥房。

  轮候公屋超过五年的陈女士,丈夫2016年过身,过去几年一家三口住在不足200平方呎的㓥房,月租8000多元,两年前迁往港岛东区一间残旧村屋,屋顶每逢打风落雨也会漏水,她的心愿是终有一天,可以获派公屋。

  “香港人又多,屋又细,长期屈在小小的空间,没有病也屈到病!”陈女士称,丈夫过身后,与两名儿子相依为命,她患有抑郁症,长期困在斗室内,恐怕病情会恶化,所以以往在日间宁愿外出,“医生也鼓励我多出去走走,不要终日屈在家中!”

  70岁出入要行五层楼梯

  两年前,她搬往位于东区一间村屋,楼龄已达六、七十年,月租也要接近8000元,但空间对比住在㓥房时,大了近100呎,空间略为宽阔,但屋顶经常漏水,“我想,下一代有冇机会,可以住大少少?”她期望可以尽快上楼。

  已届70高龄的标叔,一家三口住在深水埗“一㓥五”的唐楼单位,捱足六年仍未上楼。他表示,年纪渐大,上落也要行楼梯,只有两个心愿,就是身体健康和获派公屋。标叔所住的大厦没有升降机,出入要靠行楼梯,他住在五楼,楼梯堆满垃圾,甚至有大型家具弃置在楼梯口,阻塞了一半通道,每次上落,标叔也上气不接下气,行到一半也要“抖一抖”。

  走入标叔的家,不足100平方呎,床上、桌上、地面、门背后堆满杂物,碌架床上层堆放了数百件衣物,三口之家根本无活动空间,“间屋如果大一些,心情也会好一些,小朋友住在这狭小空间,怎会有出路?”标叔强调,对生活没有太大要求,只要平平稳稳,身体健康,早日获派公屋,不用日日行楼梯,就已经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