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风球历史由来 同渔船避风有关

  中评社香港6月16日电/1884年起,香港天文台总部和警署等部分政府建筑物前,设有“信号站”,方便向海港内船只提供热带气旋的警告,初时是在尖沙咀水警总部(即现时的1881)采用一套以圆柱形、球形和圆锥形为信号的系统,向港内船只发布关于热带气旋之情况及大约位置的消息。
 
  当天文台发出热带气旋警告信号时,会在各信号站悬挂俗称“风球”或“波”的热带气旋警告信号实物标志,结束时“除下”,晚上则使用白灯、绿灯及红灯的“晚间灯号标志”显示警告信号,以让市民,特别是渔民得悉。
 
  随着电子传媒和通信科技的急速发展和普及,“悬挂实物标志”的做法已显得过时,1970年起渐渐淘汰,信号站陆续结束运作,至2001年12月31日,最后一个信号站——长洲信号站结束运作,同时“晚间灯号标志”系统亦废除。“悬挂/除下风球”在香港正式成为历史,从此“悬挂风球”、“仍然悬挂”、“除下风球”分别改称“发出信号”、“仍然生效/维持”、“取消信号”。虽然“悬挂/除下风球”、“挂波/扯波/落波”的等已成历史词汇,但由于已深入民心多年,故民间至今仍保留作为俗称。香港的媒体新闻报道亦常见“悬挂”、“除下”这些旧字眼与“发出”、“取消”这些新字眼共同使用。(图片来源:香港商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