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云诊症 港资医院抢头啖汤

  中评社北京1月2日电/据大公报报道,一通视频电话,5分钟病情诊断,隔日就收到所需药品。去年疫情期间,香港患者陈老伯通过深圳罗湖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的“隔空云问诊”,轻松解决了开药续方的大难题。在疫情催生网络就诊新需求及政策利好双轮驱动下,内地互联网医院迎来爆发式增长,仅在深圳数量就翻双倍增至27家,更有港资医院抢抓机遇,饮下“头啖汤”。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医疗服务体系,将是互联网医院长期发展的方向。\大公报记者 郭若溪

  62岁的香港老人陈伯,一年前到深圳与女儿同住。因患有胃病,他曾多次到罗湖人民医院看诊和开药。2020年3月,陈伯返港隔离期间,出现胃部不适症状,无法出门就医的他在女儿帮助下,注册了互联网医院幷尝试在线上找到曾给自己看诊的医生,进行了一场深港跨境“隔空问诊”。医生与陈伯视频后,在线给出诊断意见幷开具药物,完成线上支付后,药品隔日就通过快递送到家中,再由他女儿邮寄到香港。

  慢性病患者覆诊 便捷如网购

  “一些高血压、糖尿病等香港慢病患者,也能通过线上覆诊、开药再快递送药上门,就像淘宝一样便捷‘购物’。”据深圳市罗湖人民医院互联网办公室主任李靖丽介绍,2020年2月4日,罗湖区人民医院正式上线互联网医院;同年5月22日,与深圳市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中心签订医保协议,成为深圳市首批开通19种慢性病、特定病在线医保支付功能医院。

  “罗湖人民医院约15%患者是香港人,所以我们在进行互联网医院建设时,特意开设针对港澳台居民的注册通道,方便他们登录平台操作。”李靖丽说,截至目前,在平台上有过注册、谘询、问诊及检验等记录的香港居民共485人,还未包括跨境学童核酸检测的部分。

  “正是因为这次疫情,加快了互联网医院这种新服务形式的快速发展。”据深圳市卫健委医政处副处长林敏介绍,目前深圳市互联网医院已从2019年的9家增至27家,一年多数量翻了2倍。“以前只是在三级医院推进互联网医院的建设工作,2020年4月政策放开后,各级医院都可以进行互联网医院建设,数量就大幅增加。”截至2020年9月4日,全市互联网医院线上服务谘询量268478人次,线上医疗诊疗量68663人次。

  2020年4月15日,作为新政后首批受益者,香港眼科医生林顺潮首次尝试通过该院互联网医院平台,为内地患者进行“云问诊”,在实时查看患者电子病历及检查报告后,又通过视频就详细解答覆诊问题,及时给予进一步指导。据统计,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互联网医院注册用户已达6万多人。疫情期间,希玛眼科每天12小时免费线上问诊,在线眼疾问诊量近万人次。

  互联网医院作为不同于传统线下服务的新型服务方式,信息技术在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同时,首先要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同时,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必然会涉及到在互联网上采集和处理个人敏感信息和健康档案和病历信息,对于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在管理和技术方面都面临挑战。

  签名视频双认证 严谨合法

  对此,李靖丽表示,互联网医院服务端连接医院系统,与线下信息互通,所有线上诊疗过程、病历、处方、缴费和物流过程都可全程追溯,线上药品检查项目及收费与线下一样,保证医疗质量。同时,互联网医院诊疗需先进行实名认证,身份信息核对之后才能注册成功,覆诊患者在线上系统有明显标记,每次登录也都需输入身份信息或进行人脸识别,互联网医院建立线上电子处方签名认证以及视频双认证流程,保证诊疗过程严谨性和合法性。

  据林敏介绍,针对在线诊疗服务,国家层面已对医疗安全、信息安全、医保基金安全等安全要素分别提出落实要求。在互联网医院监管方面,深圳也一直利用广东省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上传诊疗信息。接下来,还将制定更具体的互联网医院监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