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兔共耳”的文化启示
“三兔共耳”,这个来自古老敦煌的奇妙符号,无声诉说着丝绸之路的繁华历史,也续写着文明交流的时代新篇。今天,从“数字敦煌”向全球开放,到敦煌艺术展走出国门,从莫高窟保护模式被外国借鉴,到国际敦煌学研究如火如荼,越来越多人参与到敦煌文化的保护、研究与弘扬中来,让千年瑰宝带给世人更多文化启迪。
透过“三兔共耳”,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看到中华文明的独特基因。包括“三兔共耳”在内的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其他文明交流交融的生动体现。莫高窟中的希腊爱奥尼柱式,壁画中融合犍陀罗、笈多等风格的神像,见证着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恢宏气度;敦煌文献中,来自波斯、粟特、印度等地的商人、僧侣、文人,以“中国行踪”写下和平交往的注脚。敦煌成为“华戎所交一都会”,有力表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和平性。曾经的商旅纵横,时下的交流合作,围绕敦煌展开的长线故事仍在续写,其折射的中华文明的特质历久弥新。
读懂大国外交的文化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莫高窟考察时强调:“当前来讲,又是我们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我们还是再回到老的丝绸之路看一看,可以找到很多灵感。”旧邦新命,古道新程。如今,呼啸的钢铁长龙取代了驼铃声声,巨轮穿梭重现帆影幢幢,空中丝绸之路搭建合作新桥梁,中国同150多个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古老的丝绸之路重焕生机。中国外交理念,继承了“合则强,孤则弱”的智慧,彰显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胸怀,弘扬着“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风尚。
不仅是“三兔共耳”。一颗石榴寄寓命运与共,见证友好交往。2000多年前,张骞“凿空之旅”开启后,石榴传入中国;而今,位于西安市的中国—中亚友谊林的那6棵寓意团结的石榴树欣欣向荣、开花结果。聆听历史,让相知的心越贴越近;传承文化,让合作的手越牵越紧。愿丝路弦歌继续传扬,让友谊之树常青、文明之花怒放、幸福硕果挂满枝头。
“三兔共耳”,这个来自古老敦煌的奇妙符号,无声诉说着丝绸之路的繁华历史,也续写着文明交流的时代新篇。今天,从“数字敦煌”向全球开放,到敦煌艺术展走出国门,从莫高窟保护模式被外国借鉴,到国际敦煌学研究如火如荼,越来越多人参与到敦煌文化的保护、研究与弘扬中来,让千年瑰宝带给世人更多文化启迪。
透过“三兔共耳”,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
看到中华文明的独特基因。包括“三兔共耳”在内的敦煌文化,是中华文明同其他文明交流交融的生动体现。莫高窟中的希腊爱奥尼柱式,壁画中融合犍陀罗、笈多等风格的神像,见证着中华民族开放包容的恢宏气度;敦煌文献中,来自波斯、粟特、印度等地的商人、僧侣、文人,以“中国行踪”写下和平交往的注脚。敦煌成为“华戎所交一都会”,有力表明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和平性。曾经的商旅纵横,时下的交流合作,围绕敦煌展开的长线故事仍在续写,其折射的中华文明的特质历久弥新。
读懂大国外交的文化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莫高窟考察时强调:“当前来讲,又是我们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我们还是再回到老的丝绸之路看一看,可以找到很多灵感。”旧邦新命,古道新程。如今,呼啸的钢铁长龙取代了驼铃声声,巨轮穿梭重现帆影幢幢,空中丝绸之路搭建合作新桥梁,中国同150多个国家携手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古老的丝绸之路重焕生机。中国外交理念,继承了“合则强,孤则弱”的智慧,彰显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胸怀,弘扬着“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