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璜生“七重旅途”和“珠江溯源”汕头展出
中评社汕头5月20日电/4月26日至6月23日,“王璜生:七重旅途”暨“从这里出发:珠江溯源记(1984-2024)巡回展/汕头站”于汕头美术馆展出。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汕头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本次大展由两个分策展组成,分别是由策展人孙晓枫策划的“从这里出发:珠江溯源记(1984-2024)巡回展/汕头站”和策展人沈森策划的“王璜生:七重旅途”。
展览以共时性的“七重旅途”和历时性的“珠江溯源”两种空间化叙事追踪了王璜生在此行旅路上的变与不变,全景式地展现了艺术家的人生旅途。
其中,“王璜生:七重旅途”从艺术家对生命规律和社会本源的探索出发,提出回应生命问题的七个切面:泅渡/浮航、创伤/救赎、废墟/庆典、个体/集体、呼吸/警讯、游线/异象、空间/边界,以“群岛”式结构铺展开一张王璜生艺术行旅的多维地图;“从这里出发:珠江溯源记(1984-2024)巡回展/汕头站”以回溯与展开的方式重现和回顾了王璜生行旅的艺术道路,扩展了王璜生1984年珠江溯源行动的文化维度。
王璜生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经济特区汕头,亲历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的他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变迁之下的社会脉动,以“文化行者”和“人生旅者”的姿态不断地在艺术创作和美术馆事业中寻找边界的突破口。展览展出了王璜生在艺术道路中不断尝试与探索的脉络,除了水墨、丙烯、装置、影像、综合材料以及新媒体等媒介的探索,还展示了王璜生作为艺术家和美术馆馆长在艺术业界的耕耘和成就,是其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个展。
中国美协策展艺委会副主任策皮道坚认为,此次展览内容结合了王璜生传统和当代的艺术创作,感受到丰富的思想史和社会学的内容,展现了艺术家强大的调动和协调能力,独立的艺术个性和艺术表达方式。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伟铭谈到,通过展览看到了王璜生在艺术理论和美术馆实践领域的成绩建构。爆发出艺术家敢于冒险的精神和强烈的好奇心、表现欲望和表现的能力,以及视觉形态的形式,抒发了个体身处困境的思辨和感受。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认为,展览勾起的集体性记忆和经历,令我们想起曾经非常揪心但坚毅战胜困难的时刻情景,艺术介入生活和社会起到的非常有效的作用。开幕至今,已有上万余观众专程前往汕头美术馆观展,不少现场观众还参与了新作《浮渡》“寄语远方”的活动。雅昌艺术、凤凰新闻、凤凰艺术、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人物周刊、艺术新闻中文版、艺讯网、收藏拍卖杂志等重要媒体均对展览进行了深度报导,到目前为止阅读量近50万。
艺术家简介
王璜生,1956年出生于汕头,从小在父亲王兰若先生指导下学习绘画及画论。曾工作于汕头市杉排机械修配社、汕头红阳机械厂、汕头工艺美术研究所、汕头金山宾馆等,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获硕士、博士学位。
曾为岭南美术出版社编辑,广东画院专职画家、理论家,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美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美协策展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博物馆协会美术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德国海德堡大学特聘教授等。
2004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2006年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2013年获北京市颁发的“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并获“中国艺术权力榜”“年度策展人奖”(2010年)、“年度艺术贡献奖”(2017年)。
创办和策划“广州三年展”“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CAFAM双年展”“CAFAM未来展”“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泛东南亚双年展”等大型展事。
曾在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及北京、上海、广州、杭州、南京、武汉、桂林、昆明、贵阳、香港、台湾等地公共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作品为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英国牛津阿什莫尔博物馆、意大利乌菲齐博物馆、意大利曼托瓦博物馆、德国霍夫曼收藏馆、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浙江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安徽省博物院、苏州博物馆、汕头市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出版有《中国绘画艺术专史:山水画卷》《作为知识生产的美术馆》《新美术馆:观念、策略与实操》《呼/吸:关键词》《远方与诗》《陈洪绶研究》等专著及《王璜生:边界/空间》《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王璜生:天地/悠然》等专集。
中评社汕头5月20日电/4月26日至6月23日,“王璜生:七重旅途”暨“从这里出发:珠江溯源记(1984-2024)巡回展/汕头站”于汕头美术馆展出。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汕头美术馆、广州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本次大展由两个分策展组成,分别是由策展人孙晓枫策划的“从这里出发:珠江溯源记(1984-2024)巡回展/汕头站”和策展人沈森策划的“王璜生:七重旅途”。
展览以共时性的“七重旅途”和历时性的“珠江溯源”两种空间化叙事追踪了王璜生在此行旅路上的变与不变,全景式地展现了艺术家的人生旅途。
其中,“王璜生:七重旅途”从艺术家对生命规律和社会本源的探索出发,提出回应生命问题的七个切面:泅渡/浮航、创伤/救赎、废墟/庆典、个体/集体、呼吸/警讯、游线/异象、空间/边界,以“群岛”式结构铺展开一张王璜生艺术行旅的多维地图;“从这里出发:珠江溯源记(1984-2024)巡回展/汕头站”以回溯与展开的方式重现和回顾了王璜生行旅的艺术道路,扩展了王璜生1984年珠江溯源行动的文化维度。
王璜生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经济特区汕头,亲历了现代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的他敏锐地捕捉到时代变迁之下的社会脉动,以“文化行者”和“人生旅者”的姿态不断地在艺术创作和美术馆事业中寻找边界的突破口。展览展出了王璜生在艺术道路中不断尝试与探索的脉络,除了水墨、丙烯、装置、影像、综合材料以及新媒体等媒介的探索,还展示了王璜生作为艺术家和美术馆馆长在艺术业界的耕耘和成就,是其近年来最大规模的个展。
中国美协策展艺委会副主任策皮道坚认为,此次展览内容结合了王璜生传统和当代的艺术创作,感受到丰富的思想史和社会学的内容,展现了艺术家强大的调动和协调能力,独立的艺术个性和艺术表达方式。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伟铭谈到,通过展览看到了王璜生在艺术理论和美术馆实践领域的成绩建构。爆发出艺术家敢于冒险的精神和强烈的好奇心、表现欲望和表现的能力,以及视觉形态的形式,抒发了个体身处困境的思辨和感受。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李公明认为,展览勾起的集体性记忆和经历,令我们想起曾经非常揪心但坚毅战胜困难的时刻情景,艺术介入生活和社会起到的非常有效的作用。开幕至今,已有上万余观众专程前往汕头美术馆观展,不少现场观众还参与了新作《浮渡》“寄语远方”的活动。雅昌艺术、凤凰新闻、凤凰艺术、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人物周刊、艺术新闻中文版、艺讯网、收藏拍卖杂志等重要媒体均对展览进行了深度报导,到目前为止阅读量近5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