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舞剧演绎“人间四月天”
该剧以国标舞语汇为主要载体,通过林徽因的传奇故事,讴歌其将一生投入发展中国建筑研究体系与保护国家古建筑的事业中去的爱国佳话。作为北京舞蹈学院的开年大戏,《人间四月天》用西方舞种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在中西融汇的艺术特色中探索中国文化新表达,展现了东西方艺术融合之美。
《人间四月天》聚焦古建筑保护和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巴图表示,林徽因是中国近百年以来一个显性存在的文化人物,她经历了中华民族从屈辱到站起来的恢宏历史阶段。该剧选取林徽因为叙事主角,着重展现她在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愈加坚定对中国建筑的传承和保护、对中华文化本体属性的坚持,并以此作为其一生的文化价值追求。希望该剧能够为观众观察中国近百年历史和文化的变迁、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提供生动的舞台形象。
《人间四月天》通过“游历欧洲”“康河柔波”“皆有成因”“婚礼”“营造学社·榫卯”“北总布胡同”“梦回佛光寺”等13个章节,将国标舞语汇与戏剧因素有机融合,来还原林徽因的人生。创作该剧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将戏剧的因素、中国的审美和西方的舞蹈语汇构建在一起,实现艺术上的融会贯通和新的创造。
“国标舞是艺术和竞技结合的舞蹈,有很强的体育竞技属性。将国标舞搬上剧场,把赛场表达转化成剧场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融入东方文化、述说中国故事,并且不能破坏其本身的审美,这种融合是很难的。”该剧导演梁群说,幸运的是学生演员们通过对剧目的解剖和角色的理解,不断寻找自身与角色相近的东西和相似的情感,找到了融合的感觉,实现了身份和角色的转变。
观众初夏是一位国标舞爱好者,看完该剧后感触很深:“舞剧运用的舞蹈语汇极具创意,在舞蹈动作中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中国古建筑的线条美、中国画的意境等,使整个舞剧更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传递了对杰出人物的敬意和爱国情怀。”
“对舞种本体属性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的核心使命。”巴图说,由体育舞蹈向剧场舞蹈的拓展,是北京舞蹈学院国标舞人才培养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国标舞剧这种独特艺术形式的成功演出,北京舞蹈学院实现了在守正创新中讲好中国故事的探索。
(来源:中国艺术报)
该剧以国标舞语汇为主要载体,通过林徽因的传奇故事,讴歌其将一生投入发展中国建筑研究体系与保护国家古建筑的事业中去的爱国佳话。作为北京舞蹈学院的开年大戏,《人间四月天》用西方舞种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在中西融汇的艺术特色中探索中国文化新表达,展现了东西方艺术融合之美。
《人间四月天》聚焦古建筑保护和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巴图表示,林徽因是中国近百年以来一个显性存在的文化人物,她经历了中华民族从屈辱到站起来的恢宏历史阶段。该剧选取林徽因为叙事主角,着重展现她在中西文化交融过程中,愈加坚定对中国建筑的传承和保护、对中华文化本体属性的坚持,并以此作为其一生的文化价值追求。希望该剧能够为观众观察中国近百年历史和文化的变迁、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提供生动的舞台形象。
《人间四月天》通过“游历欧洲”“康河柔波”“皆有成因”“婚礼”“营造学社·榫卯”“北总布胡同”“梦回佛光寺”等13个章节,将国标舞语汇与戏剧因素有机融合,来还原林徽因的人生。创作该剧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将戏剧的因素、中国的审美和西方的舞蹈语汇构建在一起,实现艺术上的融会贯通和新的创造。
“国标舞是艺术和竞技结合的舞蹈,有很强的体育竞技属性。将国标舞搬上剧场,把赛场表达转化成剧场表达,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融入东方文化、述说中国故事,并且不能破坏其本身的审美,这种融合是很难的。”该剧导演梁群说,幸运的是学生演员们通过对剧目的解剖和角色的理解,不断寻找自身与角色相近的东西和相似的情感,找到了融合的感觉,实现了身份和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