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音乐蔚然成风
近年来,流行音乐中渐渐发展出一种崭新的音乐风格,即中国风音乐。其突出特点是:填写具有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结合新派编曲,讲求声腔唱法与舞台演绎,以实现兼具历史怀旧和时代精神的歌曲风格。有业界人士将中国风音乐的特征凝练为“三古三新”,即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由此可见,中国风音乐几乎涵盖了表演艺术创作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只有歌词、编曲、唱法、演绎等各个音乐元素和谐交融,才能生成一首优质的中国风歌曲。在众多音乐人的通力合作下,中国风音乐蔚然成风,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歌曲风格。
实现古典文化与时代审美的有效沟通
在中国风音乐的众多特质中,吸纳中华古典文化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风音乐的歌词、编曲、唱法、演绎,往往会出现大量的中华古典文化符号,通过建构、解构、重构等不同的艺术手法实现古典文化与时代审美的有效沟通。中国风音乐从古典文化中汲取养分,抒发当下人们的情感需求,实现古与今相互契合、彼此共振,使经典与传统得以赓续与承继。
在歌词创作上,中国风音乐较常用的手法包括对诗词、典故的化用,连缀使用具有丰富内涵的意象,以及讴歌文化符号表征的精神等。化用诗词、典故可使歌词古色古香,具有一种悠远深厚的韵致。如《爷爷泡的茶》歌词围绕茶圣陆羽的制茶工艺、高洁品行,以及源远流长的品茶文化展开叙述。意象、意境、意蕴是构成古典诗词的内在情理结构,三者的融汇互动,可有效增强歌词的情感张力。在《断桥残雪》歌词中密集出现老舟、远山、芭蕉、寒梅、春燕等各类意象,强化了对羁旅游子思乡之情的书写。在长久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很多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如茶叶、瓷器、书法、刺绣、功夫、中医药等,这些符号也成为中国风歌曲中的常用意象,《中国话》《皮影戏》《蜀绣》《清明上河图》等便属于这个类型。
以中式编曲与民族唱腔抒发真挚情感
除了中国古典元素对中国风音乐有深远影响外,西方流行音乐对中国风音乐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20世纪90年代,节奏布鲁斯、嘻哈等西方曲风进入华人音乐界,强烈的节奏感及自由随性的律动,吸引了年轻一代的目光。但一些西方流行音乐存在主题消极、歌词粗俗、曲调怪异等弊病。中国风音乐通过加入传统的中式编曲、旋律与唱腔,对西方流行音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其不足之处。
在唱法技巧上,中国风音乐主要是将西方节奏布鲁斯转音与中国传统戏曲唱腔相互结合。节奏布鲁斯以节奏感强、转音灵活为特色,能够很好地抒发复杂的情感,这与中国传统戏曲中的长转音不谋而合,构成了两者融合的基础。两者结合的方式有二,一种是在节奏布鲁斯曲风的音乐中穿插戏曲演唱,如《霍元甲》便是加入了京剧花旦唱腔;另一种是节奏布鲁斯与戏曲唱腔的相互交融,如《Susan说》便属此类。此外,中国风音乐还会借鉴说唱、摇滚等流行唱法表达心志。摇滚版的《one night in北京》,演唱震撼刺激,是流行摇滚乐与国粹京腔融合的典型。说唱意指有节奏地说话的特殊唱歌形式,中国风音乐对其也有借鉴,通常是在歌曲中插入一大段节奏感较强的说唱,歌曲《娘子》《中国话》皆属此类尝试。
尚需解决旋律雷同、原创力匮乏的问题
优秀的中国风音乐往往是写心寓情的佳作,抒发诸如友情、爱情、亲情,以及家国情怀、悲悯人间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共通情感,唯其如此,才能在听众中引起广泛共鸣。优秀的中国风音乐之所以广受欢迎,是因为考究的旋律手法、节奏节拍、曲式调性及伴奏配器等,同时以情作为衔接和贯穿的主题,才能紧紧抓住人心。
如《烟花易冷》取材于北魏时期杨衒之所着《洛阳伽蓝记》中,一名将军与一位女子一见钟情,却因战争错过终身的爱情故事。在旋律创作方面,《烟花易冷》是单二部曲式,既具有国乐A羽六声调式古朴自然的特点,又不乏西方音乐a自然小调细腻复杂的特征,中西结合的旋律尝试,更契合整首歌曲的哀伤基调。在配器方面,《烟花易冷》以吉他为主体,以钢琴为辅助,加之电贝斯等现代乐器的点缀,古典意蕴与现代潮流兼具。在演唱技巧方面,气息控制、音色运用、咬字处理、情感掌握等都影响着一首歌曲的呈现。正是歌词、旋律、配器、演唱等多个方面的合力作用,以及贯穿其中的深沉情感,才造就出一首优秀的中国风音乐作品。
回望与总结中国风音乐的特征以及面临的发展瓶颈,要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元素、中国味道、中国特色的本土原生态音乐,还需不断从中华古典音乐中汲取营养,做好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舍弃西方流行音乐中的糟粕和不足,吸纳其中的精华以推陈出新;用精湛的歌词、编曲、唱法、演绎等,书写人类共通的真情实感。
(来源:光明网)
近年来,流行音乐中渐渐发展出一种崭新的音乐风格,即中国风音乐。其突出特点是:填写具有古典文化内涵的歌词,结合新派编曲,讲求声腔唱法与舞台演绎,以实现兼具历史怀旧和时代精神的歌曲风格。有业界人士将中国风音乐的特征凝练为“三古三新”,即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由此可见,中国风音乐几乎涵盖了表演艺术创作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只有歌词、编曲、唱法、演绎等各个音乐元素和谐交融,才能生成一首优质的中国风歌曲。在众多音乐人的通力合作下,中国风音乐蔚然成风,成为非常重要的一种歌曲风格。
实现古典文化与时代审美的有效沟通
在中国风音乐的众多特质中,吸纳中华古典文化表现得尤为突出。中国风音乐的歌词、编曲、唱法、演绎,往往会出现大量的中华古典文化符号,通过建构、解构、重构等不同的艺术手法实现古典文化与时代审美的有效沟通。中国风音乐从古典文化中汲取养分,抒发当下人们的情感需求,实现古与今相互契合、彼此共振,使经典与传统得以赓续与承继。
在歌词创作上,中国风音乐较常用的手法包括对诗词、典故的化用,连缀使用具有丰富内涵的意象,以及讴歌文化符号表征的精神等。化用诗词、典故可使歌词古色古香,具有一种悠远深厚的韵致。如《爷爷泡的茶》歌词围绕茶圣陆羽的制茶工艺、高洁品行,以及源远流长的品茶文化展开叙述。意象、意境、意蕴是构成古典诗词的内在情理结构,三者的融汇互动,可有效增强歌词的情感张力。在《断桥残雪》歌词中密集出现老舟、远山、芭蕉、寒梅、春燕等各类意象,强化了对羁旅游子思乡之情的书写。在长久的历史积淀中,形成了很多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如茶叶、瓷器、书法、刺绣、功夫、中医药等,这些符号也成为中国风歌曲中的常用意象,《中国话》《皮影戏》《蜀绣》《清明上河图》等便属于这个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