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亮倡医科学额增至四百人 纾人手不足
中评社香港1月19日电/中大医学院院长陈家亮将于1月31日卸任院长一职,由外科学系教授赵伟仁接任。陈家亮于昨日举行传媒茶叙,分享自己担任中大医学院院长11年来的心得体会,表示为看到学生和本地教授的成长而骄傲;陈家亮亦指,本港缺乏医疗人手,除却“抢人才”,最可靠就是培养本地人才,如增加医科学额至400人,中大也已做好准备。对于未来,陈家亮表示,计划发展自身对医疗创科的兴趣及理想,助力香港打造国际医疗创科中心。
月底卸任中大医学院院长
大公报报导,陈家亮是首位担任中大医学院院长职位的中大医学院毕业生,更是历届院长中任职最久的一位,带领中大医学院走过11年征程。回忆过往,陈家亮表示,最骄傲的是“看到人的成长”,不止自己的学生,更包括校内的同事,譬如卢煜明教授、莫树锦教授等国际知名学者,“他们不是海外高薪请来的科研团队,所有都是一路成长过来的、在校内进行研究的教授。”
本港缺乏足够医疗人手,陈家亮表示,除了“抢人才”,最可靠的方法就是栽培本地人才。陈家亮直言,假如增加医科学额至每年400人,相信中大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已做好准备;他又称,检视全世界的各间大型医学院,认为每年招收400名学生是合适的。陈家亮强调,增加学额不是问题,而是“要研究我们到底需要多少医学生。”
盼助港打造国际医疗创科中心
医科向来受到本港尖子青睐,陈家亮提示计划读医科的学生,做医生并非唯一出路,需要思考自己是否真正具有救死扶伤的心;而对于正在修读或已经成为医生的人,陈家亮则希望,不仅要储备良好的医学知识,更要学好做人。
展望未来,陈家亮笑言,自己此前在工作中“三杯咖啡踩足十八个钟”,现在将准备好放假的心情;他更透露自己将在长达18个月的假期中,除了休息和锻炼,会进一步进修及尝试此前未能拓展的兴趣及理想,例如自己对医疗创科很有兴趣和理想。
陈家亮表示,自己计划在未来进行创科科研,希望能够助力香港打造国际医疗创科中心,推动相关知识转移落地。陈家亮指,要成为国际医疗创科中心,首先应做好硬件上的配合,建立及完善庞大、系统化的医疗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从而吸引跨国药厂来港进行新药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