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香港/访首任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杨润雄局长

杨局长表示,文化艺术可以丰富市民大众的精神内涵,创造与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在歴史的长河里写下厚重光芒万丈的篇幅。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杨润雄局长

香港艺术馆与卡波迪蒙特博物馆合作展览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杨润雄局长

  扬帆起航征万里 润物无声春雨降
  雄心壮志显峥嵘 共创和谐新气象

  访首任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杨润雄局长

  原创 叶蕙雅 艺术香港HongKongArt;撰文:叶蕙雅 摄影:张信翘

  文化因创新而辉煌,文明因发展而精彩。香港作为屈指可数的国际大都市,光环都照耀在四大经济动能当中,强烈的对比下使文化艺术显得淡然无光。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赋予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瞻望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必然是为推动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而成立,华夏文化是香港推动文化产业的基石,历史的原因接触大量西方文化、语言、历史及艺术表演等,造就了香港出众的中西交汇文化特质。强基固本、精彩蜕变、全力守护、探索奋进,着力打造文化经济发展的新标杆,以提高市民大众的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感促进社会共融和谐,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及感染力是杨润雄先生作为首任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的使命与担当。

  杨局长表示,文化艺术可以丰富市民大众的精神内涵,创造与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在歴史的长河里写下厚重光芒万丈的篇幅。华夏文明虽经历五千多年风雨却依然璀灿夺目,作为东方之珠的香港一直汇聚着中西文化的精粹,成为地球上的一颗名珠。香港应该保持中外文化汇萃的特色积极推进更多交流项目,引领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范畴之间的协助将成为香港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引擎。他强调,优越的地理位置已成功让香港成为世界的交通枢纽及经济中心点,也是世界各地进入内地的重要窗口。香港应善用“一国两制”优势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新定位讲好中国故事。同时,把外国的文化以表演、会议、展览的模式通过香港引进到内地,活用粤港澳大湾区得天独厚联动优势。

  经济、精神、体格的进步可为社会带来正面的改变,自上任以来杨局长瞭解到社会各界的期望,要将大众期望变为实际政策措施对他来说这是一项挑战。在政府层面来说,各方面措施已鲜明表达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心。通过团队的努力,他希望做到牵头的作用展示政府对有关事项的投入。香港若要跃升为大型文化活动集中地,必然须把文化艺术氛围深入社区,在不同社区更多地向公众呈现达到整体带动,首先必须鼓励市民积极参与。作为观众,根据各人兴趣不同喜好不同,开展及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有助开拓眼界和视野,从而提高社会的艺术鉴赏力。要深入社区可透过展览场馆,表演艺术场馆,发挥更多空间和可能性,让更多人士将作品呈现。政府会逐步建立世界级的文化设施和多元文化空间,为艺术家、艺团和从业者提供土壤,共同孕育文化艺术创作。其中,西九文化区正发展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大型的文化建设集中地,新的场地设施能够将社会参与度及气氛力量带动出来。据瞭解,特区政府计划增建共四个博物馆,分别是尖沙咀九龙公园的“中国历史文化推广活动中心”、天水围第109区的“文物修复及资源中心”、“北部都会艺术博物馆”,以及“交通博物馆”。事实上,目前香港每天都有各式各样展览以丰富市民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及提升生活质量,如“走进巴洛克——卡波迪蒙特博物馆珍藏展”、“敦煌— 千载情缘的故事”,“八大‧寻龙记”展览等。杨局长表示,提高市民对艺术的鉴赏力并不代表全港都要成为专家。艺术能够刺激思想,也能够陶冶性情,要协助市民更深入地瞭解作品所传递的信息、意境及背景,导赏服务是重要一环。除了利用科技应用诠释外,文体局也将继续研究更多计划进行导赏人才培训。相信未来社会对文艺创意要求将愈来愈高,政府将设立“文化艺术盛事基金”,支持国际大型文艺活动落户香港,并制订“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推动港产流行文化走出香港,包括计划每年举办流行文化节、研设文化流行馆,以及聚焦于电影、电视及串流平台,由创意香港支持与内地合拍电影、联合制作综艺电视节目等。加上制订了“十年文化艺术设施发展蓝图”,这也将引领着我们该如何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变迁,发挥创意掌握未来发展机遇。

行政长官李家超先生于十月十九日下午在添马政府总部主持《行政长官2022年施政报告》记者会。

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与敦煌研究院联合主办的“敦煌:千载情缘的故事”展览在香港文化博物馆开幕,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先生出席。

香港艺术馆外景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杨润雄局长

  “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定位是国家特意交托的使命,同时也是一场历史发展机遇。关于文化,他强调香港需要维持多元包容的文化特色城市,把民族的“根”和“魂”传承与弘扬,同时也要吸收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质,转换为自己一项独特的表达方式成为香港特色。他指出,文化范围很广,表演、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写作、漫画等也是创意文化的一部分。需要推动的是不同艺术如何在互动之间贯通串连产生效应。关于如何培育下一代对文化艺术的兴趣,他认为需要引导学生多瞭解与探索,学习欣赏与喜爱,并不完全是知识上的传授。教育与文化艺术传承共同之处昆从人性角度去做推动,而不是从硬知识去灌输。需要在当中发掘兴趣寻找切入点参与,提升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他鼓励孩子们从小开始接触艺术教育,加强课内课外的氛围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备浓厚的吸引力,学习和掌握其中的思想精华,对新一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禆益。文化基因是流淌在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植根在家庭和社会里,最佳的方法是透过家风与生活化模式来传承。这种精神老一辈承先启后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文化艺术的传承的本质可以丰富生活内涵及作为精神寄托,粤剧、书法、水墨画、舞狮、武术、茶道等已吸引了愈来愈多学校在校内推广,根据学生兴趣、老师专长、学校特色进行开发,以不同层面推广,让学生认识自己发挥天赋。

  泱泱华夏五千多年辉煌历史,承载着一代又一代龙的传人诞生,焕发着长江与黄河川流不息的气概与豪迈。笔者认为文化艺术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骄傲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与国家命运可谓息息相关。那种深沉的自信、自立、自强何其不易,何其恢宏。开局起步擘画蓝图,延续民族血脉前进。让我们一起共拓文化发展之道,在今天无比广阔的新时代舞台,就让我们一起远航,用文化之火点燃民族复兴之路!

“八大‧寻龙记”展览

“八大‧寻龙记”展览,展出包括暴龙、三角龙和哈特兹哥翼龙恐龙化石真品。

敦煌:千载情缘的故事展览通过敦煌石窟壁画和文物、临摹绢画和复制洞窟。

保良局李树福幼稚园暨幼儿园开展创意艺术活动

保良局李树福幼稚园暨幼儿园开展创意艺术活动

保良局李树福幼稚园暨幼儿园开展创意艺术活动,学校捐款人朱李月华女士与叶蕙雅女士出席。

  《艺术香港》杂志创立于2014年10月,该杂志现发行两岸四地。杂志内容立足香港,反映书画艺术创作等综合艺术资讯。该杂志积极宣传“一国两制”方针,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重点展现香港艺术界人士砥砺进取的创作热情和卓越丰硕的艺术成果;尽揽香港作为世界艺术交流中心的活动最新动态,以用心专注、包容开放之姿态,为香港艺术的繁荣添一己之力。创立以来,该机构积极举办各种活动,倍受海内外关注。

杨局长表示,文化艺术可以丰富市民大众的精神内涵,创造与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在歴史的长河里写下厚重光芒万丈的篇幅。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杨润雄局长

香港艺术馆与卡波迪蒙特博物馆合作展览

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杨润雄局长

  扬帆起航征万里 润物无声春雨降
  雄心壮志显峥嵘 共创和谐新气象

  访首任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杨润雄局长

  原创 叶蕙雅 艺术香港HongKongArt;撰文:叶蕙雅 摄影:张信翘

  文化因创新而辉煌,文明因发展而精彩。香港作为屈指可数的国际大都市,光环都照耀在四大经济动能当中,强烈的对比下使文化艺术显得淡然无光。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赋予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瞻望未来发展空间广阔。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必然是为推动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而成立,华夏文化是香港推动文化产业的基石,历史的原因接触大量西方文化、语言、历史及艺术表演等,造就了香港出众的中西交汇文化特质。强基固本、精彩蜕变、全力守护、探索奋进,着力打造文化经济发展的新标杆,以提高市民大众的生活品质提升幸福感促进社会共融和谐,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及感染力是杨润雄先生作为首任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的使命与担当。

  杨局长表示,文化艺术可以丰富市民大众的精神内涵,创造与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在歴史的长河里写下厚重光芒万丈的篇幅。华夏文明虽经历五千多年风雨却依然璀灿夺目,作为东方之珠的香港一直汇聚着中西文化的精粹,成为地球上的一颗名珠。香港应该保持中外文化汇萃的特色积极推进更多交流项目,引领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范畴之间的协助将成为香港经济发展进步的重要引擎。他强调,优越的地理位置已成功让香港成为世界的交通枢纽及经济中心点,也是世界各地进入内地的重要窗口。香港应善用“一国两制”优势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新定位讲好中国故事。同时,把外国的文化以表演、会议、展览的模式通过香港引进到内地,活用粤港澳大湾区得天独厚联动优势。

  经济、精神、体格的进步可为社会带来正面的改变,自上任以来杨局长瞭解到社会各界的期望,要将大众期望变为实际政策措施对他来说这是一项挑战。在政府层面来说,各方面措施已鲜明表达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心。通过团队的努力,他希望做到牵头的作用展示政府对有关事项的投入。香港若要跃升为大型文化活动集中地,必然须把文化艺术氛围深入社区,在不同社区更多地向公众呈现达到整体带动,首先必须鼓励市民积极参与。作为观众,根据各人兴趣不同喜好不同,开展及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有助开拓眼界和视野,从而提高社会的艺术鉴赏力。要深入社区可透过展览场馆,表演艺术场馆,发挥更多空间和可能性,让更多人士将作品呈现。政府会逐步建立世界级的文化设施和多元文化空间,为艺术家、艺团和从业者提供土壤,共同孕育文化艺术创作。其中,西九文化区正发展成为香港有史以来最大型的文化建设集中地,新的场地设施能够将社会参与度及气氛力量带动出来。据瞭解,特区政府计划增建共四个博物馆,分别是尖沙咀九龙公园的“中国历史文化推广活动中心”、天水围第109区的“文物修复及资源中心”、“北部都会艺术博物馆”,以及“交通博物馆”。事实上,目前香港每天都有各式各样展览以丰富市民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及提升生活质量,如“走进巴洛克——卡波迪蒙特博物馆珍藏展”、“敦煌— 千载情缘的故事”,“八大‧寻龙记”展览等。杨局长表示,提高市民对艺术的鉴赏力并不代表全港都要成为专家。艺术能够刺激思想,也能够陶冶性情,要协助市民更深入地瞭解作品所传递的信息、意境及背景,导赏服务是重要一环。除了利用科技应用诠释外,文体局也将继续研究更多计划进行导赏人才培训。相信未来社会对文艺创意要求将愈来愈高,政府将设立“文化艺术盛事基金”,支持国际大型文艺活动落户香港,并制订“文艺创意产业发展蓝图”,推动港产流行文化走出香港,包括计划每年举办流行文化节、研设文化流行馆,以及聚焦于电影、电视及串流平台,由创意香港支持与内地合拍电影、联合制作综艺电视节目等。加上制订了“十年文化艺术设施发展蓝图”,这也将引领着我们该如何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变迁,发挥创意掌握未来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