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健委答中评: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中评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 李子宁)国家卫生健康委1月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傅卫在回答中评社记者提问时表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应该说是对县域内医疗卫生体系的系统重塑,也是卫生健康治理体制机制的一个改革创新,所以需要部门的协同和相关政策的配套。县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每个县的医共体如果做实建好了,基层网底就能够更加牢固,健康中国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就有了更好的健康保障。
中评社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指导意见是经国务院同意,印发至各省人民政府的,提出了很多改革措施,请问傅卫司长,作为国家卫健委主管司局,您认为在推进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哪些环节?
傅卫表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应该说是对县域内医疗卫生体系的系统重塑,也是卫生健康治理体制机制的一个改革创新,所以需要部门的协同和相关政策的配套。《指导意见》的印发,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县域医共体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全面推进这项工作提供了遵循和指南。《指导意见》坚持了顶层设计和地方实践相结合,把地方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上升到了政策措施;也强调因地制宜和稳中求进,要求地方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措施;更加突出系统观念,注重县域资源统筹、管理统一、服务同质和政策协同。提出的目标,就是到2025年底,力争90%以上的县市基本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能够基本实现全覆盖。
傅卫说,围绕这样一个目标要求,开展县域医共体建设,有几个关键环节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一是要坚持党政领导,强化责任落实。要健全管理体制,建立县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参与的推进机制,更好地统筹谋划、一体推进。要明确任务分工,落实省级推动、市级统筹协调、县级具体实施、医共体具体执行的责任。
二是要加强部门协同,转变治理方式。要从以治疗为中心转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从关注单个机构的发展转向县域医疗卫生体系整体发展,从卫生健康部门行业管理转向多系统多部门的综合治理。
三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质效。要加强城乡联动,文件中提出城市公立三级医院至少要派出3名专家常年驻守县域医共体进行指导;要健全以县带乡、以乡带村的工作机制,不仅要提升牵头医院的服务能力,还要面向乡村开展巡诊、派驻服务,提升基层的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这些内容都是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核心任务。
四是要加强监测评价,引导良性发展。要坚持“强县域、强基层”的目标导向,按照紧密型、同质化、控费用、促分工、保健康的发展要求,突出“乡村诊疗量占比持续提升”等结果导向,持续开展监测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问题,确保医共体建设能够稳健发展。
应该说,县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每个县的医共体如果做实建好了,基层网底就能够更加牢固,健康中国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就有了更好的健康保障。
中评社北京1月13日电(记者 李子宁)国家卫生健康委1月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司司长傅卫在回答中评社记者提问时表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应该说是对县域内医疗卫生体系的系统重塑,也是卫生健康治理体制机制的一个改革创新,所以需要部门的协同和相关政策的配套。县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每个县的医共体如果做实建好了,基层网底就能够更加牢固,健康中国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也就有了更好的健康保障。
中评社记者提问,我们注意到,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指导意见是经国务院同意,印发至各省人民政府的,提出了很多改革措施,请问傅卫司长,作为国家卫健委主管司局,您认为在推进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哪些环节?
傅卫表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应该说是对县域内医疗卫生体系的系统重塑,也是卫生健康治理体制机制的一个改革创新,所以需要部门的协同和相关政策的配套。《指导意见》的印发,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县域医共体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为全面推进这项工作提供了遵循和指南。《指导意见》坚持了顶层设计和地方实践相结合,把地方一些好的经验做法上升到了政策措施;也强调因地制宜和稳中求进,要求地方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措施;更加突出系统观念,注重县域资源统筹、管理统一、服务同质和政策协同。提出的目标,就是到2025年底,力争90%以上的县市基本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到2027年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能够基本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