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温度》的当代书写与时代意义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老作家蒋巍把身心沉入到人民之中,深度参与、生动记录,为时代放歌。作者以现场考察的方式描绘脱贫攻坚火热一线,以全局视野倾情书写中国现实故事,感受全国多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作为、表现和精神,并以饱满的热情对扶贫脱困现状进行梳理、记录和呈现,在感动与震撼中,感受生命的鲜活、人民的力量、时代的脉搏和国家的温度。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面对这个彪炳史册的人类减贫奇迹,作家蒋巍2019年10月从北京出发,用十个月时间,先后辗转五省七地,进行了普遍而深入的田野调查,先后到达了陕西省榆林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和和田市、贵州省铜仁市、上海帮扶地区、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和哈尔滨市,深入诸多县、乡、村,翻山越岭,进村入户,走近全国数百位扶贫干部、驻村干部、结对干部和村民的人生与命运,采写了大量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目睹了众多艰难困苦的脱贫实践,完成了3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温度》。作品一经出版,便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一举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国家温度》没有宏大的叙说,有的只是作者走进时代、走进生活、走进人生的原生态叙事。作者站在决胜脱贫攻坚的火热一线,用心倾听泪目的过去、感受暖心的现在、汇总巨变的脚步,通过对历史、世界、国家、制度、文化的观察与比较,在饥寒与暖饱、草房与新居、泥路与大道的变化中,在崇高与大爱、乐观与坚毅、舍己与无私的选择中,亲历、见证、书写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广泛、最具实效的民生工程,用对生活的本真发现与生动书写,记录和描绘了扶贫所带来的家国巨变,为中国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这一伟大进程,留下了一份极具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备忘录。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在《国家温度》中,感人肺腑的事迹不胜枚举。把“为了家乡、为了乡亲,啥都值得!”当口头禅的村支书高鹏程;双腿瘫痪,大胆自主创业,主动摘掉贫困户帽子的村民刘建贵;把青春和退休生活全部献给新疆,在阿日希村安家的扶贫小队长李鹏;在战争中断了双腿,坚持翻山越岭帮扶八个山区贫困村,卖房子筹建茶场助力扶贫攻坚的退伍军人王明礼;抛家舍业,在新疆、西藏轮番一住三年,把曾经一所破烂落后的中学改造成高考升学率连续三年达到100%,本科率达到94%以上,重点本科率突破60%的名校的上海教育学博士傅欣团队;创造自己“第三青春”,年年报名“银龄行动”,先后赴疆八次让患者重见光明的退休医生刘红娣;合起来工作半个世纪,先解决傻子屯“治病治愚治穷”问题,再带领全村“致富致美致强”的两任书记许振忠、王喜林等等,一个个英雄阔步而来,充满了真诚、真实、真切的温度。这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温度,是举国上下万众一心脱贫攻坚的温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温度,是国家的温度。
“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艺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成为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为党和国家事业劈波斩浪、行稳致远鼓与呼,为中国人民战胜困难、创造历史鼓与呼。在《国家温度》中,新疆和田安迪尔乡经过三年扶贫,家家搬进新居,地上墙上炕上全铺了花毯;在黑龙江佳木斯市桦川县,住房、医疗、教育“三保障”在三年内全面落实,“生锈的东北”重现光辉;众多扶贫干部的艰辛与努力,是全国280万扶贫干部奔赴战场倾力奉献的缩影。作者在走进和书写这段历史时由衷地感叹:“历史的进程再雄伟,也是靠人推的。”在中国脱贫攻坚征程上,仁人志士们的事迹、令人动容的故事一本书远不能囊括,祗有无数脱贫干部以“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才能铸就脱贫攻坚这场人民战争在2020年如期获得全面性的、决定性的胜利。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焦素娥(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教授)、蒋正一(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老作家蒋巍把身心沉入到人民之中,深度参与、生动记录,为时代放歌。作者以现场考察的方式描绘脱贫攻坚火热一线,以全局视野倾情书写中国现实故事,感受全国多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的作为、表现和精神,并以饱满的热情对扶贫脱困现状进行梳理、记录和呈现,在感动与震撼中,感受生命的鲜活、人民的力量、时代的脉搏和国家的温度。
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面对这个彪炳史册的人类减贫奇迹,作家蒋巍2019年10月从北京出发,用十个月时间,先后辗转五省七地,进行了普遍而深入的田野调查,先后到达了陕西省榆林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和和田市、贵州省铜仁市、上海帮扶地区、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和哈尔滨市,深入诸多县、乡、村,翻山越岭,进村入户,走近全国数百位扶贫干部、驻村干部、结对干部和村民的人生与命运,采写了大量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目睹了众多艰难困苦的脱贫实践,完成了30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国家温度》。作品一经出版,便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并一举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
《国家温度》没有宏大的叙说,有的只是作者走进时代、走进生活、走进人生的原生态叙事。作者站在决胜脱贫攻坚的火热一线,用心倾听泪目的过去、感受暖心的现在、汇总巨变的脚步,通过对历史、世界、国家、制度、文化的观察与比较,在饥寒与暖饱、草房与新居、泥路与大道的变化中,在崇高与大爱、乐观与坚毅、舍己与无私的选择中,亲历、见证、书写着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广泛、最具实效的民生工程,用对生活的本真发现与生动书写,记录和描绘了扶贫所带来的家国巨变,为中国决战脱贫攻坚和决胜全面小康这一伟大进程,留下了一份极具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