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编译:韩美同盟挑战与机遇并存
Kuyoun Chung表示,韩国尹锡悦政府已经表明愿意与美国等志同道合的国家一起支援基于规则的印太秩序,现在,其他地区国家正在谨慎观察韩国是否能够履行这样的承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尹政府的“重返印度太平洋”战略不仅反映了对在该地区蔓延的威权主义、修正主义的严重担忧,也体现了韩国“成为全球枢纽国家”的外交目标。
韩国于2022年12月发表了其印太战略,新的“印太战略”可以理解为——韩国试图在韩半岛以外与美国的战略利益广泛结盟。印度-太平洋是一个战略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美国和志同道合的国家正试图通过定制的、应对共同威胁、分享共同利益和价值观的临时联盟来补充现有的中心辐射型地区联盟架构,从而抵制威权主义和修正主义。韩国的加入是否能补充这种网路化的地区架构,对于塑造韩美同盟合作的轨迹,以及印度-太平洋地区更大的地缘政治,都至关重要。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于2023年6月7日举行了一场关于韩国印太战略调整的线上研讨会,其中主要收获包括:第一、新韩美核协商小组(NCG)成功设立。为应对朝鲜日益增长的军事威胁,韩美两国的军事合作至关重要。虽然韩国已经表明了在印度太平洋地区扩大外交视野的意愿,但其首要任务仍然是遏制朝鲜的威胁,劝阻其挑衅,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因此,建立NCG反映了美国的认识,即必须就朝鲜的核威胁向韩国提供保证。事实上,随着朝鲜的导弹能力变得更加尖端化和多样化,韩国一直坚持自主开发核武器或像冷战时期那样重新部署美国的战术核武器,在这种背景下,《华盛顿宣言》详细阐述了通过提高弹道导弹、潜艇等美国战略资产的可见性来加强美国的延伸威慑,以减少朝鲜对韩国发动先发制人攻击的可能性。另外,即使战时作战指挥权移交给韩国,在韩半岛发生核危机时,NCG也可以成为韩美两国协商并共同实施军事行动的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NCG将在加强对朝鲜的联合协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韩国和美国需要分享他们对中国和其他修正主义国家的看法。尹政府虽然强调以规则为基础的印度太平洋秩序的重要性,但并不寻求对抗或平衡中国。由于中国是韩国最大的交易伙伴之一,降低风险措施的范围和水准可能达不到美国的预期。
第三、科技合作将十分重要。美中竞争不仅仅是相对军事实力或贸易额,还包括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创新。人工智慧和量子技术将成为未来全球力量平衡重新排序的主要来源。
第四、韩美两国需要探索更多的合作领域。特别是,韩国以举办民主主义首脑会议为例,致力于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外交,可以与美国的外交相辅相成,为扭转民主主义的衰落产生更多的协同努力,并获得志同道合的国家的支持。
Kuyoun Chung说,从一开始,尹政府就试图在地区架构中表明自己的立场。首先,在过去几年里,随着小型同盟的蓬勃发展,韩国表现出了加入这些同盟的意愿。最重要的是,与文在寅前总统不愿参加四方安全对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尹总统就任后表现出了加入四方安全对话的意愿。但是,由于参与的势头似乎已经过去,尹锡悦可以尝试寻找四国优先考虑的重迭合作领域。
因为错过了与四方对话的机会,尹政府积极加入了其他地区联盟,并与美国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利益保持一致。韩国除了在2022年加入印度-太平洋经济框架外,还与澳大利亚、日本、纽西兰一起加入了亚太四国,以应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问题。此外,美国提出的包括亚洲半导体大国的韩国、日本、台湾在内的“晶片4”联盟,也是为了牵制中国大陆新兴的晶片产业。尹锡悦政府进一步表示,愿意加入“蓝色太平洋伙伴组织”(最近由韩国、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和英国组成的非正式组织),扩大对太平洋岛国的发展援助,增强它们的抵御能力。最重要的是,韩日关系的恢复将为韩国参与印度太平洋地区提供更广阔的机会。此外,两国在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和抵制修正主义方面的利益一致,这可能会扩大韩国在该地区的作用,与韩国的能力相适应。
总之,韩国愿意加入这些蓬勃发展的平台,为扩大与地区国家的网路,瞭解它们的利益和威胁感知提供了机会,这将有助于制定其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的策略。
Kuyoun Chung提到,随着尹总统政府强调“以规则为基础的秩序”的重要性,韩国对中国的态度正在逐渐与美国靠拢。在文在寅政府时期,中国被视为经济合作的重要伙伴,也是维持南北对话的推动者。文在寅政府认为,南北关系的改善有助于朝美关系的和解,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外交作用得到了高度评价。但是,尹总统现政府似乎认为,中国在韩半岛问题上的首要任务是维持与美国的平衡,而不是支持韩美无核化,因此中国在制裁和鼓励对话方面的表现是徒劳的。韩国是否会更紧密地与美国联手对抗中国,似乎取决于中国在可预见的未来的选择。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韩国将采取明确的平衡或对抗中国。中国仍然是韩国最大的交易伙伴,也是解决朝鲜问题的主要参与者之一。这体现在韩国的“印度太平洋战略”中,强调包容性,不排斥任何愿意维护基于规则的秩序的地区国家。虽然尹政府同意台湾海峡的和平与稳定对地区和全球和平以及对韩国很重要,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韩国的对华政策可以包括硬平衡的组成部分。相反,它只是表明了韩国的担忧,即台湾海峡两岸的任何危机升级都无法在不给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和伙伴造成附带损害的情况下得到解决。
在这种情况下,韩国可能希望降低与中国的风险,而不是与中国脱钩,这将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虽然拜登政府最初对平衡中国采取了强硬立场,特别是在人工智慧、量子计算和相关供应链等先进技术方面,但拜登最近在七国集团峰会上提到,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是去风险,而不是脱钩。这一声明受到了包括韩国在内的中等大国的欢迎,这些国家无法轻易地将其制造能力转移到中国,也无法重组严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尽管如此,韩国希望与美国和地区伙伴合作,阻止中国利用经济胁迫迫使地区国家做出政治让步,例如通过协调出口管制或反胁迫手段,如2023年七国集团峰会期间讨论的那样。
尽管如此,台湾和南中国海冲突的潜在风险不能置之不理。考虑到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海洋性质,韩美合作的重点可能是提供发展援助,加强海上信任,例如港口访问以及海军和海岸警卫队之间的人员交流,在军舰间建立热线等。在作战层面,韩国正在逐步扩大资讯共用和联合演习的范围。
Kuyoun Chung在文章中强调,与美国一起实施“印度太平洋战略”的韩国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很可能来自其国内。尹总统政府与地区国家建立联系的努力是有规律的——加强韩美同盟。韩美同盟和韩日关系的恢复是韩美关系恢复的好兆头。在文在寅政府执政期间,韩国和日本的紧张关系是韩美日三边关系的薄弱环节,而现在,它可以进一步发挥制衡朝鲜及其修正主义伙伴的作用,焕发活力的三边关系是对美国自特朗普政府以来所宣导的印太安全架构的补充。
然而,在韩国国内两极化的政治环境下,韩国深化与美国合作的承诺可能会让尹政府付出高昂的代价。对于韩国政府与美国的合作,特别是在开发先进技术、重组供应链、确保矿产资源、扩大对南方国家的发展援助等方面,韩国国民的支持度存在分歧。虽然这些合作努力是为了满足韩国抵制中国经济胁迫的愿望,但这种紧迫感并不完全为韩国公众所认同。甚至有人认为,这是韩国不情愿地加入了美中竞争。美国的《通货膨胀抑制法》和《晶片与科学法》虽然以国际规范保障供应链,但也受到了“美国优先主义”的批评。因此,韩国加快与美国及其盟国结盟的步伐令人担忧。
在这种情况下,尹总统和国民的力量党的支持率一直徘徊在40%以下,这可能会成为维持印度太平洋同盟合作承诺的又一个障碍。这样的支持率将严重影响到他在2024年4月的国会选举中获胜的前景。如果执政党在选举中失败,现行的印度太平洋战略和与美国及地区伙伴的结盟措施的动力将会减弱。也有人分析说,在大选之前,尹政府急于扩大同盟合作。
总而言之,这种对韩国努力扩大与美国结盟的党派理解揭示了韩国内部政治两极分化的程度。大多数民主国家的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党派政治的影响,但尹总统政府的低支持率很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党派两极化,这可能会使得韩美合作的势头难以为继。
Kuyoun Chung说,过去,朝鲜的挑衅被视为一种干扰,阻止韩国在亚太地区的地区外交中分配更多资产。但是,现在朝鲜的导弹射程已经超过了韩半岛,这必然成为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应对的全球性问题。另外,与文在寅政府强调南北和解的对朝鲜政策不同,尹总统的对北政策强调遏制和劝阻,因此需要得到国际伙伴的支援。面对朝鲜的威胁,韩国有必要恢复与美国、日本的三边合作,这不仅是为了防止朝鲜在外交上利用三国之间的裂痕,也是为了准备遏制朝鲜挑衅的实际措施。
此次韩美《华盛顿宣言》的意义在于,美国的延伸威慑和韩国的常规威慑体系将比过去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预计将为韩国国民提供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然而,这一宣言也表明,该地区对美国延伸威慑的信心一直在下降,美国和韩国已经设法找到了一个最佳的妥协点,美国加强了其威慑能力,韩国压制了核军备的呼声。如果朝鲜的无核化问题得不到解决,这种争论很有可能成为韩美同盟内部的分裂问题。
韩美印太合作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尹总统的“重返印度太平洋”和补充地区安全架构的意愿可能会受到美国的欢迎,但两国需要就各自的优先事项和应对该地区修正主义者的具体方法进行沟通。CFR研讨会讨论提出了以下建议。
第一、遏制和劝阻朝鲜的挑衅将是扩大韩美同盟的最重要步骤之一。印度-太平洋地区的联合合作措施。考虑到朝鲜更倾向于巩固核国家地位,而不是无核化,美韩应该协调措施,使朝鲜的挑衅付出更大的代价。
第二、韩国应该把最近发表的《国家安全战略》、《印太战略》、“全球枢纽国”等战略进行系统的协调,从而形成国内对韩国外交政策的共识和支持,减少政治两极分化。
第三、韩国应该在提出“印度太平洋战略”的同时,扩大与地区伙伴的双边和多边合作,这将提升韩国的国际形象。
第四、韩国和美国应该密切沟通和协调,以降低其对华政策的风险,其中可能包括减少以牺牲盟友和伙伴利益为代价的民族主义措施。
Kuyoun Chung表示,韩国尹锡悦政府已经表明愿意与美国等志同道合的国家一起支援基于规则的印太秩序,现在,其他地区国家正在谨慎观察韩国是否能够履行这样的承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尹政府的“重返印度太平洋”战略不仅反映了对在该地区蔓延的威权主义、修正主义的严重担忧,也体现了韩国“成为全球枢纽国家”的外交目标。
韩国于2022年12月发表了其印太战略,新的“印太战略”可以理解为——韩国试图在韩半岛以外与美国的战略利益广泛结盟。印度-太平洋是一个战略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美国和志同道合的国家正试图通过定制的、应对共同威胁、分享共同利益和价值观的临时联盟来补充现有的中心辐射型地区联盟架构,从而抵制威权主义和修正主义。韩国的加入是否能补充这种网路化的地区架构,对于塑造韩美同盟合作的轨迹,以及印度-太平洋地区更大的地缘政治,都至关重要。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于2023年6月7日举行了一场关于韩国印太战略调整的线上研讨会,其中主要收获包括:第一、新韩美核协商小组(NCG)成功设立。为应对朝鲜日益增长的军事威胁,韩美两国的军事合作至关重要。虽然韩国已经表明了在印度太平洋地区扩大外交视野的意愿,但其首要任务仍然是遏制朝鲜的威胁,劝阻其挑衅,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因此,建立NCG反映了美国的认识,即必须就朝鲜的核威胁向韩国提供保证。事实上,随着朝鲜的导弹能力变得更加尖端化和多样化,韩国一直坚持自主开发核武器或像冷战时期那样重新部署美国的战术核武器,在这种背景下,《华盛顿宣言》详细阐述了通过提高弹道导弹、潜艇等美国战略资产的可见性来加强美国的延伸威慑,以减少朝鲜对韩国发动先发制人攻击的可能性。另外,即使战时作战指挥权移交给韩国,在韩半岛发生核危机时,NCG也可以成为韩美两国协商并共同实施军事行动的机构。从这个意义上说,NCG将在加强对朝鲜的联合协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韩国和美国需要分享他们对中国和其他修正主义国家的看法。尹政府虽然强调以规则为基础的印度太平洋秩序的重要性,但并不寻求对抗或平衡中国。由于中国是韩国最大的交易伙伴之一,降低风险措施的范围和水准可能达不到美国的预期。
第三、科技合作将十分重要。美中竞争不仅仅是相对军事实力或贸易额,还包括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创新。人工智慧和量子技术将成为未来全球力量平衡重新排序的主要来源。
第四、韩美两国需要探索更多的合作领域。特别是,韩国以举办民主主义首脑会议为例,致力于以价值观为导向的外交,可以与美国的外交相辅相成,为扭转民主主义的衰落产生更多的协同努力,并获得志同道合的国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