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坚持学术底色,阐释人类共同价值
今年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下设“文化交融发展与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共同价值与全球治理”等9个分论题,举办了主旨演讲、高端访谈、专题对话等14场主论坛学术交流活动,系列活动坚持学术底色、突出人文特色,旨在通过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注入新的力量。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等理念,存在于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这些文化基因让我们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需要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主旨演讲环节,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说。
“文明不存在优劣之别、高下之分,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不应该存在歧视、敌视和冲突。”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来说,文明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自然样态,维系着人类文明发展的生态平衡,当今时代,我们应促进不同文明的互鉴互学、相融相通,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作出进一步贡献。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本届论坛发布的学术总结提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应尊重和维护文明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应顺应历史大势,用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拓宽对话领域,关注丰富人文话题
据介绍,与往届活动相比,2022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 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主题设计、规划组织、活动安排上更进一步突出人文综合性,设置了文物、文学、艺术论坛等9场平行分论坛。与此同时,活动的国际化色彩更加浓厚,邀请了更多外国政要、前政要和驻华使节等参与,并开展国际友城对话、中希古典文明对话等多场交流活动。
在艺术论坛中,专家学者以广阔视野“把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观点。中国曲艺作家、评论家孙立生说,儒家经典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不仅贯穿于传统艺术发展过程,还衍生出“要想好,颠个倒”“不隔语,不隔音,更要紧的是不隔心”等创新创作理念,形成了重视受众审美习性、将其视为“知音”与“朋友”的中国美学传统。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范玉刚认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既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又应丰富手法手段,推动传统文化“两创”实践,如舞剧《只此青绿》、数字版《清明上河图》等,都通过创新转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更具“国际范”与“时尚感”。
作为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框架下重要活动的中希古典文明对话,也是今年庆祝中国希腊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16世纪,儒家经典《论语》《孟子》等被翻译为拉丁文传入西方,在同一时期,希腊哲学思想也传入中国。当时,双方看到了不同的文明智慧,并努力寻找两者的契合之处。”希腊伊奥尼亚大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讲席教授艾琳娜·埃弗拉米多认为,孔子、苏格拉底等先哲的思想中存在诸多共通理念,不同文明交流互鉴,首先需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注重展示体验,让齐风鲁韵光耀四海
论坛期间,中华儒学经典著作集成《儒典》新书发布会暨大型文脉工程《齐鲁文库》启动仪式举办。“编纂《儒典》,精选幸存于世、具有代表性的儒学著作,呈现给社会,并传之后人,既是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当代山东人应有的历史担当。”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教授王志民说。
据悉,《儒典》共1816册、4789卷,集中体现了儒学形成和发展的主脉络;启动编纂的《齐鲁文库》,则将全面研究、保护、辑录和整理出版山东历代传世文献,皆为山东深度耕作人文沃土、向世界集中展示齐鲁文化资源优势与价值优势的重要成果。
此外,今年的论坛还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创新推出中医药现场体验、“中华手造·山东手造”精品展、文化“两创”示范点沉浸式体验游等活动,致力于让与会嘉宾多维度、全方位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沉浸式领略“好客山东”“好品山东”魅力。
走进中医药文化体验馆,山东特色药材“鲁十味”、中医药制作工具等一应俱全,观众还可以在这里观赏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健身功法展示,体验专家探诊。“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希望不仅向人们展示中医的诊疗技术,也能传播中国古代文化中蕴含的健康养生理念。”来自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工作人员说。
坚持学术底色,阐释人类共同价值
今年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下设“文化交融发展与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共同价值与全球治理”等9个分论题,举办了主旨演讲、高端访谈、专题对话等14场主论坛学术交流活动,系列活动坚持学术底色、突出人文特色,旨在通过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进步注入新的力量。
“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和平、发展、公平、正义等理念,存在于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这些文化基因让我们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需要我们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主旨演讲环节,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龙永图说。
“文明不存在优劣之别、高下之分,世界不同文明之间不应该存在歧视、敌视和冲突。”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学术委员会主任陈来说,文明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自然样态,维系着人类文明发展的生态平衡,当今时代,我们应促进不同文明的互鉴互学、相融相通,为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作出进一步贡献。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本届论坛发布的学术总结提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应尊重和维护文明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应顺应历史大势,用文明交流交融破解“文明冲突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