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编译:美对太平洋岛国的贸易及政治承诺
中评社香港7月29日电(记者 乐国平编译)作为“遏制中国”政策的一部分,美国近年来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联系。7月27日,美国智库东西中心(East–West Center,EWC)非常驻高级研究员马库斯·诺兰(Marcus Noland)撰文探讨了美国与太平洋岛国进行更实质性经济接触的途径。以下是原文编译:
太平洋岛屿已成为中美持续竞争的热点地区。尽管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该地区的军事主导力量,但中国正在通过港口访问、军事演习以及与基里巴斯和所罗门群岛等地区国家建立外交和安全关系等活动来提高其形象。
2018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访问巴布亚新几内亚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拜登总统原定于2023年5月访问巴新,这是美国在任总统首次访问太平洋岛屿,但由于华府在债务上限问题上惨败,那次访问被取消。
在经济领域,美国试图通过“蓝点网络”(Blue Dot Network)、“印太基础设施三边”等方式与日本、澳大利亚共同对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高质量、透明、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发展。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美国一直在与太平洋岛国合作促进可持续资源管理,这与中国在太平洋地区“非法、未报告和不受管制”的捕捞活动形成鲜明对比。然而,美国战略中缺少贸易政策的组成部分,以制衡中国探索与太平洋岛国论坛(PIF)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虽然美国与太平洋岛国的贸易规模并不大(每年双向贸易额约为10亿美元,而且美国并未跻身PIF的前五个贸易伙伴之列),但该地区寻求扩大贸易,主要是为了它们自身的利益发展。出口产品包括纺织品、鞋类、服装、鱼类、椰子油、桃花心木、糖以及服务业的呼叫中心。这些国家的大量侨民人口集中在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州,可能会进一步刺激美国与太平洋地区的贸易一体化。
原则上,美国可以向太平洋岛国基金提供自由贸易协定。但国会尚未向拜登政府授予贸易促进授权(即快速通道授权)来谈判此类协议,即使这样做,PIF也可能会畏缩于按照美国标准高质量谈判FTA的要求。对于美国来说,除了完全互惠的自由贸易协定之外,一种少痛苦、少收益的替代方案是,按照《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或《加勒比海盆地倡议》的规定,向太平洋岛国提供单边贸易让步。这种方法需要拜登政府和国会立法的支持。
历史上,美国一直维持着一项向低收入国家提供免税待遇的计划,即普惠制(GSP),这可能是向太平洋地区提供优惠贸易的另一种机制,但普惠制于2020年底失效,在当前的政治气候下,尚不清楚何时会被重新出台。同样,这条路线需要白宫和国会的支持。
如果恢复普惠制超出了政治所能承受的范围,那该怎么办呢?拜登政府当前贸易政策的核心是促进繁荣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该倡议旨在绕开国会立法。IPEF分为四大支柱:贸易、供应链、清洁能源和基础设施,以及税收和反腐败。用一位观察员的话来说:“与寻求通过降低进口壁垒来开辟新的市场准入机会的传统贸易协定不同,IPEF寻求促进劳工、环境和数字贸易方面的共同规则,并共享信息以帮助参与者制定共同规则,对抗第三国经济胁迫和管理供应链中断的方法。”参与者不需要参与所有四个支柱。
在不签订正式协议的情况下,美国可以通过鼓励贸易展览、商业代表团和建立美国-太平洋岛屿贸易论坛来促进更深层次的联系。即使没有国会立法,美国也可以在资源和气候问题上做更多的事情,如通过世界贸易组织努力完成世贸组织渔业补贴协议,并帮助加强对非法和无管制捕捞的限制。
另一种选择是将美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导权转包给政治约束较少的盟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1983年双边更紧密经济关系(CER)经济一体化协议的基础上,将优惠贸易扩展到太平洋岛屿。《太平洋更紧密经济关系协定》(PACER Plus)是“一项以区域发展为中心的贸易协定,旨在支持太平洋岛国成为区域和全球贸易中更积极的合作伙伴并从中受益”,并为太平洋岛国提供商业服务,给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带来好处。如果这一努力与美国的国家利益大体一致,那么让堪培拉和惠灵顿带头可能是有意义的,尽管他们自然会制定议程并希望获得更大商业利益。美国有可能以观察员身份参与,或者正式加入。由印度尼西亚主导的不太注重贸易的群岛和岛屿国家论坛可能是美国可以提供支持的另一个平台。
如果美国对太平洋地区贸易政策的目的是发出信号,用老布什总统的话来说,“信息:我们关心”,那么其中一些软举措可能就足够了。但如果真想与中国竞争并满足太平洋岛国的贸易和发展需求,就需要采取更具体的行动。首先,这意味着通过《非洲增长与机会法案》类型的协议、更新的普惠制或气候协议贸易来解决太平洋岛国的市场准入需求,所有这些都可以以国家安全为由进行政治兜售。真正的制约因素是华盛顿的政治失灵。正应了那句话:“我们遇到了敌人,那就是我们自己。”
中评社香港7月29日电(记者 乐国平编译)作为“遏制中国”政策的一部分,美国近年来加强与太平洋岛国的联系。7月27日,美国智库东西中心(East–West Center,EWC)非常驻高级研究员马库斯·诺兰(Marcus Noland)撰文探讨了美国与太平洋岛国进行更实质性经济接触的途径。以下是原文编译:
太平洋岛屿已成为中美持续竞争的热点地区。尽管美国长期以来一直是该地区的军事主导力量,但中国正在通过港口访问、军事演习以及与基里巴斯和所罗门群岛等地区国家建立外交和安全关系等活动来提高其形象。
2018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访问巴布亚新几内亚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峰会。拜登总统原定于2023年5月访问巴新,这是美国在任总统首次访问太平洋岛屿,但由于华府在债务上限问题上惨败,那次访问被取消。
在经济领域,美国试图通过“蓝点网络”(Blue Dot Network)、“印太基础设施三边”等方式与日本、澳大利亚共同对抗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高质量、透明、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发展。该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美国一直在与太平洋岛国合作促进可持续资源管理,这与中国在太平洋地区“非法、未报告和不受管制”的捕捞活动形成鲜明对比。然而,美国战略中缺少贸易政策的组成部分,以制衡中国探索与太平洋岛国论坛(PIF)达成自由贸易协定。
虽然美国与太平洋岛国的贸易规模并不大(每年双向贸易额约为10亿美元,而且美国并未跻身PIF的前五个贸易伙伴之列),但该地区寻求扩大贸易,主要是为了它们自身的利益发展。出口产品包括纺织品、鞋类、服装、鱼类、椰子油、桃花心木、糖以及服务业的呼叫中心。这些国家的大量侨民人口集中在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州,可能会进一步刺激美国与太平洋地区的贸易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