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加之言:《萨福之死》

《萨福之死》——古斯塔夫.莫罗

  中评社北京4月6日电/据大公报报道,今天是法国十九世纪象征主义绘画巨匠古斯塔夫.莫罗诞辰一百九十六周年。而刚刚过去的四月一号愚人节,恰好是二十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一百四十九岁的冥寿。两位音乐与绘画领域的大师在生前并无交集,却在古典音乐唱片中得以聚首。本周所推荐的唱片出自英国DECCA公司发行于一九七七年的“伟大作曲家和他们的音乐”系列,分别收录了两首拉赫玛尼诺夫的名曲:一九五八年匈牙利指挥家乔治.索尔蒂爵士执棒伦敦交响乐团录制的《第二钢琴协奏曲》,以及一九六○年英国指挥家阿德里安.鲍尔特携手伦敦爱乐乐团和钢琴家茱利叶斯.卡钦联袂演绎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唱片封套选择的是莫罗的《萨福之死》。

  以抒情诗闻名的古希腊女诗人萨福一生共创作了约一万行诗句,被柏拉图誉为“第十位文艺女神”。她的诗句大都遗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关于其人生也鲜有记载。根据传说,萨福在流放西西里岛期间爱上了船夫法翁,由于后者不愿放弃漂泊的人生,女诗人因此从悬崖一跃而下了却此生。莫罗一生绘制了数幅同题材的油画和水彩作品,而这张《萨福之死》却是他运用厚涂的笔触和强烈的明暗对比将自然氛围处理最为戏剧性的一幅。画作描绘了萨福在夕阳的映射下跳崖殉情后遗体被海浪冲到岸边的一幕。头顶的阴云密布和炙热的血色日落光芒形成鲜明对比,萨福怀抱着代表诗人的里拉琴躺在画面左下角,画面右侧则被高耸的悬崖峭壁所占据。由于萨福和掌管光明与音乐之神阿波罗代表着古代神话世界中诗歌与音乐的联系,画中夕阳旁边石柱顶端上的狮鹫便象征着阿波罗。而在萨福头顶盘旋的白鸟仿佛寓意着诗人自由的理想和无瑕的爱情。

  (“碟中画”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萨福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