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美应学会与中和平相处解决现实问题
这种焦虑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在贸易和技术领域,美国对中国实施一系列制裁措施,理由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但是谁都知道,无论是中国的电子产品,还是中国日用消费品,与美国的国家安全毫无关联。美国之所以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措施,目的就是要阻碍两国贸易发展,拖延中国现代化步伐。美国政府认为,离开美国这个重要的市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出口企业将步履维艰。
中国对外贸易法已经明确规定,中国实行平衡的贸易政策。中国不追求贸易顺差,中国出口美国产品,不会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中国积极实行贸易多元化,加强与东盟、欧盟、中亚、中东国家贸易合作,积极开辟中南美洲国家市场,加强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贸易联系。中国是世界上120个国家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除了让中国一些贸易出口企业遭受损失之外,美国自身也将会遭受严重损害。
其次,在地缘政治战略方面,美国千方百计地在中国周边建立所谓的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拉拢中亚国家、强化与印度战略合作、在东南亚地区挑拨离间,希望通过恶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达到自己的地缘政治战略目的。
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经贸合作。中国奉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周边国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促进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的步伐。中国与老挝铁路线开通,使老挝这个内陆国家,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泰国农产品通过老挝铁路,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
第三,在军事领域,美国自恃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在中国周边地区耀武扬威,不断在中国南海、台湾海峡寻衅滋事。
过去中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对美国的胡作非为提出口头警告,很少采取军事反制措施。现在中国已经意识到,一味忍让必然会助长美国的嚣张气焰,美国在处理两国军事关系方面将会更加肆无忌惮。
到目前为止,美国仍未纠正错误,取消对中国国防部长的制裁措施。中国拒绝与美国开展军事交流,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寸土不让。中国强硬立场以及在捍卫国家主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高度自信,让美国感到焦虑和恐慌。美国之所以多次试探,希望与中国进行军事联络,目的是担心玩火自焚。可以肯定,如果美国不知收敛,继续在中国的周边地区制造事端,那么早晚有一天,会惹祸上身。到那个时候,美国将会真正意识到,在中国周边挑起冲突美国没有任何胜算的可能。
第四,在外交领域,美国对中国几乎如影相随。中国加强与南太平洋地区岛屿国家战略合作,美国随即派出政府官员访问南太平洋地区国家,并且作出承诺,加强与南太平洋地区国家的战略合作。
然而,不管美国如何对中国造谣诬蔑,也不管美国如何在中国周边地区制造事端,中国都沉着冷静,稳坐钓鱼台。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访问中国,一方面是为了全面瞭解中国的战略企图,试图安抚中国;另一方面也是传达美国国防部的意见,希望两国不要兵戎相见。
可以非常坦率地说,依靠美国自身力量,要想对中国实施军事打击,迫使中国改变发展道路是异想天开。当前美国采取的策略是,放虎归山。一方面,鼓励日本、韩国加强战备,成为军事强国,准备在东亚地区发动代理人战争;另一方面,企图拖延中国的发展步伐,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不过,美国似乎已经进入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在国际社会排斥中国,美国将一事无成。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举足轻重。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美国不可能解决包括气候变化等许多问题。可是,美国又不愿意与中国开展合作,因此,美国采取一种极端实用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外交策略,强调“合作、竞争、对抗”,试图牢牢把握中美关系发展的解释权和主动权。
中国希望美国不要奉行机会主义,不要在两国关系发展问题上,人为地制造障碍。中国愿意和美国开展合作,但是,反对美国打着竞争的幌子搞不正当竞争。既然美国对中国实施制裁措施,中国一定会按照对等的原则,对美国采取制裁措施。中国对美国美光公司实施安全审查,并且禁止出口稀土产品,目的就是要警告美国,不要以为掌握了中国命门,可以为所欲为。
总而言之,中国把美国当作一面镜子。凡是美国对中国发起攻击之处,就是中国需要改进的薄弱之处。
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放弃中美合作的努力。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中国就一定会采取措施维持中美正常关系。中国希望华盛顿政客们改弦更张,不要把中国作为炒作的议题,在大选中不断丑化中国。
可喜的是,美国政治界已经出现了清醒的政治家。美国肯尼迪家族推举出的总统候选人在集会演讲中已经明确表示,中美不是战略对手,美国对华政策是错误的。他强调美国对中国实施的一系列遏制制裁措施,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美国政府应当学会与中国和平相处,共同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在中国周边国家建立大量生物化学实验室,矛头直接对准中国。相信随着中美关系发展,会有更多政治家勇敢地站出来,改变美国不良政治风气,批判美国华盛顿政客的错误做法,为中美关系发展指引正确航向。
中国希望与美国和平相处,希望中美对峙早日结束。但是,只要美国朝野焦虑感继续存在,美国不愿意接受中国这个完全不同于美国的大国,继续损害中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中美关系就不可能步入正轨。中国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纠正美国政客错误做法。中国将一如既往,寄希望于美国广大民众,通过加强民间交流,消除分歧,减少焦虑,共抓机遇,携手发展。
这种焦虑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在贸易和技术领域,美国对中国实施一系列制裁措施,理由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但是谁都知道,无论是中国的电子产品,还是中国日用消费品,与美国的国家安全毫无关联。美国之所以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措施,目的就是要阻碍两国贸易发展,拖延中国现代化步伐。美国政府认为,离开美国这个重要的市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出口企业将步履维艰。
中国对外贸易法已经明确规定,中国实行平衡的贸易政策。中国不追求贸易顺差,中国出口美国产品,不会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利益。中国积极实行贸易多元化,加强与东盟、欧盟、中亚、中东国家贸易合作,积极开辟中南美洲国家市场,加强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贸易联系。中国是世界上120个国家主要贸易伙伴。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制裁,除了让中国一些贸易出口企业遭受损失之外,美国自身也将会遭受严重损害。
其次,在地缘政治战略方面,美国千方百计地在中国周边建立所谓的合作伙伴关系,不断拉拢中亚国家、强化与印度战略合作、在东南亚地区挑拨离间,希望通过恶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达到自己的地缘政治战略目的。
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中国以积极的姿态,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经贸合作。中国奉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周边国家解决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促进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的步伐。中国与老挝铁路线开通,使老挝这个内陆国家,变成了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泰国农产品通过老挝铁路,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