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评出2023年中国十大新闻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体会议(来源:直播信号图)

  中评社北京1月9日电(中评社报导组)中国评论通讯社编辑部评出2023年中国十大新闻,具体如下:

  一、全国两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 习近平再度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2023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5日上午开幕,3月13日上午闭幕,会期8天半。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11日下午闭幕,会期7天半。

  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习近平同志再次全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023年全国两会议程丰富,除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之外,大会还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大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围绕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

  二、《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发布 组建中央港澳办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目标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方案中从深化党中央机构改革、深化全国人大机构改革、深化国务院机构改革、深化全国政协机构改革、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等五个面向提出了十九条改革方案。方案要求,中央层面的改革任务力争在2023年年底前完成,地方层面的改革任务力争在2024年年底前完成。

  在这一方案的指导下,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得以组建。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承担在贯彻“一国两制”方针、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国家安全、保障民生福祉、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统筹协调、督促落实职责,在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基础上组建,作为党中央办事机构,保留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牌子。不再保留单设的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12月26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出席座谈会。(图片来源:新华社)

  三、中共中央举行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于2023年12月26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对毛泽东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座谈会前,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韩正等领导同志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北大厅内,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爱国人士敬献的花篮摆放在毛泽东同志坐像正前方。习近平等向毛泽东同志坐像三鞠躬,随后来到瞻仰厅,瞻仰了毛泽东同志的遗容。

新冠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图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现场。(图片来源:新华社)

  四、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经济社会逐步复常

  2023年1月8日起,中国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对新冠病毒感染者不再实行隔离措施,不再判定密切接触者;不再划定高低风险区;对新冠病毒感染者实施分级分类收治并适时调整医疗保障政策;检测策略调整为“愿检尽检”;调整疫情信息发布频次和内容。依据国境卫生检疫法,不再对入境人员和货物等采取检疫传染病管理措施。

  实施“乙类乙管”后,我国防控工作目标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采取相应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坚定扩大开放,不断优化出入境管理(图片来源:国家出入境管理局)

  五、中国坚定扩大开放 优化出入境管理

  为进一步保障便利中外出入境人员往来,促进服务对外开放,国家移民管理局自2023年5月15日起进一步调整优化出入境管理政策措施;此外,各地出入境管理部门也纷纷优化多项举措,让民众出国旅游、经商更便利。

  为了给外国人来华旅游等提供更多渠道和便利,外交部积极调整外国人来华签证和入境政策,恢复实施单方面免签政策;持续优化签证办理体验,大幅优化外国人来华签证申请表;逐步取消来华签证申请预约办理安排,目前已有近100个驻外使领馆实现“随到随办”,并将于今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全球驻外使领馆全部取消签证申请预约。

  此外,为进一步促进中外人员往来,服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方决定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对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单方面免签政策。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1月30日期间,上述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和过境不超过15天,可免签入境。

神十五、神十六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图片来源:央视)

  六、神舟家族太空接力 中国载人航天成绩亮眼

  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神十六乘组开启征程,奔赴苍穹。下午,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顺利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神十五、神十六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

  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巡天,中国载人航天从无到有,用三十年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神舟十六号任务也将继续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增添动力,助力我国从航天大国加快向航天强国迈进。

2023年11月1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图片来源:新华社)

  七、国产大飞机C919实现商业首飞 迈入发展新征程

  2023年5月28日12时31分,由全球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执飞的东航MU9191航班,由上海飞抵北京。这标志着C919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开启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新征程。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2017年首飞,2022年9月取得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TC证)。2022年12月,东航作为全球首发用户,正式从中国商飞接收编号为B-919A的全球首架交付飞机。
   
  中国商飞公司副总经理魏应彪说,中国民航运输市场首次拥有了中国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大飞机事业已经迈入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新征程。

华为手机突破技术封锁(图片来源:新华社)

  八、突破封锁 国产手机一机难求

  2023年8月29日,华为Mate 60系列手机悄然上市。这款手机搭载国产5G晶片麒麟9000S,由中芯国际7纳米制程生产,引领了芯片国产化趋势。麒麟9000S芯片的研发成功,使华为在高端智能手机领域不再受制于美国的芯片出口管制,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这不仅涉及技术创新,更代表着华为、国内供应链和相关产业的集体努力。他们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对美国封锁的逆袭,为中国通讯业的发展再次树立了榜样。此外,华为Mate 60系列不仅支持双卫星通信,可拨打、接听卫星电话,并且能通过畅连应用发送或接收卫星消息。

  自2019年华为登上美国制裁名单以来,西方世界的一系列技术封锁纷至沓来。历经美国四年多的全方位极限打压,华为不但没有倒下,还在不断壮大,1万多个零部件已经实现国产化。华为突围,说明自主创新大有可为。

  华为Mate 60系列一经上市便深受消费者喜爱,自上市以来一直保持着火爆销售的状态,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出现了“一机难求”的情况。

2023年9月23日,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入场。(图片来源:新华社)

  九、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举行 中国金牌和奖牌总数位列榜首

  2023年9月23日晚,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浙江省杭州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宣布本届亚运会开幕。杭州亚运会以“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为定位、“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为目标,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坚持“杭州为主、全省共享”的办赛原则。杭州亚运会竞赛项目设置为:40个大项,61个分项,481个小项。40个竞赛大项包括31个奥运项目和9个非奥运项目,同时,在保持40个大项目不变的前提下,增设电子竞技、霹雳舞两个竞赛项目。
 
  共有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多名运动员齐聚杭州团结交流、收获友谊,奋勇拼搏、超越自我,累计15次打破世界纪录、37次打破亚洲纪录、170次打破亚运会纪录,共同创造了亚洲体育新的辉煌和荣光。中国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办赛理念,以一流的场馆设施、出色的组织服务,赢得了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201枚金牌、383枚奖牌,取得亚运会参赛历史最好成绩,第11次蝉联亚运会金牌榜榜首。

2023年8月4日,在河北省涿州市汛情重灾区码头镇沙窝村,贵州蓝天救援队队员在转移受困村民。(图片来源:新华社)

  十、做好防汛抗洪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 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23年7月底8月初,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地要全力搜救失联、被困人员,做好受伤人员救治和遇难者家属安抚工作,尽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抓紧修复交通、通讯、电力等受损基础设施,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河北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各有关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再接再厉抓好灾后恢复重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温暖过冬。

  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体会议(来源:直播信号图)

  中评社北京1月9日电(中评社报导组)中国评论通讯社编辑部评出2023年中国十大新闻,具体如下:

  一、全国两会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 习近平再度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2023全国两会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5日上午开幕,3月13日上午闭幕,会期8天半。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4日下午3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3月11日下午闭幕,会期7天半。

  3月1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习近平同志再次全票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023年全国两会议程丰富,除选举产生新一届国家领导人之外,大会还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大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同出席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围绕事关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