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逸夫奖公布 4学者分摘3奖项

“邵逸夫奖”每年颁奖一次,每项奖金120万美元,本年度颁奖典礼定于10月21日举行。(大公报)

  中评社香港5月28日电/大公报报导,2025年度“邵逸夫奖”昨日(27日)公布得奖名单,共4名科学家获得奖项。其中,天文学奖平均颁予约翰.理察.邦德,以及乔治.艾夫斯塔希欧;生命科学与医学奖颁予沃尔夫冈.鲍迈斯特;数学科学奖则颁予深谷贤治。

  “邵逸夫奖”每年颁奖一次,每项奖金120万美元,今年为第22届颁发,颁奖典礼定于本年10月21日(星期二)于香港举行。

  邵逸夫奖理事会主席暨评审会副主席杨纲凯教授致辞表示,“邵逸夫奖”为国际性奖项,每年颁发一次,以表彰在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和数学科学三个科学领域上杰出而影响深远的科学家,评选不分得奖者的种族、国籍、性别和宗教信仰。杨纲凯透露,“邵逸夫奖”正在考虑于广义科学领域增设一个新奖项,将适时公布。

  新技术革新医学发展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颁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荣休所长暨科学会员沃尔夫冈.鲍迈斯特,以表彰他对于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技术(cryo-ET)的开创性研发和应用,该三维可视化成像技术使蛋白质、大分子复合物和细胞间隙等生物样本在自然细胞环境中的存在状态得以呈现。

  邵逸夫奖理事会成员、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医疗系统)胡志远表示,冷冻电子断层成像技术对医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三大领域。首先在病毒感染方面,该技术能清晰呈现病毒如何影响细胞内的蛋白,以及和它和其他细胞组成部分的互动出现了什么问题。其次在癌症研究领域,透过该技术能够观察到癌细胞与药物间的互动,有助推断药物对癌细胞的影响,并能更加瞭解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新癌症药物的发展。第三在脑退化疾病,如阿兹海默症主要成因与细胞中异常蛋白质的异常积聚相关,利用技术可以更清晰地瞭解阿兹海默症的发病原理与蛋白酶体功能的关联,为发展新型治疗方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