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智库:张荣恭谈灾难 以台试战逼摊牌

中国国民党前副秘书长张荣恭(中评社 陆文煜摄)

  中评社香港1月8日电(记者林艳)中评智库基金会于1月3日在香港举办“台湾选举与两岸关系变局”研讨会,中国国民党前副秘书长张荣恭受邀作主旨发言表示,每一次台湾大选都涉及两岸关系,但这一次最特别,也最严峻。两岸是和还是会战?台湾是荣还是会衰?过去大陆对台湾大选从未这样定义过,这是第一次。他说,自2005年连战主席访问大陆达成国共两党和解以来,两岸关系的两大支柱在此时此刻面临最严峻的挑战。如果赖清德当选,两岸关系难免进入高度激荡、持续激化时期,甚至随时会因特殊情况而使两岸就既存的敌对状态进行摊牌。

  张荣恭表示,两岸关系的第一个支柱是政治支柱,即“九二共识”。但因民进党执政,“九二共识”遭到严重污名化。赖清德不仅完全否认“九二共识”、一个中国,连台湾自己的根本大法都被他诋毁、否定,还自诩以“台湾总统走进白宫”作为政治目标。可见其“台独”色彩非常露骨,完全不加掩饰。如果形容蔡英文为“半明半暗台独”,赖清德即为“明目张胆台独”,从而形成当前台海的紧迫时刻。两岸关系的第二个支柱是感情支柱,即认同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民进党根本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这也使得大陆承诺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中国人要帮中国人”,失去理论基础,如何能够不打及要帮?民进党岂非蓄意招来大陆对台湾要打及不帮?愚蠢至极。因此,两岸关系确实到了前所未有的关口。

  张荣恭认为,纵使赖清德一旦当选后回头讲“宪法”,仍不足以回应缓和台海局势的需求。以蔡英文为例,曾提出依“中华民国宪法”处理两岸关系,但大陆认为是“未完成的答卷“。至2021年10月,蔡英文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互不隶属,这其实是以现行“国号”为名的“台独”,表面上却还在肯定“宪法”,所以是半明半暗的独。赖清德则不只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互不隶属,就连“宪法”也加以诋毁否定,毫无掩饰,成为明目张胆的独。这是他和蔡英文的不同及更加冒险之处。2019年赖清德就讲“中华民国宪法”有中国思想,不利台湾团结;最近更扬言“宪法”是神话、是灾难。如果赖清德上台,就和大陆对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完全冲突对撞,不仅是其个人以身试法,更是策动全民“以台试战”。    

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与中国国民党前副秘书长张荣恭(左二)、孙文学校总校长张亚中(右一)、中国国民党前文传会主委李建荣(右二)合影(中评社 陆文煜摄)

 
  张荣恭指出,国民党执政期间,两岸虽存在政治分歧,可是也有交集,就是双方依据各自的规定,对一个中国原则产生交集,同时搁置对一个中国涵义的争议,两岸得以求同存异,共谋和平发展。赖清德连这样也不要,如果当选并在520讲话中改口表态依据“中华民国宪法”,这够吗?恐怕不只绿营不相信他说的话,会认为只是用来敷衍大陆和美国,蓝营当然不会相信,美国也不会相信,大陆更不会相信。因此,光是从赖清德口中讲出“宪法”,绝对不足以缓和两岸关系。

  张荣恭指出,如果赖清德成为少数“总统”,相信有舆论会说,“台独”还不是台湾的多数。可是各方不能够低估执政者透过文化教育政策及铺天盖地宣传,可使“台独”意识形态继续扩散,乃至变成多数。换句话说,纵使在“立法院”民进党不是多数,不是完全执政,各方也不可轻忽未来的台海局势的危险性。实际上,民进党本来就不敢搞“法理台独”,这和他们在“立法院”多数或少数没有关系,蔡英文就是如此,赖清德也是一样;他们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因为美国那一关就过不了,何况会遭大陆武力制裁。两岸关系的关键是台湾的“去中国化”问题,毕竟大陆的行政力不及于台湾,美国也将此视为台湾内政而不管。“去中国化”才是要害,即民进党在不敢遂行“法理台独”的情况下,把“去中国化”不断推动,就会导致两岸关系的矛盾变成对抗性矛盾。马英九时期虽然和大陆也有政治分歧,但这种矛盾不是对抗性的。蔡英文时期就逐步转成了对抗性矛盾,赖清德更不用说了,以致刺激大陆开始作出终局处理的准备。

  张荣恭分析,两蒋从大陆撤退来台后,可谓“延续敌对状态”;李登辉制订了“国家统一纲领”,开启两岸协商,是“冻结敌对状态”;陈水扁因提出“一边一国”,而“激活敌对状态”;马英九坚持“九二共识”,重启两岸协商,于是“缓和敌对状态”;蔡英文大搞“去中国化”,主张两岸国与国互不隶属,便“激化敌对状态”;一旦赖清德上台,会不会造成“摊牌敌对状态”?实在令人忧心。       张荣恭说,所谓摊牌不一定是一时间、一次性的,而是民进党若继续掌权,在此期间,两岸统独斗争越加剧烈,那么大陆如何判断和平统一还有没有可能性?当大陆判断还有可能的时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都有机会扩大,例如马英九执政八年的情况。但当大陆判断和平统一的可能性越来越少的时候,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间和空间都会缩小,对台湾很不利。

  他表示,大陆已经两次给赖的副手萧美琴定性为“顽固台独分子”。其微妙之处是,苏贞昌等三人被列为“顽固台独分子”,是由国台办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公开宣布的,萧美琴则是两次都由不具名的“中共中央台办发言人受权宣布”,这与国台办发言人在记者会上宣布不同,可视为大陆更加严肃的态度。再加上现在大陆引用赖清德自己说的“台独工作者”,指其为和平破坏者、战争制造者,与萧美琴形成双独组合。未来会不会因为赖清德某些言行,使得大陆正式定性他为“顽固台独分子”,非常值得注意。

  张荣恭说,也许民进党会认为,当大陆给赖清德定性时,反而可以其巩固“台独”立场,两岸就不必判谈政治问题。但从历史来看,不可能如民进党的意。1948年12月,中共宣布43名战犯时,蒋介石列为第一号,李宗仁是第二号,接着,中共仍和李宗仁的南京政府谈判,同时中共说明,此一谈判并非承认南京政府,而是因为南京政府仍有军队,所以是为了避免两军决战。后来谈判失败,后果便是两军决战了。因此,切勿以为被宣布战犯或是“顽固台独分子”,将可免除两岸政治谈判,反而将会被迫谈判。我们不希望重蹈历史覆辙,否则台湾必因“台独”而遭殃受害。   假设赖清德当选,以其在竞选期间的言论,他上台后的言行可能更加狂妄,自以为获得选民授权,进而一意孤行。固然美国会认为,尽管对赖清德言论不可控,但对其行为可控,只要不搞“法理台独”,大陆就不会使出重手。这也是美国对赖清德所设置的红线。然而,赖清德会不会在不去制订新宪法的情况下,搞“释宪台独”呢?亦即透过大法官解释“中华民国”的领土及主权只在台澎金马,用这种方式在法理上界定“一边一国”。一旦出现这种情形,两岸关系又会如何呢?台湾各界和美日等国不宜掉以轻心。近期大陆方面已经多次提及当前是和平与战争的选择、繁荣与衰退的选择,台湾就不能不高度防范切勿重蹈历史上大陆对外几次警告的“勿谓言之不预”,以致情势不可收拾。例如1950年的抗美援朝、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1978年对越反击战,大陆在出兵前都曾明确讲过“勿谓言之不预”。我们实在不希望两岸走到这种地步。

  张荣恭表示,比起赖清德,侯友宜的主张相对安全;柯文哲则不明确,多次自我反覆。无疑国民党的两岸政策对台海而言,相对可靠。如果侯友宜能够当选,两岸关系将可维持一段安定的时间。从历史纵深比较,尽管整个台湾对于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及感情基础,都有所后退,但从现实利害来看,国民党若能执政,台海局势还是明显相对安全。虽然两岸的政治分歧仍然还会存在,至少不会演变成对抗性矛盾。国民党虽然亲美,但不会亲到“联美抗中”、倚美谋独;国民党也是本土,但不至于忘本中华文化、炎黄子孙。同时,“一中宪法”继续维持,以及党章有“国家统一”的理念,加上未来推进两岸交流合作,这都足以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从而缓解台湾民众对“急统”的疑惧,大陆也能够藉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间延展,而取得全力发展国力的和平环境。如此既是两岸互蒙其利,实际上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不过台湾不能够寄望两岸这种既不打仗,又未正式结束敌对状态永拖不决。台湾必须积极回应如何发展两岸关系。他认为,走两岸互利融合的道路,就会给和平统一以机会,大陆才会认为现状可以维持较长时间,并通过两岸融合发展,终至水到渠成。

  张荣恭又说,台湾每经过一次选举,“中华民国”概念就会越被强化。但要维持台海和平,维持台湾安定,必须坚守“宪法”所定义的“中华民国”,就是两岸“同属一中”,而且有目标,就是国家统一。因为“宪法”修正条文的前言明确规定当前两岸关系处于“国家统一前”。如此就可以促进两岸和平、共同发展,至于双方的政治分歧,终究要走向政治谈判,而在政治谈判尚未到来之前,台湾盼望维持现状,就必须认同“宪法”所定义的“中华民国主权”及领土范围及于大陆,排除“台独”选项,定位两岸是一个中国架构下的特殊关系,不是蔡与赖所谓的国与国互不隶属,和平才有希望。

中国国民党前副秘书长张荣恭(中评社 陆文煜摄)

  中评社香港1月8日电(记者林艳)中评智库基金会于1月3日在香港举办“台湾选举与两岸关系变局”研讨会,中国国民党前副秘书长张荣恭受邀作主旨发言表示,每一次台湾大选都涉及两岸关系,但这一次最特别,也最严峻。两岸是和还是会战?台湾是荣还是会衰?过去大陆对台湾大选从未这样定义过,这是第一次。他说,自2005年连战主席访问大陆达成国共两党和解以来,两岸关系的两大支柱在此时此刻面临最严峻的挑战。如果赖清德当选,两岸关系难免进入高度激荡、持续激化时期,甚至随时会因特殊情况而使两岸就既存的敌对状态进行摊牌。

  张荣恭表示,两岸关系的第一个支柱是政治支柱,即“九二共识”。但因民进党执政,“九二共识”遭到严重污名化。赖清德不仅完全否认“九二共识”、一个中国,连台湾自己的根本大法都被他诋毁、否定,还自诩以“台湾总统走进白宫”作为政治目标。可见其“台独”色彩非常露骨,完全不加掩饰。如果形容蔡英文为“半明半暗台独”,赖清德即为“明目张胆台独”,从而形成当前台海的紧迫时刻。两岸关系的第二个支柱是感情支柱,即认同台湾人也是中国人。民进党根本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这也使得大陆承诺的“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和“中国人要帮中国人”,失去理论基础,如何能够不打及要帮?民进党岂非蓄意招来大陆对台湾要打及不帮?愚蠢至极。因此,两岸关系确实到了前所未有的关口。

  张荣恭认为,纵使赖清德一旦当选后回头讲“宪法”,仍不足以回应缓和台海局势的需求。以蔡英文为例,曾提出依“中华民国宪法”处理两岸关系,但大陆认为是“未完成的答卷“。至2021年10月,蔡英文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互不隶属,这其实是以现行“国号”为名的“台独”,表面上却还在肯定“宪法”,所以是半明半暗的独。赖清德则不只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互不隶属,就连“宪法”也加以诋毁否定,毫无掩饰,成为明目张胆的独。这是他和蔡英文的不同及更加冒险之处。2019年赖清德就讲“中华民国宪法”有中国思想,不利台湾团结;最近更扬言“宪法”是神话、是灾难。如果赖清德上台,就和大陆对两岸关系的政治定位完全冲突对撞,不仅是其个人以身试法,更是策动全民“以台试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