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靖:不确定性和情绪化给中美关系蒙上阴影
中评社香港7月26日电(记者 陆文煜 实习记者 刘翔宇)日前,由澳门城市大学察哈尔中心主办的“布林肯访华后的中美关系”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五位中美关系专家学者共同就布林肯访华后中美关系的现状特点和未来走势展开深入讨论。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学院教授、上海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美国与亚太研究所所长黄靖认为,中美关系在可见的将来不会有质的改变,因为从大的方向来看,界定中美关系三个大的条件依然成立;从小的方面来说,美国的对华政策有相当大的情绪性,美国不可能在短期内放弃打压、遏制中国的策略。这个时期美方高层密集访华,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内政外交达成了相对的均衡,形成了“窗口期”。但这个“窗口期”不可能造成局势的根本改变,它只是战术上的修补,因为只要美国国内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只要他的情绪化依然存在,中美关系是好不到哪里去的。而未来的中美关系,只要保证三个条件不出现,中美关系可以维护下去:一是双方不能犯战略性的错误;二是不要形成冷战那样的阵营性对抗;三是双方要承认对方的强大存在,并与之共存。
黄靖表示,中美关系在可见的将来不会有质的改变。从大的方向来看,这是因为界定中美关系三个大的条件的依然成立。一是中国仍然在不断的崛起,中国的发展是不会停下的,并且,中国的发展是按照自己的道路来的,不是按照美国希望的道路;二是美国会始终维护自己对世界的领导权,想让美国放弃好不容易夺得的霸权是不可能的;三是中美两个在“历史是否终结”的价值观上具有巨大分歧。中国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要建立自由民主世界,双方不管在力量对比上,还是在价值观上,都有截然不同的话语。
黄靖还指出,中美关系在可见的将来不会有质的改变还有小方面的原因,即美国不可能在短期内放弃打压、遏制中国的策略。因为从目前看,美国的对华政策有相当大的情绪性,这个情绪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消化的。这个情绪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美国自从进入世界以来,美国韬光养晦了很长时间,一直到一战才开始进入世界,二战大规模进入世界。进入世界以后,整个美国的人,无论老人还是孩子,就没有做老二的经验,他都是做老大的。
第二种情绪就是美国在对待中国上面有种深深的失落、失望,甚至愤怒。因为美国认为是他们把中国给带起来的,we brought you up。就是因为基辛格把中国大门打开了,是尼克松把中美关系建立起来了,是美国允许中国进入他们建造和领导的这个世界里,是美国让中国进入WTO等等。奥巴马上台以后第一次访问中国,在中国与中国政府发表了共同声明。这个共同声明,美国做了两个前所未有的一个表示:第一个表示就是按照中国的说法,他说中美之间应该建立一个Comprehensive Constructive and posit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即一个全面的、建设性的、积极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个共同声明也提到,美国recognize,承认中国的核心利益。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国内的一些原因,没有把这个外交成果接续过来,结果这个机会就丧失了。就是说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失落和失望感,这个失落、失望感不仅仅来自对中国比较仇视的人,那些一开始就不喜欢中国的人,还更来自当初曾经努力的想把中国带入轨道的人。这两种人合成一股力,认为我们把你带大了,结果你挑战我了,我们想叫你和平演变,你拒绝和平演变,还要不忘初心,更要跟美国对着干,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对现在的中国领导人有很大意见,这是第二种情绪,也是非常强烈的。
第三种情绪比较复杂一点,也是种很糟糕的情绪,这里面掺杂了种族主义和宗教主义。种族主义,在美国相当一部分人当中,他们认为西方的白人国家、欧洲国家才可以引领世界发展,才有能力引领世界发展。宗教主义,典型的也有很多,比如说彭斯和卢比奥等。他们认为只有基督教和信基督教的人才是上帝的选民。这两股人在美国有巨大的情绪。他们不能接受中国和美国共治世界的根本原因就是他们认为中国人、黄种人根本没这个资格;另外,他们认为如果中国成功了,就意味着他们整个价值体系坍塌了,因为他们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而中国是不信教的。
黄靖进一步强调,如果说这三种情绪依然存在,我们就找不到一个中美关系和解的基本抓手。也就是说,美国现在的对华政策是被一种强烈的情绪在推动,这种情绪化的本质就是理性的消退。所以我们现在看美国做的很多事情好像并不理智,非常不理性,说话前言不搭后语,总是自相矛盾,并且做什么事情回到国内就不行。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知道,人一旦上了情绪,理性就没有了。
那现在这个时期为什么又出现了布林肯、耶伦、克里,还有基辛格访华呢?黄靖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出现了一个窗口期。美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包括像布林肯、沙利文这些美国现政府的高级官员都认识到中美这样走下去很危险,危险的原因不仅仅在于两个大国碰撞会造成世界大战,并且他们认为现在的美国没有具备大国冲突的能力。不管从美国的国内政治,美国的军事准备、政治准备,甚至是心理准备,他们认为现在进入一场战争是灾难性的:美国没有ready(准备好)!所以他们想抓住机会先把中美关系稳定下来。这个窗口期出现,美国意识到要管控中美关系,不要出大问题。那么以前为什么管控不住呢?第一,因为以前国内的反对势力太厉害。第二,美国拜登上台的主要目标之一是要治愈国内的问题,而他所谓的治愈国内问题,随着中期大选宣告他彻底失败,共和党夺得了多数。现在窗口期可以进行管控了,主要由两个条件决定:第一,在美国,拜登在中期大选遭到挫败后与美国共和党在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了妥协。第二,在国外,他七国峰会开了,北约峰会也开了,他认为已经稳定住了盟友的共识,基本上稳定在一个方向上了。在中国问题上也达成了一个所谓的大的共识,这个大的共识就是:第一,暂时不与中国为敌,他接受了欧洲的想法,不与中国为敌;第二,不和中国脱钩,但仍然把中国看成长期的竞争对手。现在拜登在国内国外都达成了某种平衡,他认为是可以修复与中国关系的。
这个“窗口期”能不能导致局势的根本改变呢?黄靖表示,不能,它只是战术上的修补,维持稳定,我们需要抓紧利用这个机会,把中美关系稳定住,因为中国也想稳定,但能不能稳定却未可知。那为什么稳定不下来呢,原因有两个:
一是美国的国内政治高度的不确定性。拜登政府是个弱势的政府,他不但掌控不了共和党,连拜登政府内部的三支团队:拜登团队、奥巴马团队、希拉里团队都搞不定。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五颜六色的政权。整个拜登团队是很弱势的,再加上美国的国家认同产生了巨大的分裂,两股美国人都认为对方是假美国人,都认为对方如果当权了,我们的美国就完蛋了。这种国家认同的高度分裂,是美国现在最大的问题所在,这就造成了美国最大的不确定性。
二是前面提到的情绪化。这种情绪化的对华政策,是阻碍中美关系恢复稳定、恢复发展的最大的障碍。
黄靖强调,只要美国国内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只要他情绪化依然存在,中美关系是好不到哪里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管控,避免战争的爆发,就成了双方政府主要的目的所在。
第一,双方都不能犯战略性的错误,不要自己垮掉。中美双方任何一方犯战略性错误,出现内部的混乱,都是整个世界最大的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双方不犯战略性错误,不出现内部性的、内卷式的塌台,中美关系就可能稳定下去。
第二,就是要保证的双方,尤其是中国不要形成冷战那样的阵营性对抗。现在美国很多人想把中国带入冷战的战略框架,所谓的“新冷战”。美国的战略框架就是什么?按照冷战来说,就是意识形态上势不两立,旗帜鲜明,你要搞自由世界,我要搞社会主义;军事上成立两个互相对抗的阵营,华沙条约组织和北约组织;经济上互相独立,老死不相往来。中国一定要站稳立场,保持清醒头脑,不能被美国带入新冷战的这个节奏当中去。现在国内一些学者说中美要打“新冷战”了,新冷战不可避免。但其实,两个巴掌才拍得响,一个巴掌拍不响。中国拒绝介入,拒绝对抗,进入介入新冷战,只要不形成两个阵营的对抗,美国就不能把他自己和他盟友的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拧成一股绳,它拧不折一股绳,中国就有希望。
第三,就是双方在逐渐的竞争过程中都要承认、接受对方的强大存在是一个现实。只要能达到这一步,中美双方就可以坐下来重新谈。只要能做到这三点,中美之间可能会回到一个if I can not fight you,I join you的一个局面,就是说我不能战胜你,我才跟你坐下来谈。
最后,黄靖强调,现在维持中美关系的最大的重点是拟定中美之间不能做的事情。我们有两个list(清单),一个是不能做的,一个是可以做的。现在的重点应该放在不能做的这个清单上,中美之间的共识不是我们能够做什么,比如说要我们能够维护全球金融稳定,我们能够搞环境上的合作,我认为中美现在维护中美关系的共识要放在不能做什么,比如说我们不能发生战争,比如说我们不能在台海发生冲突,比如说我们不能容许朝核问题爆炸,比如说我们不能容许俄乌战争升级,在比如说我们不能容许全球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中评社香港7月26日电(记者 陆文煜 实习记者 刘翔宇)日前,由澳门城市大学察哈尔中心主办的“布林肯访华后的中美关系”研讨会在线上举行,五位中美关系专家学者共同就布林肯访华后中美关系的现状特点和未来走势展开深入讨论。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学院教授、上海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美国与亚太研究所所长黄靖认为,中美关系在可见的将来不会有质的改变,因为从大的方向来看,界定中美关系三个大的条件依然成立;从小的方面来说,美国的对华政策有相当大的情绪性,美国不可能在短期内放弃打压、遏制中国的策略。这个时期美方高层密集访华,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内政外交达成了相对的均衡,形成了“窗口期”。但这个“窗口期”不可能造成局势的根本改变,它只是战术上的修补,因为只要美国国内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只要他的情绪化依然存在,中美关系是好不到哪里去的。而未来的中美关系,只要保证三个条件不出现,中美关系可以维护下去:一是双方不能犯战略性的错误;二是不要形成冷战那样的阵营性对抗;三是双方要承认对方的强大存在,并与之共存。
黄靖表示,中美关系在可见的将来不会有质的改变。从大的方向来看,这是因为界定中美关系三个大的条件的依然成立。一是中国仍然在不断的崛起,中国的发展是不会停下的,并且,中国的发展是按照自己的道路来的,不是按照美国希望的道路;二是美国会始终维护自己对世界的领导权,想让美国放弃好不容易夺得的霸权是不可能的;三是中美两个在“历史是否终结”的价值观上具有巨大分歧。中国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国要建立自由民主世界,双方不管在力量对比上,还是在价值观上,都有截然不同的话语。
黄靖还指出,中美关系在可见的将来不会有质的改变还有小方面的原因,即美国不可能在短期内放弃打压、遏制中国的策略。因为从目前看,美国的对华政策有相当大的情绪性,这个情绪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消化的。这个情绪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美国自从进入世界以来,美国韬光养晦了很长时间,一直到一战才开始进入世界,二战大规模进入世界。进入世界以后,整个美国的人,无论老人还是孩子,就没有做老二的经验,他都是做老大的。
第二种情绪就是美国在对待中国上面有种深深的失落、失望,甚至愤怒。因为美国认为是他们把中国给带起来的,we brought you up。就是因为基辛格把中国大门打开了,是尼克松把中美关系建立起来了,是美国允许中国进入他们建造和领导的这个世界里,是美国让中国进入WTO等等。奥巴马上台以后第一次访问中国,在中国与中国政府发表了共同声明。这个共同声明,美国做了两个前所未有的一个表示:第一个表示就是按照中国的说法,他说中美之间应该建立一个Comprehensive Constructive and posit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即一个全面的、建设性的、积极的战略伙伴关系。这个共同声明也提到,美国recognize,承认中国的核心利益。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国内的一些原因,没有把这个外交成果接续过来,结果这个机会就丧失了。就是说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失落和失望感,这个失落、失望感不仅仅来自对中国比较仇视的人,那些一开始就不喜欢中国的人,还更来自当初曾经努力的想把中国带入轨道的人。这两种人合成一股力,认为我们把你带大了,结果你挑战我了,我们想叫你和平演变,你拒绝和平演变,还要不忘初心,更要跟美国对着干,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对现在的中国领导人有很大意见,这是第二种情绪,也是非常强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