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暨大研晶片育仿真肝 免患者久候器捐
中评社香港4月22日电/香港文汇报报道,人体犹如一组精密复杂的机器,每个“零件”环环相扣且独一无二,当出现严重损耗或破坏时却难以自行修复。不过,随着科技进步推动再生医学领域发展,为内脏与器官病变的患者带来曙光。在粤港澳大湾区科研“强强联手”优势下,中文大学与暨南大学联手成立了“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推进干细胞自我更新、组织发育与修复机理等不同范畴的研究。其中在主要器官层面,中大学者透过蛙类心脏的合成蛋白,探索心肌再生的治疗新方向;又结合微流控技术引导干细胞分化,培养仿真3D组织有望用于修复或替代受损的肝脏,以科学力量为人类健康作贡献。
中大是推动再生医学领域湾区科研协作的先驱之一,早在2007年已与暨大共建“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推动再生医学的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合作;而在此基础上,中大于2016年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大—暨大)”,成为深化双方优势互补新平台。
此外,中大亦于2019年与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合作共建“再生医学高等研究院”,展示多线并行的湾区合作。
核心研究设施总投资近亿港元
多名实验室中大成员近日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分享相关发展。“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大—暨大)”联席主任万超介绍,实验室主要以干细胞自我更新、定向分化与重编程的分子机制及应用,组织器官发育、衰老及再生,病损组织器官的修复机理与应用为三大研究方向,现时共享的核心研究设施总投资额逾9,000万港元,涵盖项目逾120个。其中单是2020年,中大便承担了24项进行中及新增的再生医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涉及2,300多万港元经费。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原专注研究胚胎发育的中大生物医学学院副教授赵晖,便是透过联合实验室协作,将研究领域扩展延伸至心脏再生。其研究团队探索不同物种的心脏寻求启发,以斑马鱼为例,如做了心尖切除手术后心脏可完全再生,而小鼠和人类的心脏再生能力则非常差。赵晖指斑马鱼心脏有两个腔,一心室一心房;蛙类心脏有三个腔;人类心脏有四个腔。如果进行比较,会发现心脏再生能力会随着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逐渐递减,“生物进化得愈来愈高等,在进化中亦慢慢失去一些东西,这些失去的部分可能对动物再生能力有帮助,未来或可用于人的临床治疗。”
团队最终选择心脏再生能力很强的爪蛙进行实验,并成功申请国家科技部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资助,至今已与暨大及德国波恩大学开展持续合作多年。赵晖提到,团队最新研究进展是发现了在切除爪蛙心尖后,其再生组织中有一种合成蛋白,可成功筛选出一批可能在心肌再生过程中发挥作用的重要因子,结果有助进一步鉴定与心肌再生相关的重要基因和蛋白,为心肌疾病的治疗带来新方向。
除心脏外,实验室亦有主攻肝脏再生的研究项目,负责的中大生物医学学院助理教授陈汉辉介绍,他的团队利用微流控晶片平台技术(Microfluidic Chip),“即用晶片培养细胞,是现时国际上热门的研究方法,将细胞、器官培养在晶片里面,模拟人体的环境,可用于药物筛选等”,团队尝试引导干细胞分化成仿真3D肝脏组织,可用于人体肝脏组织病损后的修复或替代,目前已在小鼠体内得到初步的验证。此技术培养的人工肝未来有望用于移植手术或替代疗法,令需要换肝的患者毋须等候器官捐赠,为肝衰竭治疗带来新希望。
中评社香港4月22日电/香港文汇报报道,人体犹如一组精密复杂的机器,每个“零件”环环相扣且独一无二,当出现严重损耗或破坏时却难以自行修复。不过,随着科技进步推动再生医学领域发展,为内脏与器官病变的患者带来曙光。在粤港澳大湾区科研“强强联手”优势下,中文大学与暨南大学联手成立了“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推进干细胞自我更新、组织发育与修复机理等不同范畴的研究。其中在主要器官层面,中大学者透过蛙类心脏的合成蛋白,探索心肌再生的治疗新方向;又结合微流控技术引导干细胞分化,培养仿真3D组织有望用于修复或替代受损的肝脏,以科学力量为人类健康作贡献。
中大是推动再生医学领域湾区科研协作的先驱之一,早在2007年已与暨大共建“再生医学联合实验室”,推动再生医学的基础、转化和临床研究合作;而在此基础上,中大于2016年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大—暨大)”,成为深化双方优势互补新平台。
此外,中大亦于2019年与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合作共建“再生医学高等研究院”,展示多线并行的湾区合作。
核心研究设施总投资近亿港元
多名实验室中大成员近日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分享相关发展。“再生医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大—暨大)”联席主任万超介绍,实验室主要以干细胞自我更新、定向分化与重编程的分子机制及应用,组织器官发育、衰老及再生,病损组织器官的修复机理与应用为三大研究方向,现时共享的核心研究设施总投资额逾9,000万港元,涵盖项目逾120个。其中单是2020年,中大便承担了24项进行中及新增的再生医学与生物医学研究,涉及2,300多万港元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