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书益谈19世纪中俄东界边境谈判故事
中评社台北7月20日电(记者 黄文杰)俄罗斯同意中国使用海参崴港,并愿意与中、朝共同开发图门江口岸,使吉林珲春地区出海问题获得缓解,中俄东界走向的形成,再度引起重视。台湾前驻俄罗斯代表处副代表姜书益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提到中俄东界,自然提到由乌苏里江口至图门江设置界牌,当年中俄界碑玛(М)字牌,倭(О)字牌,亦(И)字牌,现已为俄人搬到海参崴博物馆。
姜书益,中国文化大学俄语系、政治大学外交研究所及美国佛莱契尔法律外交学院硕士,俄国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博士班,并曾追随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赵中孚教授研究中俄东界勘定问题,后担任“外交部”苏联科长,台湾驻俄罗斯、白俄罗斯副代表、代表等职,曾处理苏联油轮“陶甫斯号”船员之遣返,台湾驻俄罗斯代表处之开设等重要任务。
俄罗斯政府同意从6月1日起使用海参崴,作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的转口港,同时也欢迎中国参与库页岛和南千岛群岛的开发。
姜书益指出,俄罗斯对库页岛之概念,一直非常模糊,直到19世纪始知其为“岛”。俄人系依据满语称该岛为Sahaliyan annga haga,意为“黑河口之岛”,嗣后俄人乃称该岛为“萨哈林”(Sahalin)。日本自17世纪以来称该岛为唐太、北虾夷,直到明治二年(1869年)才正式称“桦太岛”。1860年“北京条约”库页岛主权为沙俄所得,1905年南部归日本,二战结束,该岛为苏联占领,苏联解体后,1992年库页岛总督费德罗夫曾访问台湾,目前该岛与台湾高雄渔会进行渔业合作。
说起中俄关系,影响姜书益很深三位教授包括徐熙民、杨尔瑛以及马兆熊,尤其徐熙民是大清国北京俄语专修学堂教习,后任校监,1899年曾在黑河(瑷珲),亲眼目睹沙俄哥萨克骑兵屠杀华人,1917年俄国大革命发生,大批沙俄将领逃过黑龙江,某日中午又亲眼目睹一名哥萨克将领,遭华人苦主买通"红胡子”刺杀在街道上。1929年苏联因中东铁路问题,与张学良东北政府发生冲突,东北军旅长韩光弟阵亡,中苏军舰在黑龙江发生冲突,互有损伤,结果中苏在满洲里举行会谈,杨尔瑛教授曾参加此次谈判。
后来跟着赵中孚教授研究中俄东界勘定问题,姜书益发现中俄东界勘定后,俄人仍不时将界牌向中方一侧挪动,不断蚕食中国领土,中俄界牌竟然被俄人搬到海参崴博物馆。
姜书益解释,1860年俄国使者伊格拉契耶夫,以调解英法联军有功为由,与恭亲王奕欣签署中俄“北京条约”,取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次年四月清廷派仓场侍郎成琦。吉林将军景淳、与俄滨海地区总督卡扎凯维奇进行实地勘查,双方签署“中俄勘分东界约记”,并互换界图。俄方以白棱河标示不明确,坚持土尔河就是白棱河,遂根据“北京条约”之规定,从松阿察河跨兴凯湖至土尔河划一直线,作为中俄国界,致使兴凯湖五分之四面积划入俄国版图。
他说,1861年中俄签署“勘分东界约记”,作为“北京条约”之补充条款,同时双方另签署并交换“乌苏里江至海交界记文”,规定由乌苏里江口至图门江设置耶(E)、亦(u)、喀(K)、拉(π)、那(H)、倭(O)、帕(ㄇ)、土(T)等界牌,而且均未屡勘就预先发牌地点,此文件由俄方一手规划,中方祇“誊写”,“划押”而已。此外“记文”规定距图门江口20华里地方,设立“土”字牌,根据此一规定,中国从图门江出海口就为俄人所夺。立牌时俄罗斯将“土”字牌又强行设在距图门江口22俄里(约46华里)处,侵占更多中国土地。
姜书益分析,1861年中俄东界祇勘分了兴凯湖以南陆界,至于乌苏里江、松阿察河水界,祇在“北京条约”附图划一条红线,而且这条红线划在中国一侧。换言之,这两条河的主权属于俄罗斯,因此,如果中国人在这两条河中行船,甚至垂钓,均侵犯俄国主权,完全违反国际法国际河川主航道划分法。这也是1985年7月15日苏共总书记戈巴契夫海参崴谈话,苏联及后来俄罗斯愿依据国际法重新讨论中俄边界的滥觞。
他说,中俄东界勘定后,俄人仍不时将界牌向中方一侧挪动,不断蚕食中国领土,当地民众称此行径为“马驮界碑”,1885年清廷派会办北洋事务大臣吴大澄,会同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与俄国滨海地区总督巴拉诺夫在岩杵河举行会谈。在会议中,中方特别要求解决补立“土”字界牌和归还黑顶子地方问题。中方要求按照1681年条约“土”字牌应立于距图门江口20华里的地方。巴拉诺夫则强词夺理表示,海水涨潮20里之地称为海河,除去海河这20里才算是图门江口,因而主张“土”字牌应立在距江口40里之处。吴大澄驳称,海口就是江口,指海滩尽处而言,所以“土”字牌应由海滩尽处(即江口)向内20里处设立。最后双方妥协,俄罗斯同意将黑顶子交还中国,并将“土”字牌立于图门江口30华里,至海口27华里处,即沙草峯南10余里地方。吴大澄并于中俄交界处之铜柱上刻铭文:疆域有表国有维,此柱可立不可移。
姜书益表示,1886年7月4日,吴大澄与巴拉诺夫分别在“珲春东界约”划押,用印,彼此互换,随后双方在土尔河以南,增设啦(P)字、萨(C)字、玛(M)字界牌,如今玛字、倭字界牌已经被俄人搬入海参崴博物馆。有鉴于图门江口为俄人所占据,吴大澄要求允许中国船只自由进出,结果俄方同意,“图门江口中国船只出入,俄国必不得拦阻”并由俄地方政府与中国地方政府递交照会,作为“珲春东界约”的附件,但1952年俄朝大桥之修建,由于净空太低,船只无法进出,中国航权已经名存实亡。
中评社台北7月20日电(记者 黄文杰)俄罗斯同意中国使用海参崴港,并愿意与中、朝共同开发图门江口岸,使吉林珲春地区出海问题获得缓解,中俄东界走向的形成,再度引起重视。台湾前驻俄罗斯代表处副代表姜书益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提到中俄东界,自然提到由乌苏里江口至图门江设置界牌,当年中俄界碑玛(М)字牌,倭(О)字牌,亦(И)字牌,现已为俄人搬到海参崴博物馆。
姜书益,中国文化大学俄语系、政治大学外交研究所及美国佛莱契尔法律外交学院硕士,俄国科学院东方研究所博士班,并曾追随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赵中孚教授研究中俄东界勘定问题,后担任“外交部”苏联科长,台湾驻俄罗斯、白俄罗斯副代表、代表等职,曾处理苏联油轮“陶甫斯号”船员之遣返,台湾驻俄罗斯代表处之开设等重要任务。
俄罗斯政府同意从6月1日起使用海参崴,作为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的转口港,同时也欢迎中国参与库页岛和南千岛群岛的开发。
姜书益指出,俄罗斯对库页岛之概念,一直非常模糊,直到19世纪始知其为“岛”。俄人系依据满语称该岛为Sahaliyan annga haga,意为“黑河口之岛”,嗣后俄人乃称该岛为“萨哈林”(Sahalin)。日本自17世纪以来称该岛为唐太、北虾夷,直到明治二年(1869年)才正式称“桦太岛”。1860年“北京条约”库页岛主权为沙俄所得,1905年南部归日本,二战结束,该岛为苏联占领,苏联解体后,1992年库页岛总督费德罗夫曾访问台湾,目前该岛与台湾高雄渔会进行渔业合作。
说起中俄关系,影响姜书益很深三位教授包括徐熙民、杨尔瑛以及马兆熊,尤其徐熙民是大清国北京俄语专修学堂教习,后任校监,1899年曾在黑河(瑷珲),亲眼目睹沙俄哥萨克骑兵屠杀华人,1917年俄国大革命发生,大批沙俄将领逃过黑龙江,某日中午又亲眼目睹一名哥萨克将领,遭华人苦主买通"红胡子”刺杀在街道上。1929年苏联因中东铁路问题,与张学良东北政府发生冲突,东北军旅长韩光弟阵亡,中苏军舰在黑龙江发生冲突,互有损伤,结果中苏在满洲里举行会谈,杨尔瑛教授曾参加此次谈判。
后来跟着赵中孚教授研究中俄东界勘定问题,姜书益发现中俄东界勘定后,俄人仍不时将界牌向中方一侧挪动,不断蚕食中国领土,中俄界牌竟然被俄人搬到海参崴博物馆。
姜书益解释,1860年俄国使者伊格拉契耶夫,以调解英法联军有功为由,与恭亲王奕欣签署中俄“北京条约”,取得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40万平方公里土地,次年四月清廷派仓场侍郎成琦。吉林将军景淳、与俄滨海地区总督卡扎凯维奇进行实地勘查,双方签署“中俄勘分东界约记”,并互换界图。俄方以白棱河标示不明确,坚持土尔河就是白棱河,遂根据“北京条约”之规定,从松阿察河跨兴凯湖至土尔河划一直线,作为中俄国界,致使兴凯湖五分之四面积划入俄国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