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创作开拓党史教育生动课堂
百年党史,铭刻着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为影视作品提供了丰沃的艺术土壤。纵观党史题材的发展过程,创作者主要用三种不同方式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一是回望党史上的重大时刻,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劈波斩浪的艰难与辉煌、光荣与梦想,让观众对这个伟大历史进程形成具象认识;二是以传记体形式聚焦中国共产党重要人物的人生经历和非凡成就,由点及面描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三是展现平凡人物在逐梦与筑梦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在虚实之间重演不同时代党员干部努力拼搏、牺牲奉献的记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理念怎样更新,这些党史题材作品始终以“真实”为精神底色,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写史原则。
几十年来次第涌现的大量影视作品,已对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展现和梳理。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新灵感、挖掘新内容,用新的艺术手段将“党史”这一复杂而又有深度的主题润物无声地传达给受众,成为一直以来影视创作发展探索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是近年来,伴随中国媒介环境发生深刻改变,影视市场发展日趋成熟,党史题材创作者也与时俱进,在讲述方式、内容表达、传播形式等方面主动求新求变,为主流影视创作出新出彩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种创新首先表现在看待党史的角度。拿对焦裕禄这位英模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其中蕴藏的焦裕禄精神为例,观众对这段故事耳熟能详,此前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不
融媒时代,短视频崛起,受众注意力呈现碎片化、移动化接收的特征。一些创作者在对这种时代语境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之下,开始探索适应网络用户群体的观看方式与审美习惯,吸引更多人驻足观赏的道路。有的人尝试散点透视的手法,运用适合短视频传播的制片模式生产。电视剧领域,诸如《功勋》《我们的新时代》等采取短剧、单元剧模式,每个故事一集或几集,一集20分钟的体量。电影领域,“我和我的”系列以及《你是我的春天》《穿过寒冬拥抱你》等作品由多位导演围绕某主题各拍一部短片,再汇聚成长片。还有微纪录片《这十年》《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等,每集只有几分钟,用微观个体的经历汇聚成宏观意义上的“中国故事”。也有人探索类型杂糅之路,引入符合观众期待的讲述模式、移情方式。比如《湄公河行动》《悬崖之上》《紧急救援》等引入战争、动作、科幻、谍战、灾难等类型元素,为未来主流影视创作打开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党史题材影视作品已成为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年来的党史题材影视作品中汲取经验,面向未来,百年党史这一文艺创作的肥沃土壤仍有可以探索创
百年党史,铭刻着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为影视作品提供了丰沃的艺术土壤。纵观党史题材的发展过程,创作者主要用三种不同方式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一是回望党史上的重大时刻,表现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发展到壮大劈波斩浪的艰难与辉煌、光荣与梦想,让观众对这个伟大历史进程形成具象认识;二是以传记体形式聚焦中国共产党重要人物的人生经历和非凡成就,由点及面描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三是展现平凡人物在逐梦与筑梦过程中的生命体验,在虚实之间重演不同时代党员干部努力拼搏、牺牲奉献的记忆。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理念怎样更新,这些党史题材作品始终以“真实”为精神底色,坚持“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写史原则。
几十年来次第涌现的大量影视作品,已对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展现和梳理。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新灵感、挖掘新内容,用新的艺术手段将“党史”这一复杂而又有深度的主题润物无声地传达给受众,成为一直以来影视创作发展探索的题中应有之义。尤其是近年来,伴随中国媒介环境发生深刻改变,影视市场发展日趋成熟,党史题材创作者也与时俱进,在讲述方式、内容表达、传播形式等方面主动求新求变,为主流影视创作出新出彩积累了宝贵经验。
这种创新首先表现在看待党史的角度。拿对焦裕禄这位英模人物的人生经历和其中蕴藏的焦裕禄精神为例,观众对这段故事耳熟能详,此前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