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晏芮:台湾原住民研究印证两岸一脉相承

  中评社北京12月4日电(中评社报导组)南岛语族文化溯源研究院研究员李晏芮日前在第八届中华文化论坛上表示,台湾原住民是一个很有研究意义的课题,她是由大迁徙到移民定居开始,经历了历朝历代的进化和改变不断至今。台湾原住民研究可以印证我们祖国是一脉相承、一衣带水,是不可分割的。

  李晏芮表示,"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后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这就是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二十大上重申的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在对台湾问题上的一惯的坚定不移的态度。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有着同根同源的血脉,有着一衣带水源远流长的历史延续。说起我们同根同源,说起我们一衣带水,这是一个大的话题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因为我们两岸的渊源实在是太久远了。往远了说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李晏芮表示,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左镇人”。左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关系,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于3万年以前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是最早开发台湾的先驱。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分属于尼格利陀地域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台湾原住民族(高山族)的祖先。提起台湾的原住民,人们自然会想到高山族。其实高山族这个概念,只是一个不太确切的概念。关于台湾原住民民族的名称,明代及明代以前的文献,以"番"、"夷”冠之:清初出现了“平埔番”、“高山番”的名称,同时也有“土著”这样的名称,并以其与大社会接触的多宾、是否接受当时政府的管辖,还区分为“熟番”、“生番”、“野番"。倭寇及后来的日本侵略者则称之为“高砂族”。今天“高山族”这个名称是抗战胜利后使用的。其实高山族同胞自己并不这样称呼,近年来,他们提倡用"原住民”来替代其他称呼。而且他们有不同的居住地区、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特征,是由数个不同的族群组成的。   李晏芮说,现在根据不同的民族特点把高山族分为九个习俗与语言不相同的族群: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卑南人、鲁凯人、曹人。赛夏人、雅美人。"或处平原,或依山麓,或近滨海,亦有山居者。其俗尚、语音互有异同。相传番种各别。"。对高山族人的外貌特征的描述在许多史书上都有记载,如康熙(请罗县志风俗志》中说高山族“丑怪髹黑”。朱景英州(海东札记)卷四说:"番状貌无其怪异惟两目拗深,向人瞪视。高颧阔口,绀肤赤足,一望而识别也。"就像古代对台湾人的称呼一样,这些描述也体现了种族歧视。"实际上台湾高山族与大陆有关民族相似。皮肤为淡褐色,其组织密厚、坚韧,手足常涂鹿脂,使之坚厚,不怕藤刺,裸体跣脚,其脚入茅茨竹中皆不伤,脚踏破砾亦不痛。头发为黑色直发、稍密,且柔软,须粗少髯。颧骨高,鄂部稍尖。鼻很低洼,鼻梁高。耳大,穿孔戴耳饰。口中等,为亚细亚厚唇。肢手细长,第二指、第四指稍短,趾部非常发达。身材中等,体格健壮,筋骨硬健,胴部短。"(见刘如仲、苗学孟《清代台湾高山族社会生活》)高山族有自己民族语言,属于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与古代越人语言一样,高山族语言也是多音节的粘着语,不同汉族一字一音的孤立语。但高山族各地区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形态上有较大差别,大体上可分为"泰雅”、“曹”、“排湾”三大语群,但高山族却没有通用的民族文字。

  李晏芮说,台湾原住民是一个很有研究意义的课题,她是由大迁徙到移民定居开始,经历了历朝历代的进化和改变不断至今。夏商时期台湾属于九州中的扬州。台湾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230年。《临海水土志》是三国东吴太守沈莹编篡的,记录了当时台湾的生活形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对台湾的记述,随着接下来的唐宋元明清的进展,大陆与台湾人民的往来陆续不绝。至于大陆和台湾相互交往的事迹和传证,两岸的学者以及世界各国很多研究机构的学者多有研究论述,因为时间关系我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今天我们就窥一斑而知全豹,从我们台湾的原住民里摘取一只小花,来印证一下我们祖国是一脉相承一衣带水是不可分割的。   中评社北京12月4日电(中评社报导组)南岛语族文化溯源研究院研究员李晏芮日前在第八届中华文化论坛上表示,台湾原住民是一个很有研究意义的课题,她是由大迁徙到移民定居开始,经历了历朝历代的进化和改变不断至今。台湾原住民研究可以印证我们祖国是一脉相承、一衣带水,是不可分割的。

  李晏芮表示,"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后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要由中国人来决定。"这就是习近平主席在中共二十大上重申的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在对台湾问题上的一惯的坚定不移的态度。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有着同根同源的血脉,有着一衣带水源远流长的历史延续。说起我们同根同源,说起我们一衣带水,这是一个大的话题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因为我们两岸的渊源实在是太久远了。往远了说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约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

  李晏芮表示,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市左镇区发现了台湾迄今最早的人类化石“左镇人”。左镇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有亲缘关系,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智人,于3万年以前从大陆经由福建长途跋涉移居台湾,是最早开发台湾的先驱。台湾早期住民中还有少部分属于尼格利陀地域人种的矮黑人和属于琉球人种的琅峤人。上述台湾早期住民是台湾原住民族(高山族)的祖先。提起台湾的原住民,人们自然会想到高山族。其实高山族这个概念,只是一个不太确切的概念。关于台湾原住民民族的名称,明代及明代以前的文献,以"番"、"夷”冠之:清初出现了“平埔番”、“高山番”的名称,同时也有“土著”这样的名称,并以其与大社会接触的多宾、是否接受当时政府的管辖,还区分为“熟番”、“生番”、“野番"。倭寇及后来的日本侵略者则称之为“高砂族”。今天“高山族”这个名称是抗战胜利后使用的。其实高山族同胞自己并不这样称呼,近年来,他们提倡用"原住民”来替代其他称呼。而且他们有不同的居住地区、生活习惯。语言、文化特征,是由数个不同的族群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