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评论》增学术顾问 郭伟峰阐述意义

  中评社香港1月2日电(记者载丰)在中文期刊目录中影响力最大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将《中国评论》月刊收录为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评论》月刊社长郭伟峰就此表示,这不仅是对月刊的学术价值予以至为重要的肯定,也为月刊的学术质量进一步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中国评论》月刊于2024年1月号起,特邀增加一批学术顾问,旨在加强学术指导,强化学术评价,把握学术品质,其意义十分重大。

  在2024年到来之际,郭伟峰首先代表所有同仁向《中国评论》月刊学术顾问、读者、作者、支持者致以衷心祝福。

  郭伟峰说,《中国评论》月刊于1998年1月在香港创刊之际,他就提出:办刊宗旨是为融汇东西文化,创造新的时代,建设二十一世纪之新中国广泛集纳、传播海内外中国人的优秀思想。以汪道涵会长提出的“摆事实、讲道理、明是非、求共识”为原则,言论文章不论党派、不拘立场、不分地域,只要有利于中国的统一富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只要是善意的建议,就是本刊传播的重点。《中国评论》月刊愿成为全球关心中国发展的思想论坛。郭伟峰认为,在25年的办刊实践过程中,该刊同仁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前行!

  郭伟峰表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广集天下智慧,包括台湾、港澳、海外华侨华人的智慧,因此,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将《中国评论》月刊收录为来源期刊,赋予了月刊在台港澳地区的C刊学术影响力、吸引力,以利更多更好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创新成果,以助为新时代发展培养更多的理论人才。对此,《中国评论》月刊全体同仁深感责任重大。

中国评论通讯社社长、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中国评论月刊社长、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董事长郭伟峰。郭伟峰曾任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武汉大学兼职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等职。主要著作有《习近平哲学思想与两岸关系论纲》《论中评社》等,撰写及主编各类学术著作等达30余部。

  郭伟峰说,《中国评论》月刊以两岸关系、台湾问题、港澳实践“一国两制”进程以及中美关系、东亚安全为核心内容,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的理论建设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沟通两岸、港澳、美国、韩国等主流智库的学术观点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今次增聘的学术顾问都是当前上述方面的知名学者,而且都是能够做到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相结合、对政府政策、发展大局具有建言实力和影响力的学者。

  郭伟峰说,25年来,两岸港澳及海外为《中国评论》月刊撰稿以及参加研讨活动的专家学者达3000多人,完全可以说《中国评论》月刊凝聚了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关于国家前途命运深层次思考的心血结晶。而今次新增的学术顾问都是来自这3000多人中,他们是知名学者,更是《中国评论》月刊创新发展的参与者、推动者,甚至是引领者。

  郭伟峰介绍道:《中国评论》月刊学术顾问还在继续特邀之中,共有六项标准:第一,参与了月刊的发起与创办工作,并在25年中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月刊的工作。第二,所在学院或者学校在近数年来已经对自己的师生在《中国评论》月刊发表的论文予以相当于C刊的资格认证。第三,运用自己的学术经验与影响力,帮助月刊开拓新的学术理论范畴与内涵。第四,所属学术机构在创办第一时间即与月刊达成合作关系,共促发展。第五,在月刊上发表了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与影响的论文。第六,在读硕博阶段即在导师引领下与月刊结缘,并在成为名家之后以学术成果反馈月刊。

  郭伟峰说,新学术顾问成员均来自大学或社会科学院机构,对学术期刊价值和作用具有把握能力。与之同时,学术顾问群体呈现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可喜格局。

《两岸求索——中国评论二十五年发展史概述》一书由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主编兼主修郭伟峰在书中详尽披露了《中国评论》月刊在香港创办的历史背景与作用。

  同时担任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中国评论通讯社常任董事长暨社长的郭伟峰指出,《中国评论》月刊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该智库与两岸及港澳海外300家智库及学术社团进行签约合作,其中台湾就有100多家。在香港,中评智库基金会与16家智库共同组建了“香港两岸智库联谊会”,中评智库在自身拥有一批研究员、分析师、大数据工程师等的基础上,也特聘各个智库的负责人出任高级研究员,如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所长李风、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香港中美交流基金会政策顾问李剑诸、上海海峡两岸研究会驻会副会长顾祖华等人,都是知名的港台问题专家。因此,中评智库基金会是《中国评论》月刊厚实的思想库、理论源、智慧田。

  郭伟峰说,与此同时,中国评论通讯社是两岸及港澳最早成立的数字化网络通讯社,在香港、北京、广州、台湾、美国、韩国等地建立了新闻采编体系,主要与学术机构、智库来往,最为积极主动地采访与传播专家学者的思想观点,也是专家学者走出书斋、进入社会、直通舆论场的传播桥梁。通过双向融合,获得了“领导、塑造、掌握话语权”的学术型智库+智库媒体的特殊性质与功能。

  郭伟峰认为,《中国评论》月刊在具备学术研究能力的基础上,更需强化智库媒体的作用,要锲而不舍地追求锻造服务社会、服务现实的五大功能:第一,具有理论的创新功能,创新的理论对政府政策的决策有影响力;第二,具有趋势的判断功能,对两岸关系以及港澳问题、中美关系、东亚安全要掌握规律,要准确判断其发展趋势;第三,具有有效的对策功能,要能够为解决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第四,具有多元的交流功能,必须能够与各种政治智库进行交流乃至合作;第五,具有强大的传播能力与话语权功能。他深信,今次增聘的学术顾问能够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必将推动月刊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2023年12月,在中文期刊目录中影响力最大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将《中国评论》月刊收录为来源期刊(2023-2024)。这是对《中国评论》学术价值的权威认定,认可《中国评论》是学术成果发表和展示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术传播与交流的重要载体。

  CSSCI,全称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CSSCI又称南大核心、C刊。CSSCI来源期刊,在学术界被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在国内同类划分中它最具权威性,入选难度极高。

  《中国评论》月刊是由原海协会会长汪道涵支持下于1998年1月创刊的,由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中国评论文化有限公司出版发行,其宗旨是“沟通两岸、融汇中华”,构建两岸思想沟通的平台。《中国评论》月刊是迄今为止两岸政府都特许公开销售的智库学术杂志,也是台北“国家图书馆”馆藏核心期刊、美国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馆藏期刊。至2023年12月,《中国评论》月刊已累计出版312期,属于连续出版期数最多的以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关系研究为主的智库学术杂志。《中国评论》月刊文章于2005年6月上网传播,并拥有《中国评论月刊网络版》。与此同时,大量的月刊文章编辑成册,通过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评论》月刊刊载的文章观点为两岸各类核心期刊广泛引用。《中国评论》月刊刊号(ISSN,国际标准丛刊编号):1608-9111。   《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学术顾问简介如下(按姓氏笔画排序)

  荣誉学术顾问

  徐博东:大陆著名台湾问题专家,参与《中国评论》月刊创办工作,曾任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主要著作有《透析台湾民进党》等。

  章念驰:大陆著名台湾问题专家,参与《中国评论》月刊创办工作,曾任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台湾研究会副会长。主要著作有《论统一》等。

  熊 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博士,旅美著名华人学者,参与《中国评论》月刊创办工作,美国纽约大学政治系终身教授。主要著作有《中国第二次再起》等。

  资深学术顾问

  李义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大陆著名台湾问题专家,参与《中国评论》月刊创办工作,现为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均势演变与核时代》等。

  黄嘉树:大陆著名台湾问题专家,参与《中国评论》月刊创办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大棋局黄嘉树自选集》等。

  傅崐成:美国维吉尼亚大学法学博士,国际著名海洋法专家,参与《中国评论》月刋创办工作,厦门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曾在台湾大学、金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任教并曾担任厦大南海研究院院长、《中华海洋法学评论》等刋创刋主编,主要著作着有《南(中国)海法律地位之研究》等。   学术顾问

  丁仁方: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政策与分析博士,台湾成功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威权统合主义:理论、发展、与转型》等。

  王英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国家统一模式研究》等。

  王 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史研究所博士、近代史研究所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日本企业集团的形成与发展》等。

  李振广: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法学博士,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主要著作有《当代台湾政治文化转型探源》等。

  胡伟星:美国马里兰大学政治学博士,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及澳大发展基金会特聘教授;曾任香港大学政治与公共行政学系教授及系主任,着有多部学术专著。

  郭健青:又名郭建青,郭秦健,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台湾研究所研究员,澳门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主要著作有《过渡期的澳门财政与澳门博彩税》等。

  袁 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政治专业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著作有《美国的政治腐败与反腐败》等。

  陈丽丽:闽南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闽南师范大学圆山学院院长、两岸一家亲研究院执行院长、台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出版有《福建省台商投资报告(2015-2016)》等。   曹小衡: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研究》等。

  张亚中,德国汉堡大学哲学暨社会学院哲学博士、台湾政治大学政治学博士,孙文学校总校长,曾任台湾大学教授。主要著作有《两岸统合论》等。

  张 建: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博士,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政党与政治研究中心秘书长、港澳研究室主任,主要著作有《“一国两制”在香港:从探索型实践到高品质实践》等。

  黄清贤:台湾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法学博士,(天津)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台湾政治研究中心主任,曾任(台南)成功大学政治学系暨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副教授,主要著作有《两岸关系新时代的形势与发展》等。

  黄载皓: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SE)国际关系博士,韩国外国语大学教授、韩国全球战略与合作研究院院长,主要著作有《我的中国新观察》等。

  刘相平: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台湾研究所所长,主要著作有《经济全球化与两岸经贸关系》等。

  刘国深:复旦大学法学博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特聘教授,曾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等,主要著作有《当代台湾政治分析》等。   中评社香港1月2日电(记者载丰)在中文期刊目录中影响力最大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将《中国评论》月刊收录为来源期刊(2023-2024),《中国评论》月刊社长郭伟峰就此表示,这不仅是对月刊的学术价值予以至为重要的肯定,也为月刊的学术质量进一步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中国评论》月刊于2024年1月号起,特邀增加一批学术顾问,旨在加强学术指导,强化学术评价,把握学术品质,其意义十分重大。

  在2024年到来之际,郭伟峰首先代表所有同仁向《中国评论》月刊学术顾问、读者、作者、支持者致以衷心祝福。

  郭伟峰说,《中国评论》月刊于1998年1月在香港创刊之际,他就提出:办刊宗旨是为融汇东西文化,创造新的时代,建设二十一世纪之新中国广泛集纳、传播海内外中国人的优秀思想。以汪道涵会长提出的“摆事实、讲道理、明是非、求共识”为原则,言论文章不论党派、不拘立场、不分地域,只要有利于中国的统一富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只要是善意的建议,就是本刊传播的重点。《中国评论》月刊愿成为全球关心中国发展的思想论坛。郭伟峰认为,在25年的办刊实践过程中,该刊同仁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前行!

  郭伟峰表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广集天下智慧,包括台湾、港澳、海外华侨华人的智慧,因此,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将《中国评论》月刊收录为来源期刊,赋予了月刊在台港澳地区的C刊学术影响力、吸引力,以利更多更好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创新成果,以助为新时代发展培养更多的理论人才。对此,《中国评论》月刊全体同仁深感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