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政客打“法案牌”何时成功过?

  中评社北京1月28日电/据大公报报导,日前有美国反华政客再次出台所谓的“法案”,要求美国政府制裁48名特区官员、司法人员,称要追究相关人士协助执行香港国安法侵犯人权的责任云云。特朗普第二总统任期才刚开始,美国反华政客便迫不及待打“法案牌”,无疑再次警醒世人,虽然特朗普近来对华释出些许善意,但反华依旧是美国朝野的共识,这更不会是美国最后一次试图“打香港牌”遏制中国。但即便如此,过去的经验已经充分表明,类似的“法案牌”、“香港牌”又何曾成功过?美国制裁再多,也动摇不了特区官员、司法人员维护国家安全、捍卫香港法治的坚强意志,美反华政客干预香港事务和司法的图谋,注定不可能成功。

  相关法案由反华政客金映玉和麦戈文共同提出,并制订了一份包括特区官员、司法人员以至私人律师的制裁名单,要求总统特朗普在法案生效后180天内,向国会相关委员会提交是否对相关人士实施制裁的决定。

  二人声称,法案“彰显了美国对港人的承诺”、“是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对港人表达真诚支持的最低要求”。他们嘴上说的是支持港人,但所谓的“港人”,恐怕只是反中乱港分子。毕竟如果这些美国政客真的关心支持香港,就不会对黑暴期间的打砸抢烧视若无睹,也不会抹黑攻击让香港实现由乱到治的香港国安法,更不会一再把威胁港人安危、拖垮香港经济民生的黑色暴乱,伪装成所谓的“民主运动”。

  世人早已认清双标“美式民主”

  “美式民主”是如何双重标准,世人早已认清。最新的例子是特朗普上任后随即签署行政命令,特赦1500名曾参与国会山庄骚乱的犯人。美国众议院前议长佩洛西曾将香港黑暴说成是“美丽风景线”,却对特朗普特赦暴徒大发雷霆,直斥是对美国司法体系的极大侮辱,以及对当天保卫国会执法人员的冒犯。

  同样的批评,也可以套用在今次的法案之上。现在美国反华政客要求以制裁特区官员和司法人员,威胁香港不再落实国安法,又何尝不是对香港司法制度的极大侮辱?何尝不是对维护香港秩序的执法人员、守护香港法治的司法人员的冒犯?

  值得一提的是,有媒体报导,这份法案的制裁名单以2023年11月另一项类似法案为基础,却删除了律政司高级助理刑事检控专员,理由是对方已经辞职。一直与金映玉、麦戈文勾连的“自由香港基金会政策与倡导协调员”、被香港警方国安处悬红通缉的许颖婷解释,删除相关人士是“想让他们有机会决定是否仍愿意参与香港特区政府威胁民主、人权及自由的事务”,又说这“不是威胁或惩罚”云云。

  许颖婷显然是欲盖弥彰。既然有关法案已然开宗名义说要“制裁”,其实际效果就跟威胁和惩罚无异。美国反华政客的目的,就是恐吓特区官员和司法人员,迫使他们离开,令香港降低执行国安法律的力度,甚至间接使国安法律变成“纸老虎”,让过去美国在香港的“代理人政治”把戏得以死灰复燃。

  过去香港曾有多名海外非常任法官疑遭受政治压力而离任,许颖婷这番说话可谓不打自招,间接透露了这些政治压力的幕后黑手究竟来自哪里。美国政客和乱港分子口口声声说尊重法治精神和司法独立,但实质所做的,却是公然践踏法律公义,妄图搞政治恐吓。不管再怎么试图“洗白”,也改变不了这些制裁法案的霸权本质。

  事实上,这也不是美国第一次制裁特区官员或对法官施以恐吓,而且每次有新法案或制裁名单出炉,人数也越来越多。然而,在过去多宗涉国安案件中,可以清楚看见美国的这些威胁恐吓,终究动摇不了香港的法治制度。在“35+颠覆政权案”、“立场新闻案”等重要案件中,司法人员始终表现出高度的专业精神,检控人员在庭上列举出大量强而有力的实质证据,司法人员亦就此对各被告作出公平公正的判决。

  除此以外,国际调解院将于今年年底开始在香港运作,成为全球首个致力以调解解决种种国际纠纷的政府间国际法律组织;去年“世界正义工程”公布《2024年法治指数》,香港在东亚及太平洋地区继续排名第六,并在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23,继续领先于一些不时无理批评香港法治和人权状况的欧美国家。种种事例,都说明了香港的司法制度得到国际认可,更反映香港国安法实施过后,非但没有令香港法治退倒,而是成为香港法治发展得以向前迈进的重要基石。

  挥舞“制裁棒”必将徒劳无功

  在上周举行的2025年法律年度开启典礼上,终审法院首席法官张举能表示,在近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不断加剧的大环境下,香港部分海外法官最近遭受有组织的滋扰和施压,情况应受谴责。司法机构比任何个人都更宏大,少数海外法官提早离任并不意味司法机构的素质或独立性减低,我们的制度是建基在法律原则、判案先例以及持续有效运作的稳健架构。个别法官的去留尽管具有重要性,终究也不会削弱制度的基础和健全性。香港法官训练有素,经验丰富,有能力维护法律,这些都不断得到印证。

  张举能这番话正是对美西方制裁的最有力回应和反击,来自外国势力的制裁并不会影响或削弱香港司法制度,因为香港司法制度本就有稳健的基础,更有一班专业和有能力的司法人员以维护法治为己任。就算面对制裁或恐吓,香港也只会嗤之以鼻,不论美国如何挥舞“制裁棒”,也必将注定徒劳无功。   中评社北京1月28日电/据大公报报导,日前有美国反华政客再次出台所谓的“法案”,要求美国政府制裁48名特区官员、司法人员,称要追究相关人士协助执行香港国安法侵犯人权的责任云云。特朗普第二总统任期才刚开始,美国反华政客便迫不及待打“法案牌”,无疑再次警醒世人,虽然特朗普近来对华释出些许善意,但反华依旧是美国朝野的共识,这更不会是美国最后一次试图“打香港牌”遏制中国。但即便如此,过去的经验已经充分表明,类似的“法案牌”、“香港牌”又何曾成功过?美国制裁再多,也动摇不了特区官员、司法人员维护国家安全、捍卫香港法治的坚强意志,美反华政客干预香港事务和司法的图谋,注定不可能成功。

  相关法案由反华政客金映玉和麦戈文共同提出,并制订了一份包括特区官员、司法人员以至私人律师的制裁名单,要求总统特朗普在法案生效后180天内,向国会相关委员会提交是否对相关人士实施制裁的决定。

  二人声称,法案“彰显了美国对港人的承诺”、“是我们作为一个国家,对港人表达真诚支持的最低要求”。他们嘴上说的是支持港人,但所谓的“港人”,恐怕只是反中乱港分子。毕竟如果这些美国政客真的关心支持香港,就不会对黑暴期间的打砸抢烧视若无睹,也不会抹黑攻击让香港实现由乱到治的香港国安法,更不会一再把威胁港人安危、拖垮香港经济民生的黑色暴乱,伪装成所谓的“民主运动”。

  世人早已认清双标“美式民主”

  “美式民主”是如何双重标准,世人早已认清。最新的例子是特朗普上任后随即签署行政命令,特赦1500名曾参与国会山庄骚乱的犯人。美国众议院前议长佩洛西曾将香港黑暴说成是“美丽风景线”,却对特朗普特赦暴徒大发雷霆,直斥是对美国司法体系的极大侮辱,以及对当天保卫国会执法人员的冒犯。

  同样的批评,也可以套用在今次的法案之上。现在美国反华政客要求以制裁特区官员和司法人员,威胁香港不再落实国安法,又何尝不是对香港司法制度的极大侮辱?何尝不是对维护香港秩序的执法人员、守护香港法治的司法人员的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