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第二场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
中评社香港7月14日电(记者卢哲)第二场“立法会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13日在香港特区立法会举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并与立法会议员互动交流,探讨施政方向与香港机遇。当天答问会分为两节,首节聚焦“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议题,第二节讨论“法治人才”及“应急安全”两个议题。
李家超在开场发言时表示,推行“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的目的是希望在“爱国者治港”和行政主导相适应下,为治港创造更高价值。李家超说,今日,希望进一步就二十大报告中的另外三个题目与各位议员进行互动交流。它们分别是第一节的“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以及第二节的“法治人才”和“应急安全”。
第一节探讨的“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将为香港发展带来庞大的动力和机遇。二十大报告要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而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建设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因此,让市民在文化艺术方面参与和受惠,同时发挥香港在这方面的优势,发展香港的文化艺术产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对香港未来至为关键。
第二节讨论的“法治人才”和“应急安全”,则是香港一直以来的优势所在。法治人才方面,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香港一向有良好的法治制度和法律人才,在法治方面有很多建树。香港是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建设成为中外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基地,巩固香港的法治地位,并贡献国家推进法治建设,发挥好香港在法治方面联通国家和世界的独特优势和地位呢?在应急安全方面,二十大报告要求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香港在应急方面累积了多年经验和能力,跨部门应急部队有良好技术、经验和训练。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发挥优势,建立大湾区联合应急机制,达致联防联控、优势互补,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李家超说,上述三个主要题目继承了上次互动交流答问会探讨的两个主题,即“安全和稳定”、“发展和幸福”,既涵盖“安全稳定”的基础,亦涉及“发展幸福”的元素;既包括香港的固有优势,亦突显香港发展的庞大机遇。李家超说:“我希望与各位议员从大局观就上述议题进行互动交流、探讨共识,并让我更好地与大家一起共建香港。”
在时长一个半小时的答问会上,共16位议员发言。议员提出质询的同时,也发表见解、建言献策。李家超在回答议员提问时也不时向议员反问、咨询。
首节交流中有6位议员发言,李家超与议员们就香港如何发挥优势、如何培植本地文艺创业者开拓市场、如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等内容交流意见。
李家超提到,本届政府成立了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并设立“文化艺术盛事基金”,吸引和支持国际和大型文化艺术盛事落户香港;一方面为文化艺术界提供发挥机会,另一方面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带动旅游发展。例如,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2023,以及Art Central 2023,分别吸引了约86 000名和40 000名游客访港,是一个成功“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例子。
李家超说,香港是国际大都会,拥有中西文化汇聚的优势和广泛国际网络,可以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搬上国际舞台,更可强化与内地和国际顶级艺术文化机构的联系网络。香港有包括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M+等世界级文化艺术设施,并恒常举办例如巴塞尔艺术展等世界级文化盛事。加上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建设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对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机遇十分大。
有议员提出,未来香港希望推动更多游客来港,如何能将旅游和文化作更好结合?李家超表示,本港旅游资源丰富,加上与内地城市一程多站,有助吸引更多旅客。李家超说,文化与旅游合并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把文化、体育和旅游三方面合并在一个政策局的目的,就是希望让它们有协同效应,互相辉映。 文化旅游有几方面,可以善用自身具品牌性的活动,例如很快就会举办香港演艺博览会,将在二○二四年举行,亦很快会于明年举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香港会作为主办城市。结合这些活动,内容丰富之余更有宣传作用,使文化旅游可以合并。旅游界亦曾经提及有很多新的路线,例如绿色旅游,香港有很多绿色资源;甚至有些关于香港历史的,例如抗战历史和路线;还有郊野公园和地质公园等旅游线路。所以我们可以循多方面发展,更可与其他大湾区城市在文化方面相得益彰。
第二节交流中,李家超与10位发言议员就香港如何建设“中外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基地”、贡献国家推进法治建设,如何同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建立“联防联控、优势互补”的联合应急机制等展开讨论。
李家超表示,二十大报告提及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调在提升内地法治水平的同时,必须统筹兼顾涉外法律法规的制度建设,以及人才培养,做到内地法治和涉外法治协同发展。他说,本港作为国际受欢迎的国际仲栽地点,亦拥有良好的法治制度、人才及素养,香港应利用既有优势,发展本港成为中外国际法律人才培基地,以及巩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服务中心的地位。
应急安全方面,李家超表示,国家提倡建立“大安全”、“大应急”的框架,本港亦制定了不同应对计划,包括香港境外紧急应变计划等,同时不断加强各应急部队的能力,近期亦远赴土耳其进行救灾工作。他说,本港虽然有良好的经验,但于硬件上有不足,又以超强台风“山竹”袭港作例子,当时因本港硬件不足,例如电锯而拖延灾后工作,期望探讨与内地日后建立联防联控,互补提供使用装备的机制。
有议员提出“联合应急机制下,粤港澳三地政府如何应对区域性危机事件”的问题,李家超表示,建立联合应急机制要处理好三地的法律法规。例如,应对跨地区火灾救援时,可以实行“先救援、后通报”的机制。因此,在不影响三地法律法规或不受限的情况下,跨地区联合救援行动仍有较大空间。
李家超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感谢各位议员的意见、提问和互动交流。这次是互动交流答问会的第二次,继续开创“爱国者治港”和行政主导相适应下的治港力量和价值。他感谢多位议员就其提出的三个谘询问题提供意见,并表示会和团队深入探讨和研究,作施政考虑。
李家超说:“过去一年的施政,使我相信,要发挥爱国者治港的力量和价值有三个重要元素:一,团结做事;二,凝聚共识;三看问题时,掌握好系统观念。”
李家超表示,系统观念在二十大报告中有详细说明,主要有三点:(一)要把握好五个关系,即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二)看事物时要通过历史看现实,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即看事情不可只看表面,要透过现象判断它的本质。例如,捐赠器官系统早前出现大量取消登记的情况,但透过观察,发现有人弄虚作假,从而判断它的本质是否透过制造假象,破坏市民对器官捐赠的支持,挑拨社会矛盾;(三)处理问题时要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能力。“我希望爱国者在治港时,大家能把握好这五个关系,透过现象认清事物本质,并善用底线思维、创新思维应对问题,共同为构建美好香港作出努力。”
中评社香港7月14日电(记者卢哲)第二场“立法会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13日在香港特区立法会举行。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出席并与立法会议员互动交流,探讨施政方向与香港机遇。当天答问会分为两节,首节聚焦“文化艺术产业发展”议题,第二节讨论“法治人才”及“应急安全”两个议题。
李家超在开场发言时表示,推行“行政长官互动交流答问会”的目的是希望在“爱国者治港”和行政主导相适应下,为治港创造更高价值。李家超说,今日,希望进一步就二十大报告中的另外三个题目与各位议员进行互动交流。它们分别是第一节的“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以及第二节的“法治人才”和“应急安全”。
第一节探讨的“文化艺术产业发展”,将为香港发展带来庞大的动力和机遇。二十大报告要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而国家“十四五”规划支持香港建设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因此,让市民在文化艺术方面参与和受惠,同时发挥香港在这方面的优势,发展香港的文化艺术产业,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对香港未来至为关键。
第二节讨论的“法治人才”和“应急安全”,则是香港一直以来的优势所在。法治人才方面,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香港一向有良好的法治制度和法律人才,在法治方面有很多建树。香港是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建设成为中外国际法律人才培训基地,巩固香港的法治地位,并贡献国家推进法治建设,发挥好香港在法治方面联通国家和世界的独特优势和地位呢?在应急安全方面,二十大报告要求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香港在应急方面累积了多年经验和能力,跨部门应急部队有良好技术、经验和训练。我们是否可以进一步发挥优势,建立大湾区联合应急机制,达致联防联控、优势互补,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
李家超说,上述三个主要题目继承了上次互动交流答问会探讨的两个主题,即“安全和稳定”、“发展和幸福”,既涵盖“安全稳定”的基础,亦涉及“发展幸福”的元素;既包括香港的固有优势,亦突显香港发展的庞大机遇。李家超说:“我希望与各位议员从大局观就上述议题进行互动交流、探讨共识,并让我更好地与大家一起共建香港。”
在时长一个半小时的答问会上,共16位议员发言。议员提出质询的同时,也发表见解、建言献策。李家超在回答议员提问时也不时向议员反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