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贸亮点频现,助力全球贸易高质量发展
国际贸易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各方通过贸易获得更具经济优势的商品,满足自身的生产和消费需求。对于贸易大国而言,因为与全球各国有着紧密的经贸联系,其贸易数据的上升或下降,都会产生广泛的影响。2023年,中国进出口在四个季度中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第2-4季度都在10万亿元以上,第4季度的10-12月同比增速逐步加快,在12月创造了中国月度进出口额的最大值3.81万亿元。中国贸易规模的扩大为全球贸易注入了更强动力,与中国建立和强化贸易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更为稳定的增长。
2023年1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取消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探索和参与国际贸易的积极性得到显着提升。2023年,中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其中,民营企业就有55.6万家。民营企业自主性强,经营决策灵活,善于把握市场机遇。2023年,民营企业合计进出口额达到22.36万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整体的增速,在进出口总值中的占比也同比提升了3.1个百分点,达到了53.5%。
“一带一路”共建国与中国的贸易联系更为紧密,各方间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贸易协定“软环境”优化升级,为贸易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而民心相通则成为贸易稳定发展重要的信心来源。2023年,中国与共建国的贸易额接近20万亿元(19.47万亿元),同比增长2.8%,占到中国对外贸易额近一半(46.6%)。中国与共建国之间的贸易显着增强了各方抵御全球风险冲击、增强供应链韧性的能力,也为以中间品贸易为代表的各方贸易关系的改进,提升各方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创造了良好条件。以共建国相对集中的拉美和非洲两大区域为例,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包括农林渔产品在内的商品对华出口和机电产品的自华进口,为各国提供了有效的发展支撑。2023年,中国对拉美和非洲的进出口分别为3.44万亿元和1.9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8%和7.1%,成为贸易的热点区域。
尽管2023年中国进口比上年下降0.3%,但仍有17.99万亿元,预计还会保持在第二位置。包括能源、金属矿砂、粮食等大宗商品进口量保持较快增长,展现出了中国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中国的市场需求成为能源、资源出口国更为重要的支撑。2023年,中国全年进口原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能源产品量同比增加超过四分之一(27.2%),进口铁、铝等金属矿砂同比增长7.6%。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在2023年10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23年,全球原油和非油大宗商品价格将分别同比下降16.5%和6.3%,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中国相关产品进口量增长对进口额的影响。
2024年,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球贸易预计还难以重新进入稳定增长轨道。但应该看到,全球贸易发展的韧性强,除了传统贸易供应链网络优化和新贸易伙伴或经营主体参加贸易所带来的增长空间外,技术和模式创新所产生的贸易机会同样值得关注。中国在支持贸易发展上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持续的行动。在尊重多边贸易体系、积极履行承诺的同时,中国正与更多的贸易伙伴持续增强相互信任联系,为包括数字贸易在内新的贸易活动探索建立贸易协定等机制性保障,而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也会为各方更充分地用好资源、降低贸易成本提供更多可能,为贸易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来源:中国网 作者:周密
国际贸易反映的是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各方通过贸易获得更具经济优势的商品,满足自身的生产和消费需求。对于贸易大国而言,因为与全球各国有着紧密的经贸联系,其贸易数据的上升或下降,都会产生广泛的影响。2023年,中国进出口在四个季度中规模不断扩大,其中第2-4季度都在10万亿元以上,第4季度的10-12月同比增速逐步加快,在12月创造了中国月度进出口额的最大值3.81万亿元。中国贸易规模的扩大为全球贸易注入了更强动力,与中国建立和强化贸易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更为稳定的增长。
2023年1月,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取消了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企业探索和参与国际贸易的积极性得到显着提升。2023年,中国有进出口记录的外贸经营主体首次突破60万家,其中,民营企业就有55.6万家。民营企业自主性强,经营决策灵活,善于把握市场机遇。2023年,民营企业合计进出口额达到22.36万亿元,同比增长6.3%,高于整体的增速,在进出口总值中的占比也同比提升了3.1个百分点,达到了53.5%。
“一带一路”共建国与中国的贸易联系更为紧密,各方间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贸易协定“软环境”优化升级,为贸易增长创造了良好条件,而民心相通则成为贸易稳定发展重要的信心来源。2023年,中国与共建国的贸易额接近20万亿元(19.47万亿元),同比增长2.8%,占到中国对外贸易额近一半(46.6%)。中国与共建国之间的贸易显着增强了各方抵御全球风险冲击、增强供应链韧性的能力,也为以中间品贸易为代表的各方贸易关系的改进,提升各方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创造了良好条件。以共建国相对集中的拉美和非洲两大区域为例,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包括农林渔产品在内的商品对华出口和机电产品的自华进口,为各国提供了有效的发展支撑。2023年,中国对拉美和非洲的进出口分别为3.44万亿元和1.9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6.8%和7.1%,成为贸易的热点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