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升级更有效维护公共安全
如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公众出行和商家配送的重要交通工具。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摩托车保有量近1亿辆,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同时,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因颅脑损伤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正确佩戴安全头盔,不仅能对行为人起到安全保护作用,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事故中的头部损伤和致死风险。
近年来,头盔问题备受关注并且引起执法部门高度重视。2020年4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其中“一盔”就是指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乘员头盔。对于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来说,头盔毫无疑问是“头”等大事。随着“一盔一带”行动的深入开展,安全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电动自行车头盔平均佩戴率节节攀升。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头盔本身的质量。
然而在现实中,头盔的质量并不十分乐观。今年央视3·15晚会对电动自行车头盔的各项性能进行风险检测发现,一些头盔厂家为了压缩成本,使用回收料等劣质材料进行生产,完全起不到保护作用。更严重的是,某些劣质头盔不仅不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保护骑乘人员的头部,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甚至成为“戴在头上的刀片”。
当然,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风险,不只在于头盔安全问题,还有其引发的火灾风险问题。有统计显示,2021年全国共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1.8万余起。其中,80%的电动自行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造成相关事故的重要源头就是电池和充电器。
有鉴于此,“新国标”规定了电动自行车充电器的机械安全及结构、电气安全、环境适应性、发热与热失控、输出接口安全性、耐热防火阻燃、电磁兼容等项目,并要求充电器必须有通讯功能,充电器插头插入电动自行车充电插孔后,通讯线芯先尝试进行沟通握手,当电压等符合要求时才给予电池充电,减少甚至杜绝了因电压等原因造成的安全隐患,从而避免或减少火灾、电击等的发生。这些硬性的技术标准,有助于从源头降低使用风险,从而防患于未“燃”,也能引导和规范相关行业安全生产,健康发展。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头盔和充电器“新国标”已经实施,从维护公共安全的角度出发,有必要扩大宣传,引导消费者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重视国家标准、远离不合格产品。当然,硬件设施的“新国标”也只是一种辅助作用,更为关键的是,人们要形成严格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行动自觉,共同维护公共安全。
如今,摩托车、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公众出行和商家配送的重要交通工具。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摩托车保有量近1亿辆,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超过3亿辆。同时,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道路交通事故中,因颅脑损伤导致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0%以上。正确佩戴安全头盔,不仅能对行为人起到安全保护作用,而且可以有效降低事故中的头部损伤和致死风险。
近年来,头盔问题备受关注并且引起执法部门高度重视。2020年4月,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其中“一盔”就是指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的乘员头盔。对于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来说,头盔毫无疑问是“头”等大事。随着“一盔一带”行动的深入开展,安全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电动自行车头盔平均佩戴率节节攀升。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头盔本身的质量。
然而在现实中,头盔的质量并不十分乐观。今年央视3·15晚会对电动自行车头盔的各项性能进行风险检测发现,一些头盔厂家为了压缩成本,使用回收料等劣质材料进行生产,完全起不到保护作用。更严重的是,某些劣质头盔不仅不能有效吸收碰撞能量,保护骑乘人员的头部,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害,甚至成为“戴在头上的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