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若无诚意 布林肯访华只是一厢情愿

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6月14日电/据大公报报道,连日来,美国媒体密集放风,表示国务卿布林肯拟于本月18日访华。探究其源,消息由两名美国官员和一名消息人士放出,彭博社率先报道,全国广播公司、有线新闻网络等借力传播,形成了一波布林肯将要访华的舆论热度。其实,这种刻意的信息透露和舆论放大,也是美国政媒两界处理复杂外交的一种试探,具有一定可信度。今年年初,美国政媒两界也通过提前放风的方式,宣布布林肯访华,但受美国击落中国无人飞艇事件影响,布林肯宣布推迟访华。不过,布林肯所谓“访华”或“推迟访华”,也都是自说自话。

  美继续大玩外交权谋把戏

  无人飞艇事件让中美关系更糟,美国反华动作也更加紧密。一方面,美国利用乌克兰危机对华持续施压。另一方面,在半导体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强化对华孤立。在台湾问题上美国继续不断踩踏红线,虚化掏空一个中国原则。

  当然,中美之间的沟通管道幷未中断。5月以来,两国高层交往频次增加。

  5月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会见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5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会晤;5月25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会见美国副国务卿纽兰;商务部部长王文涛5月25日至26日赴美参加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期间,先后会见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与贸易代表戴琪。

  从外交到经贸,中美双方的沟通和交流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坦诚”,当然还有“专业、建设性、深入、务实”等等。不要小看这些外交辞令,此中释放出来的信号是中美关系复杂纠结充满结构性矛盾的现实体现,也凸显两国希望通过高层交流稳定双边关系,避免出现突发性意外。<nextpage>

  5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在参加日本广岛七国集团领导人峰会时,也向媒体放风中美关系“很快”改善,强调无人飞艇事件是愚蠢的。从拜登到布林肯,再到美国防长奥斯汀,白宫、国务院和五角大楼的“一把手”习惯性地向媒体放风或高调宣示,或“主动”强调中美关系“好转”或“单方面”宣示到中国访问或要和中国同行进行会晤,这是美国对中国的示弱或示好?显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美国对华实质性的遏制围堵政策不仅没有放松,反而继续加码。表面上“示好”“示弱”幷吵嚷着访华和交流,暗地里则对华喊打喊杀更甚,这是美国式外交权谋的把戏——通过“阳谋”来实现美国的“阴谋”。

  中国根本不吃美国这一套。在香格里拉对话会,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李尚福没有和奥斯汀进行会晤,李尚福在演讲中直言“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有猎枪”。这既是对美国善意的提醒,也是对美国在中国“一米线”内耀武扬威的猛然棒喝。

  现在,布林肯又开始放风访华,而且形成了一波舆论热潮。这既是美国主动“示好”的刻意动作,也凸显美国在对华不断加码“极限施压”之后,希望和中国缓和关系。毕竟,美国也面临着内政外交的双重困局。

  对华打压遏制从未停止

  内政方面,美国经济暂时摆脱了衰退困境,债务违约危机暂时解除,但是高通胀压力依然,高负荷债务存量和增量风险犹在,美国金融系统的风险还在继续酝酿中,导致美联储货币政策面临多难选择。在此情势下,中国所持高额美国国债就成为美国金融系统的稳定锚,稳定的中美贸易不仅有助于美国去通胀,而且给美联储货币政策提供缓冲。

  外交层面,乌克兰危机朝着更加危险的方向发展。2024年美国大选已经拉开了帷幕,民主共和两党的乌克兰政策有着严重差异,如果乌克兰危机继续恶化,势必影响拜登连任。而且,二战后美国参加或干预的局部战争,没有一次是成功的,最终都成为拖累美国的泥潭陷阱。因此,美国也不得不正视中国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倡议。事实上,布林肯也悄然改变了立场。不管是为否为访华刻意释放的“善意”,但乌克兰危机也是中美关系要交流的重要议题。<nextpage>

  无论是基于缓和中美关系还是为了缓解美国的内政外交难题,布林肯都希望完成这场迟来的访华之旅。不过,美国不能明着要和中国沟通交流,暗地里却继续对华打压遏制。言行不一,虚伪做作,使得中美互信赤字叠加,结构性矛盾难解。布林肯要访华,美国就不能继续对华打压遏制,对华释放出真正的善意和诚意,这样才能为布林肯访华创造好的外交氛围。提前放风访华只是小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