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增强港青国家认同

  中评社北京8月29日电/据大公报报道,新学年开学在即,如何增强港人特别是青年一代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成为各界关心的议题。这方面不只是特区教育部门的责任,办学团体及社会各界都有共同义务,积极努力,为青年增强身份认同创造更好的环境。

  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制度缺失,以及反中乱港势力刻意的破坏,一些港青的国家认同出了问题,2019年的黑色暴乱就是问题的集中体现。随着中央一系列举措的落实,情况得到了扭转。但过去的事实说明,只有建立起有效的制度,才能真正提升港人对国家和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特区政府教育局改革通识科,幷于去年落实《价值观教育课程架构》,透过课堂内外的学习,协助学生从小正确认识国家历史,建立国民身份认同。这是走对了第一步,但远远不够。事实上,有了正确的课程设置,还要确保教师和教材水平跟得上,这方面也要有相应的配套。只有教师的国家认同感得到强化,学生的认同感才能强化。

  另一方面,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综合体系,社会的总体环境十分重要。过去许多团体推出各种活动,从两地青年交流到国情教育问答比赛等等,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参与的范围仍然较小,活动形式也可以更加多样化、更活泼,这方面需要特区政府及各界的共同推动。香港社会要打破“回避国家认同”的错误认识,要早日形成认识国家、热爱民族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习近平主席指出,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要引领青少年深刻认识国家和世界发展大势,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主人翁意识。这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香港未来前途之所系。制定政策、强化落实,共同努力,要争取早日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