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应对经济下行风险 控疫是关键
社评说,香港最新失业率为4.5%,较上次公布显着上升0.6%,是一年半以来的最大升幅,超过15万人的饭碗被打破。就业不足率急增0.5%至2.3%,亦是半年来最高位。其中,大量处所因为收紧限聚措施而不得不暂时停业,处于冰封状态;零售及饮食行业受限聚的影响也很大,不少店铺自动关门,其中饮食业失业率更高达8.1%,升幅较上次扩大近2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近来也是风高浪急,过去的一星期堪称“惊魂一周”,恒生指数曾跌2318点,跌幅高达11%,“一夜回到10年前”,科技指数则创下有史以来最大跌幅,其后又由低位呈“V”形反弹3177点,增幅17%。股市震荡与中美关系、乌克兰战争、美国加息等因素密切相关,但不可否认的是,本港疫情形势恶化,全年经济增长预测掉头向下,也是重要的原因。
上月特区政府发表财政预算案时,曾预测今年香港经济增长率介乎2%至3.5%的区间。但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在网志中预测,今年首季将录得经济负增长。香港总商会及一些外资大行也不看好香港全年经济表现,估计今年香港经济增长只有1.2%至1.3%,较原先的预测大幅削减一半以上。
若非特区政府接连推出刺激措施,香港经济问题只会更加严重,失业率只会更加恶化。特区政府的这套组合拳,包括人均1万元电子消费券、以立法方式引入暂缓交租安排、新一轮保就业方案、推出临时失业津贴等,重点在于保护中小企。中小企占全港企业总数的九成八,聘请了约一半的打工仔,保住中小企,就等于保住香港经济命脉,保住打工仔饭碗。特区政府为中小企保驾护航,大方向完全正确,但力度可以更大一些,措施可以更细化、更精准。
但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样,政府推出的纾困措施,对市民只能起到减轻痛苦的作用,对中小企也只是“吊住命”而已,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再说本港财政储备虽然丰厚,但并非无限,长远而言有坐吃山空的危机。真正做到稳经济、保就业,取决于抗疫工作的成效如何,取决于控制疫情的速度如何。
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两年多了,人们有抗疫疲劳症不出奇。然而,越是困难时刻,越是不能放弃,不能懈怠,不能“躺平”;越是困难时刻,越是要坚定信心、全城同心。抗疫要果断,不能等运到,而且贵在坚持,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最后的胜利。
社评说,香港最新失业率为4.5%,较上次公布显着上升0.6%,是一年半以来的最大升幅,超过15万人的饭碗被打破。就业不足率急增0.5%至2.3%,亦是半年来最高位。其中,大量处所因为收紧限聚措施而不得不暂时停业,处于冰封状态;零售及饮食行业受限聚的影响也很大,不少店铺自动关门,其中饮食业失业率更高达8.1%,升幅较上次扩大近2个百分点。
金融市场近来也是风高浪急,过去的一星期堪称“惊魂一周”,恒生指数曾跌2318点,跌幅高达11%,“一夜回到10年前”,科技指数则创下有史以来最大跌幅,其后又由低位呈“V”形反弹3177点,增幅17%。股市震荡与中美关系、乌克兰战争、美国加息等因素密切相关,但不可否认的是,本港疫情形势恶化,全年经济增长预测掉头向下,也是重要的原因。
上月特区政府发表财政预算案时,曾预测今年香港经济增长率介乎2%至3.5%的区间。但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昨日在网志中预测,今年首季将录得经济负增长。香港总商会及一些外资大行也不看好香港全年经济表现,估计今年香港经济增长只有1.2%至1.3%,较原先的预测大幅削减一半以上。
若非特区政府接连推出刺激措施,香港经济问题只会更加严重,失业率只会更加恶化。特区政府的这套组合拳,包括人均1万元电子消费券、以立法方式引入暂缓交租安排、新一轮保就业方案、推出临时失业津贴等,重点在于保护中小企。中小企占全港企业总数的九成八,聘请了约一半的打工仔,保住中小企,就等于保住香港经济命脉,保住打工仔饭碗。特区政府为中小企保驾护航,大方向完全正确,但力度可以更大一些,措施可以更细化、更精准。
但正如大家看到的那样,政府推出的纾困措施,对市民只能起到减轻痛苦的作用,对中小企也只是“吊住命”而已,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再说本港财政储备虽然丰厚,但并非无限,长远而言有坐吃山空的危机。真正做到稳经济、保就业,取决于抗疫工作的成效如何,取决于控制疫情的速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