笪志刚:期待韩国成为受尊重的“枢纽”
作为在东北亚乃至亚太板块中具有影响力的国家,韩国近年来提出过不少区域合作的多边主义主张,从“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到“欧亚合作倡议”,再到“半岛新经济版图”,塑造地缘和平、加强区域协调以及促进多边共赢的主张契合大势所趋。在经济硬实力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的同时,韩国文化软实力同步攀升,成为东北亚地缘战略稳定和多边外交格局的一个“协调者”。
在此基础上,尹锡悦的“全球枢纽国家”主张可以说是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及目标,其“一个凭借自由民主价值和实质性合作来促进自由、和平与繁荣的国家”界定也无可厚非。这里,笔者认为韩方还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全球枢纽国家”才更符合韩国的自主诉求和时代定位?走向“全球枢纽国家”的韩国如何塑造好自己并影响好他人?
大选期间,围绕历史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转型势在必行背景下的地缘博弈、国家定位、未来方向等,韩国出现多种声音。在确定尹锡悦当选后,他所提出的“全球枢纽国家”一跃成为预判韩国民主、外交、安保、经济方向的依据之一。有保守派声音认为,新政府应致力于成为民主价值观的“全球枢纽”,认为当今的全球化已经蜕变为民主自由价值观和人权的一体回归,晋级发达经济体的韩国需回应这种走势,以彰显“韩式民主”来承担起民主价值观“全球枢纽”的责任。还有更极端的声音鼓噪韩国应成为向美选边站的“全球枢纽”,认为在中美博弈的形势下,韩国只有明确选边站才能赢得更多尊重和重视。
殊不知,前种说法忽略了全球是一个民主体系和治理模式交相辉映的万花筒,追求成为傍上某国的“枢纽”会使自己失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的机会而陷入小圈子化。后种说法则忘记了远亲不如近邻的老话。一不小心,原本希望构建的“枢纽”或将变成需要处处小心的争端前沿。
其次是努力锻造产业链供应链的枢纽。产业链区域化和供应链全球化是韩国的产业诉求,也是三星等韩国跨国企业全球影响力的体现,围绕高科技、数字经济、新型消费、医疗健康、绿色合作等的产业链互联、供应链互通、合力构筑网格化互利平台才是韩国更应着力拓展的方向。
再者,还要成为塑造多种文明水乳交融的枢纽。儒家文化传统嫁接欧亚多元文化助推“韩流”取得世界性成功,这是韩国向世界发出的特色文化符号,也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完美呈现。
期待尹锡悦新政府主张和追求的“全球枢纽国家”,是一个既满足韩国社会诉求,又兼顾区域多方关切的“枢纽”,只有这样才能被远亲近邻乐于接受,也将随着时空转换赢得更多尊重。(作者是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作为在东北亚乃至亚太板块中具有影响力的国家,韩国近年来提出过不少区域合作的多边主义主张,从“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到“欧亚合作倡议”,再到“半岛新经济版图”,塑造地缘和平、加强区域协调以及促进多边共赢的主张契合大势所趋。在经济硬实力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的同时,韩国文化软实力同步攀升,成为东北亚地缘战略稳定和多边外交格局的一个“协调者”。
在此基础上,尹锡悦的“全球枢纽国家”主张可以说是具有前瞻性的理念及目标,其“一个凭借自由民主价值和实质性合作来促进自由、和平与繁荣的国家”界定也无可厚非。这里,笔者认为韩方还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全球枢纽国家”才更符合韩国的自主诉求和时代定位?走向“全球枢纽国家”的韩国如何塑造好自己并影响好他人?
大选期间,围绕历史性、社会性和时代性转型势在必行背景下的地缘博弈、国家定位、未来方向等,韩国出现多种声音。在确定尹锡悦当选后,他所提出的“全球枢纽国家”一跃成为预判韩国民主、外交、安保、经济方向的依据之一。有保守派声音认为,新政府应致力于成为民主价值观的“全球枢纽”,认为当今的全球化已经蜕变为民主自由价值观和人权的一体回归,晋级发达经济体的韩国需回应这种走势,以彰显“韩式民主”来承担起民主价值观“全球枢纽”的责任。还有更极端的声音鼓噪韩国应成为向美选边站的“全球枢纽”,认为在中美博弈的形势下,韩国只有明确选边站才能赢得更多尊重和重视。
殊不知,前种说法忽略了全球是一个民主体系和治理模式交相辉映的万花筒,追求成为傍上某国的“枢纽”会使自己失去“文明因交流而多彩”的机会而陷入小圈子化。后种说法则忘记了远亲不如近邻的老话。一不小心,原本希望构建的“枢纽”或将变成需要处处小心的争端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