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深度:吴育豪谈两岸产业合作

台达华南地区人资经理吴育豪接受中评青年访问团的专访(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东莞12月8日电(记者卢哲段晓鲁)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一行于11月29日下午在世界知名的电源管理及散热解决方案厂商——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专访了台达华南地区人资经理吴育豪,深入瞭解台达在大陆发展超过30年的故事。吴育豪向中评青年访问团谈及台达对研发创新的理念及研发现状,也向团员们介绍了台达在东莞的发展情况、台达电子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校企科研合作的有关情况,并深度解答了台达如何发挥两岸优势助力业务发展、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计划、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规划、及绿色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吴育豪介绍,台达一向重视创新,创新研发是公司核心。他介绍了台达自2000年来的多项高校合作计划,强调投入重点是创新发展和人才培育。而今年开始,台达还将开展新计划,预计跟12所电力电子重点高校成立联合培养基地。在谈到台达电子如何看待两岸在产业链合作上的各自优势时,吴育豪指出,两岸各有各的优势,台湾电子产业发展较早,具备较多相关技术与经验,而大陆的优势在于产业链、工业链的发展非常完整、高尖端人才充裕。吴育豪指出,两岸是相辅相成的,可从各自的优势、强项去做结合。

  台达成立于1971年,总部位于台北,是世界IT产业500强之一,分公司及营业处遍及美国、日本、泰国、印度、欧洲等地,全球员工超8万人。东莞厂区是台达目前历史最为悠久的生产基地,至今已经成立了31年,主要负责电源、风扇与散热解决方案两大产品领域。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参访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中评社图片)

  以下是专访全文:

  中评社记者:我们知道,台达电子正在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半导体、汽车产业、新能源等新兴产业,今年6月还成立先进机器人实验室,聚焦研发服务机器人。请问台达如何看待研发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当前,大陆正聚焦创新驱动发展,东莞也提出要从“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转型,请问这些给台达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新机遇?

  吴育豪:台达本身就一向重视创新,所以创新研发本来就是我们公司核心的基因,深藏在我们的骨子里。以2022年为例,台达的研发投入金额为128,209万元,年投入创新研发经费超过总营收的8%。

  数字当然是一回事,但也表示我们对于整个研发投入的重视度。当然我们不只是投入金额,也相当积极于人才的投入,目前全球大概有1万多名的研发工程师,在大陆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南京、西安等地的研发中心仍然持续在招募各界的精英,通过创新研发的领先技术才有办法持续在整个行业里面崭露头角,获得商机,所以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环。刚讲到台达的基因里面包含着创新,这也跟我们创办人有关,他本身就是工程师出身的,他相当重视研发,也持续在研发资源的挹注。

台达华南地区人资经理吴育豪接受中评青年访问团的专访(中评社图片)

  谈到智能制造,或者数字制造,这个也是在台达电子的制造部门一直强调的,智能工厂也是,我们以往单纯靠劳力密集,现在也通过很多自动化生产、数字化的管理,来提升整个生产的效率。以往可能需要很多的人力,现在不需要那么多了。除了在智能制造的投入以外,我们还重视绿能生产,整个制造的过程,从研发端开始一直到生产到销售,强调绿能生产的理念,碳中和、零碳排放,也是公司的目标,我们不止自己在努力,同时也在积极引导供应商朝这方面发展。

中评青年访问团听取了台达的介绍,并专访台达华南地区人资经理吴育豪(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记者:台达电子上世纪90年代就已进驻东莞,可以说是东莞发展的见证者贡献者,也对东莞营商环境的变化有着十分深刻的体会。这些年来,大陆一直在推进简政放权,着力给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请问台达电子对这一过程有着怎样的感受?对现在东莞的营商环境有着怎样的评价?

  吴育豪:台达电子在东莞已经成立31年了,算是比较早期进来的企业,初期进来时候听说是一片黄土,但是各级的领导,包含当时的书记、镇长,很多领导给予我们相当的一些支持,让我们可以很快把厂建起来,顺利的投入生产。一直到这几年,整个东莞不管是市还是石碣镇,给予公司的协助也一直都是很充分的。

  日前我到市府参加春节稳工的会议,市府邀请了一些企业去做交流,希望通过市府的一些政策的推动,能够协助企业不管是在春节的员工留岗,还是提早返工,甚至是促进开工率等等做一些努力。东莞市一直都在努力积极地协助企业,同时我们也都跟政府方面各级领导配合得很好,我们一直很感激。当然,东莞市紧邻着广州、深圳,其实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东莞在招商方面需要积极努力,因为毕竟在竞争区域会有蛮多的挑战。

  中评社记者:我们注意到台达电子的布局跨越两岸,遍布全球,应该说对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有着独到的见解。请问台达电子如何看待两岸在产业链合作上的各自优势?台达是如何发挥两岸优势助力业务发展的?

  吴育豪:两岸各有各的优势,台湾在电子产业发展的比较早,一些相关技术稍微领先一些,半导体也是类似的状况。但是在大陆这边,产业链、工业链的发展是非常完整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么早就进来,不只是仰赖早期的劳动力,随着整个零部件、产业链、工业的渐趋完整,我们有很多产品的投入可以在这边发展,不管是从制造端也好,研发端也好,都是相当的完整,当然这也跟周边供应链的完整性也有关。

  另外现在高尖端的人才在这边也是非常充裕,我想这也是在大陆发展的一个很有利的优势。目前来说,在电动车产业方面,它也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产业,中国的发展比其他很多国家还快、产量也大,给了我们很多投入的机会。结合大陆电动车产业的发展,让我们原来电力电子发展的一些相关技术得以有更多的发挥机会,所以我觉得两岸是相辅相成的,从我们各自的优势,各自的强项做结合,然后有一些好的发展方向来做投入。   随着整个大众新能源或者电动车的发展趋势,正好也结合我们相关的一些产品的发展,这一块我们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继续再加强的。原先台达有三大领域范畴,包含电源及元器件,自动化,还有基础设施,在2024年的1月,将把交通,也就是电动车相关产品独立出来成为一个新的业务范畴,我们期待着把这一块加大力度去进行投资、开发。

  中评社记者:《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强调要增强台资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其中特别提到要推动台资企业与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东莞开展产学研合作。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台达电子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有关情况?未来台达电子在深化产学研合作上还有哪些规划?

  吴育豪:大概从2000年开始,台达就已经设立了台达电力电子的科教发展计划,另外还有一个中达学者计划,主要是跟包含清华、浙大,还有西安交大、哈工大、北京交大等等几所学校合作,主要谈的是电力电子、电气传动的相关学科。创新的发展和人才的培育是我们投入的重点,不只是跟这些学校的学生做交流,我们跟教授也交流。像中达学者计划,跟这些高校的教授做相关科研计划的展开。我们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做了23年,是一个蛮长期的计划,当然也跟我们创办人有关,一方面是他本身的专业,一方面他认为投入在基础能力的养成,包含技术的开发,还有人员的培养,是他的使命,所以我们的投入一直相当多。

  另外是从今年开始,我们还有一个新的计划,预计跟12所电力电子重点高校成立联合培养基地。目前已经跟上海大学的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还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自动化学院签订了首批的共建基地的计划,后续预计还有大概10所左右会陆续去布建规划基地,这个是我们投入的重点。今年整个科教计划资助的科研项目目前为止有大概334个,奖励优秀的科研项目有41个,历年举办总共22届的电力电子技术研讨会,以及两届电力电子新型电力系统高峰论坛,这些都是我们持续推动高校电力电子相关技术研究的规划。   中评社记者:我们注意到,台达凭借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不断创新与突破,连续八年入选“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指数外企十强”。当前大陆在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作为绿色智造的先行者,台达怎么看待大陆推动绿色发展所带来的机遇?未来还将围绕绿色发展进行哪些布局?

  吴育豪:整个台达从研发阶段开始到生产过程中都相当重视绿色生产,在整个厂区的建筑物上方都是太阳能板,绿能发电是我们在使用电力上很主要的项目,当然现在还有很多努力的空间,持续推动绿能低碳的生产是我们的目标。绿色商机确实也带给我们很多新机会。我们相关的低碳解决方案,包含我们原先的低碳智能制造的一些经验,或者我们绿色数据中心,另外像电动车充电桩的设置,还有可再生能源,包含风电或者太阳能光伏的逆变器等相关产品,这些都是我们在持续进行的一些项目,这不只是一个理念,也带来生意。

  我们还有一个明显的指标,今年我们在江苏吴江的五厂获得五星级的零碳工厂认证,这些相关的经验,除了希望推展到其他台达的制造厂以外,也希望可以辅导其他企业,其他的工厂可以有同样的零碳工厂产生。另外为了呼应政府双碳的一些政策,我们在前面简报提到了2030年的碳中和、2050年净零排放的部分,也是我们持续在推动的目标,是我们经营使命“环保节能爱地球”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项目。除了我们自己努力以外,目前也结合着我们的供应商,希望从台达自己的供应商做起,可以联合来推动整个绿能产业,相关的一些活动持续在进行中,希望不只是影响我们自己,也可以影响到他人。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于11月28日至30日赴东莞参访报导,行程包括拜访东莞市台港澳事务局、东莞市发改局,参观东莞市台协、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台心医院、台商大厦、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并采访有关负责人,以及举办“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的实践与机遇”座谈会。

  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由中评社的七位青年团员共同组成,访问团团长为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采访主任、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助理林艶,访问团成员包括: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中评社编委兼研究部主任束沐、中评社新媒体主任高映竹、中评社港澳部副主任卢哲、中评社记者段晓鲁、陆文煜。

台达华南地区人资经理吴育豪接受中评青年访问团的专访(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东莞12月8日电(记者卢哲段晓鲁)中评青年东莞访问团一行于11月29日下午在世界知名的电源管理及散热解决方案厂商——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专访了台达华南地区人资经理吴育豪,深入瞭解台达在大陆发展超过30年的故事。吴育豪向中评青年访问团谈及台达对研发创新的理念及研发现状,也向团员们介绍了台达在东莞的发展情况、台达电子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校企科研合作的有关情况,并深度解答了台达如何发挥两岸优势助力业务发展、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计划、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规划、及绿色发展所带来的机遇。

  吴育豪介绍,台达一向重视创新,创新研发是公司核心。他介绍了台达自2000年来的多项高校合作计划,强调投入重点是创新发展和人才培育。而今年开始,台达还将开展新计划,预计跟12所电力电子重点高校成立联合培养基地。在谈到台达电子如何看待两岸在产业链合作上的各自优势时,吴育豪指出,两岸各有各的优势,台湾电子产业发展较早,具备较多相关技术与经验,而大陆的优势在于产业链、工业链的发展非常完整、高尖端人才充裕。吴育豪指出,两岸是相辅相成的,可从各自的优势、强项去做结合。

  台达成立于1971年,总部位于台北,是世界IT产业500强之一,分公司及营业处遍及美国、日本、泰国、印度、欧洲等地,全球员工超8万人。东莞厂区是台达目前历史最为悠久的生产基地,至今已经成立了31年,主要负责电源、风扇与散热解决方案两大产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