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会选举提名看香港政治生态的转变

  中评社北京11月16日电/大公报评论道,立法会选举提名上周结束,合共收到154份提名表格。单从提名过程观察,完善选举制度后,昔日百病丛生的香港政治生态已大为改善,配合公共资源及市民参与,香港政治便会从两派斗争进入聚焦民生的新阶段。

  自1990年初香港政制急速变化,立法局选举首次引入地区直选议席后,地区选民直接投票的议席及比例都不断提高。然而,香港每次的政治选举都成为意识形态的斗争战役,令社会陷入长期撕裂。近年来,激进极端分子更利用选举制度的漏洞,煽动香港市民参与街头暴力抗争,以争取“自由民主”之名行分裂国家之实,最后演变成为推翻国家主权的“颜色革命”。

  这对香港公共秩序及国际声誉造成严重破坏,香港市民的个人生命及财产得不到基本保障,日常生活也大受影响,社会住屋、教育、医疗及交通等问题亦长期积压成深层次问题。当市民生活得不到改善,民怨日益严重,激进分子便有机可乘破坏政治及社会秩序。

  真正聚焦深层次问题

  今年初完善选举制度后,香港政治局势出现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在本届立法会选举提名过程中,再没有涉及“自决”及“港独”的政纲,媒体及市民可以重新真正聚焦于香港的深层次问题,这是回归以来第一次离开意识形态的争斗,在“爱国者治港”的原则下举行立法会选举,对于“一国两制”的有效运转具重大意义。

  在此良政善治的环境下,明显看到选举吸引更多及更广泛代表的人士参政议政。候选人的工作专业、人生阅历、生活阶层及成长背景等都有所不同,有候选人来自香港基层社会,深刻体会香港生活工作之艰难;同时有候选人在外国著名大学毕业及金融机构任职,具备国际工作经验及视野,过去对香港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值得注意的是,是次立法会的参选人也有台湾、内地及外国出生及成长背景的人士,他们其后长期在香港生活及工作,不少在其领域上更有卓越成就。过百名候选人各有所长,共通之处都希望在立法会内为香港市民服务。候选人多元化的背景可谓前所未见,改革后的立法会选举更能突显香港多元化的元素。

  参选人多元化前所未有

  事实上,香港地理环境优越,基础设施达国际水平,中西文化交汇之处凝聚世界精英在此工作及生活。过去,由于香港的政治生态浑浊,众多优秀人才即使有心服务,但碍于各种原因避免介入政治选举,结果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下令香港政治每况愈下。个别当选的立法会议员不单专业知识贫乏,连基本的礼仪及纪律都欠奉。

  有议员在原本庄严神圣的议政厅内掷蕉、掷杯、掷纸甚至恶臭物。宣誓时恶意以谐音及低级英语侮辱国家,后期更明目张胆煽动市民参与违法暴动。是次选举提名经改革后,提名入闸的人士都是专业及具社会身份的人士,这明显与过去出选的候选人有重大差异,过去的劣质政治生态预料将永远成为历史。

  现时是香港政治回归以来最好的时刻,未来立法会正式候选人应好好把握及珍惜难得的机会,在未来一个月积极走访不同地区、业界及阶层的选民及市民接触与交流,思考哪些事情能在立法会内发声及推进,为香港社会策划出多条良政善治之路。香港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但社会民生问题异常复杂,候选人必须凭个人能力及公共服务之心为民服务、为民解忧。在各方努力下,香港社会才能真正达至政通人和、市民安居乐业的新景象。   中评社北京11月16日电/大公报评论道,立法会选举提名上周结束,合共收到154份提名表格。单从提名过程观察,完善选举制度后,昔日百病丛生的香港政治生态已大为改善,配合公共资源及市民参与,香港政治便会从两派斗争进入聚焦民生的新阶段。

  自1990年初香港政制急速变化,立法局选举首次引入地区直选议席后,地区选民直接投票的议席及比例都不断提高。然而,香港每次的政治选举都成为意识形态的斗争战役,令社会陷入长期撕裂。近年来,激进极端分子更利用选举制度的漏洞,煽动香港市民参与街头暴力抗争,以争取“自由民主”之名行分裂国家之实,最后演变成为推翻国家主权的“颜色革命”。

  这对香港公共秩序及国际声誉造成严重破坏,香港市民的个人生命及财产得不到基本保障,日常生活也大受影响,社会住屋、教育、医疗及交通等问题亦长期积压成深层次问题。当市民生活得不到改善,民怨日益严重,激进分子便有机可乘破坏政治及社会秩序。

  真正聚焦深层次问题

  今年初完善选举制度后,香港政治局势出现由乱及治的重大转折。在本届立法会选举提名过程中,再没有涉及“自决”及“港独”的政纲,媒体及市民可以重新真正聚焦于香港的深层次问题,这是回归以来第一次离开意识形态的争斗,在“爱国者治港”的原则下举行立法会选举,对于“一国两制”的有效运转具重大意义。

  在此良政善治的环境下,明显看到选举吸引更多及更广泛代表的人士参政议政。候选人的工作专业、人生阅历、生活阶层及成长背景等都有所不同,有候选人来自香港基层社会,深刻体会香港生活工作之艰难;同时有候选人在外国著名大学毕业及金融机构任职,具备国际工作经验及视野,过去对香港社会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值得注意的是,是次立法会的参选人也有台湾、内地及外国出生及成长背景的人士,他们其后长期在香港生活及工作,不少在其领域上更有卓越成就。过百名候选人各有所长,共通之处都希望在立法会内为香港市民服务。候选人多元化的背景可谓前所未见,改革后的立法会选举更能突显香港多元化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