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设政府智库利长远发展

  中评社北京11月9日电/大公报评论道,智库作用不言而喻,但香港智库组织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均衡。因此有意见认为,应考虑由特区政府设立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也就是俗称的“官方智库”。增加政策研究,是必须必要之举,政府可以在各政策局内部设立类似于“政策研究科”之类的架构。但要推动政策研究,不应仅靠政府内部,还应充分利用好本地大学资源,例如加大专项财政拨款,在香港各大学内依据不同分工,设立具规模的智库组织。

  政策研究是政府弱项

  一谈到香港的“官方智库”,首先想到的是已经改组的“中央政策组”。长期以来,除了“中策组”外,香港只有零星个别的智库组织,直至近年随着香港政治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智库组织出现,如今香港大大小小的智库可能有上百个之多。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像“团结香港基金”、“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等之外,大多智库发展艰难。一是缺乏足够资金,二是缺乏优秀人才,三是缺乏政策被采纳的机制。但发展好智库组织,对于推动香港整体发展,甚至是特区政府的有效施政,香港各行业的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这是一个迫切且现实问题。

  智库大致有如下几方面功能:为政府建言献策、提供政策谘询;政策解读、沟通民意;为培养和储备高层次人才,积极参与交流和治理,争夺国际话语权。国际知名智库有自己的独特角色定位及服务对象,非常注重自己的研究特色,并有明确清晰的核心研究领域,它们将这些作为智库发展的生命线,贯彻落实到日常的经营管理当中。

  有人认为,香港不过是一个城市经济体,没有必要“养”那么多智库,这是非常短视的想法。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小国取得了骄人成就,各种智库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加坡综合性国际问题智库主要有东南亚研究所、东亚研究所、防务与战略研究所、南亚研究所、政策研究所、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等。新加坡多数著名智库都属于政府部门设立的研究机构,有着政府需求、依托大学、分工合作、专业开放等共同的特点。

  新加坡智库运作都比较成功,主要的经验可以归纳为定位准确、高管参与、独立管理、人才为先等几个方面,各种经验和教训对香港发展、培育、建设智库等都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显而易见,香港与之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因此,香港如今要思考的不是要不要发展智库的问题,而应当是如何支持智库发展的问题。从政府角度而言,应明确目标方向。

  第一,政府内部应重新建立政策研究的专门部门。是否重新设立“中策组”倒是其次,因为如今的政策研究与社会生态已与以往该组织运作模式大不相同,更重要的是,要有专门的机构。要么设立一个具有清晰导向的政研机构,可以直接隶属于特首办管辖;要么在各政策局内设立专门的“政策研究科”等。总之,加强政府政策研究,这笔投入是非常必要的。

  与大学合作吸引人才

  第二,设立官方的“智库基金”,以大力支持大学的智库机构。香港各大学早有不同形态的智库,例如中大的亚太研究所,理大及岭南大学都有类似学术机构,但大多规模小,作用极有限,且缺乏必要的导向。因此,可以透过这一政府基金,推动这类智库的发展。一来充分利用好大学的人才资源,推动这类学科的发展,二来丰富研究政策范畴。

  第三,推动智库人才的培养。政府公务员可以到本港或内地的智库组织学习,也可以在政府实习计划中为智库设立专门位置。一些政策局的局长助理,也可以由智库人才担任。

  简而言之,香港不仅需要建立“官方智库”,更需扶持“大学智库”、“社会智库”、“行业智库”发展。   中评社北京11月9日电/大公报评论道,智库作用不言而喻,但香港智库组织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均衡。因此有意见认为,应考虑由特区政府设立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也就是俗称的“官方智库”。增加政策研究,是必须必要之举,政府可以在各政策局内部设立类似于“政策研究科”之类的架构。但要推动政策研究,不应仅靠政府内部,还应充分利用好本地大学资源,例如加大专项财政拨款,在香港各大学内依据不同分工,设立具规模的智库组织。

  政策研究是政府弱项

  一谈到香港的“官方智库”,首先想到的是已经改组的“中央政策组”。长期以来,除了“中策组”外,香港只有零星个别的智库组织,直至近年随着香港政治形势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智库组织出现,如今香港大大小小的智库可能有上百个之多。但不可否认的是,除了像“团结香港基金”、“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等之外,大多智库发展艰难。一是缺乏足够资金,二是缺乏优秀人才,三是缺乏政策被采纳的机制。但发展好智库组织,对于推动香港整体发展,甚至是特区政府的有效施政,香港各行业的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这是一个迫切且现实问题。

  智库大致有如下几方面功能:为政府建言献策、提供政策谘询;政策解读、沟通民意;为培养和储备高层次人才,积极参与交流和治理,争夺国际话语权。国际知名智库有自己的独特角色定位及服务对象,非常注重自己的研究特色,并有明确清晰的核心研究领域,它们将这些作为智库发展的生命线,贯彻落实到日常的经营管理当中。

  有人认为,香港不过是一个城市经济体,没有必要“养”那么多智库,这是非常短视的想法。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作为东南亚地区小国取得了骄人成就,各种智库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加坡综合性国际问题智库主要有东南亚研究所、东亚研究所、防务与战略研究所、南亚研究所、政策研究所、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等。新加坡多数著名智库都属于政府部门设立的研究机构,有着政府需求、依托大学、分工合作、专业开放等共同的特点。

  新加坡智库运作都比较成功,主要的经验可以归纳为定位准确、高管参与、独立管理、人才为先等几个方面,各种经验和教训对香港发展、培育、建设智库等都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显而易见,香港与之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