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工业化需更多政策支持
再工业化是利用创新科技如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与智能化生产,推动产业升级转型,重新激活制造业,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与促进创新科技发展,可说是一举多得。
目前香港制造业较为失色,在本地生产总值占比不到百分之一,但与香港同称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韩国与台湾地区,制造业仍然扮演重要角色,在经济总量的占比介乎百分之二十至三十。因此,香港只要能善用创新科技带来的新技术,融入传统工业之中,将可重新燃起制造业的活力,对经济可产生积极拉动作用,成为增长新亮点。
由于香港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健全,且本地大学基础研发具有实力,加上食品科技等行业占用空间不大,现有工业邨可大派用场,香港再工业化潜能不容低估。
其实,围绕合成食物与材料的食品科技、西药与疫苗生产的健康科技与涉及环保的绿色科技,有望成为推动香港再工业化的主引擎。另一方面,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香港发展国际创新科技中心,除了上述三个领域之外,新一代半导体产业也将是香港再工业化的目标之一。香港可调拨资源专注高端芯片设计,吸引内地与海外半导体企业落户河套港深创科园。
令人欣喜的是,位于将军澳工业邨的先进制造业中心与元朗工业邨的微电子中心,预期分别在明年中与后年完工,将成为再工业化的重要基地。当局宜打铁趁热,进一步加大支援力度,推出更多有针对性措施,为再工业化发展添加更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