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德失中流砥柱 中欧关系添忧
由于默克尔不再领导联盟党参选,德国势必出现新总理,可是她所属联盟党的领导人拉舍特表现不济,现任财政部长的社民党肖尔茨则因更近似默克尔领导风格,获不少选民支持,令社民党在大选中取得百分之廿五点七选票,成为第一大党,胜过联盟党的百分之廿四点一。由于两党在国会所得席数都不足三成,两人又不希望如现届般,组织联盟党和社民党的联合政府,将各自争夺其他党派合作,谁能组织国会过半数议席的新联盟,谁才可成为新总理。
两人必须同时拉得绿党和自民党合组新政府,才能成为总理,绿党与自民党则表示与两党任何一方合作都可以,此令筹组新政府的谈判更难预测。唯一可肯定的是,无论谁成为新总理,德国、欧盟的政局都会变得动荡。
拉舍特与肖尔茨都走中间政策路线,分别只是前者是中间偏右,沿用默克尔政策,后者是中间偏左,较倾向加税和增加福利。然而,中间路线现时在西方并不讨好,经常遭遇民粹和民族主义者的攻击,德国全靠默克尔连任总理四届共十六年、个人拥有极高威望,才能保持中间路线而不致左摇右摆,她的政策看似沉闷,却成功令德国经济长期增长、社会保持稳定。肖尔茨与拉舍特威望不高,能否抵御极左激进声音、极右反移民声浪成疑,对德国稳定是一大考验。
默克尔卸任也不利于中德、中欧关系。她出任总理头十四年共访问中国十二次,只因新冠疫情才两年未再访华,可说是最了解中国、并愿意与对方沟通的西方领导人。目前西方没有一个领导人如她般,能对中国长期采取理性、务实的合作政策。
现时西方民族情绪高涨、美欧极左极右政客都推动反华政策,在这形势下,没有了默克尔的德国政坛,纵然经贸合作令中德皆蒙其利,但以人权、国家安全质疑中国的声音,势必加大。下任德国总理欠缺默克尔的威信,恐难抗拒疑中反华声音,成中德关系最大隐忧。
相比德国,在少了默克尔对中国理性务实的声音、无人如她般积极调停中欧分歧,欧盟的反华声浪可能升得更快,对中国的敌意易增难减,与中国的碰撞亦会加剧。
后默克尔时代,新总理的弱势,以及缺少默克尔的稳重和领导力,对德国、欧盟和中国都是一大损失,亦对世界稳定构成新挑战。
由于默克尔不再领导联盟党参选,德国势必出现新总理,可是她所属联盟党的领导人拉舍特表现不济,现任财政部长的社民党肖尔茨则因更近似默克尔领导风格,获不少选民支持,令社民党在大选中取得百分之廿五点七选票,成为第一大党,胜过联盟党的百分之廿四点一。由于两党在国会所得席数都不足三成,两人又不希望如现届般,组织联盟党和社民党的联合政府,将各自争夺其他党派合作,谁能组织国会过半数议席的新联盟,谁才可成为新总理。
两人必须同时拉得绿党和自民党合组新政府,才能成为总理,绿党与自民党则表示与两党任何一方合作都可以,此令筹组新政府的谈判更难预测。唯一可肯定的是,无论谁成为新总理,德国、欧盟的政局都会变得动荡。
拉舍特与肖尔茨都走中间政策路线,分别只是前者是中间偏右,沿用默克尔政策,后者是中间偏左,较倾向加税和增加福利。然而,中间路线现时在西方并不讨好,经常遭遇民粹和民族主义者的攻击,德国全靠默克尔连任总理四届共十六年、个人拥有极高威望,才能保持中间路线而不致左摇右摆,她的政策看似沉闷,却成功令德国经济长期增长、社会保持稳定。肖尔茨与拉舍特威望不高,能否抵御极左激进声音、极右反移民声浪成疑,对德国稳定是一大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