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国:疫苗护照需符合国际法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使世界经济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大难当前,列国将研发疫苗作为恢复经济的主要或必然手段。随着数个疫苗的研发成功,接种疫苗群体不断扩大,人们都期待能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包括国际旅行和商务活动。然而,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是否可以恢复常态首先取决于列国是否可以解除目前的封关状态。与之相关的是,是否有足够的疫苗供世人接种,以及接种疫苗的群体是否可以到其他国家从事商业活动和旅行。
一、经济复苏依赖疫苗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国际社会的共识是除了采取有效的防疫抗疫措施外,只有接种疫苗,形成足够大的群体,人们才可自由活动,经济也就能够复苏。根据公共卫生专家的判断,当社会人口的百分之七十接种了疫苗就可形成群体免疫,便可解除限制,不同国家间的出入境自由即可实现。易言之,一个社会能否重新开放、经济能否恢复动力,均取决于其社会人口是否实现了群体免疫。
经济复苏与疫苗的密切关系使得疫苗分配,一个社会接种疫苗的速度和覆盖面,以及对接种疫苗的承认等均成为重要的国际议题。
新冠疫情暴发不久,列国便认识到疫苗对经济复苏的重要性,因而纷纷倾举国之力研发疫苗。虽然没有任何国家公开宣称研发疫苗涉及国际政治或地缘政治及地缘经济,但事实上大家都心知肚明,哪个国家可以早一天成功研发出疫苗,哪一个国家便可以早一天恢复正常生活,哪一个国家便可以在后疫情的国际关系中掌握主动权。列国在疫苗研发方面的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二、疫苗分配与接种的竞争
在此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是中国、美国、欧洲和俄罗斯四个疫苗研发领先的国家和地区。这四个地区又形成三个板块,分别为美欧、中国和俄罗斯。美欧国家研发的疫苗,首先在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获批准紧急使用。由于美欧等国研发的疫苗需要较严格的储存和运输条件,且这些国家都事先在疫苗的研发方面投入重金,因此生产商必须首先向这些国家提供疫苗。这也就形成了发达国家有充足,甚至远远超出需要的疫苗,而发展中国家则没有疫苗的不均衡态势。
这就无形中形成了两个疫苗接种群体。一个是接种欧美等国生产的疫苗的群体,另一个则是接种了中国和俄罗斯生产的疫苗的群体。分别接种了不同疫苗的群体,特别是前述两个群体如何实现跨国流动,已成为国际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疫苗护照与国际地缘政治
基于恢复经济的迫切性以及对疫苗的高度期待,一些国家已开始考虑如何承认已接种疫苗的事实。接种疫苗最快的以色列率先向已接种疫苗的国民发放证明,持有证明者不必继续遵守社交距离,可以自由出入公共场所以及进行其他活动。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也在考虑推动类似措施。泰国、希腊、冰岛、韩国、日本等也都在加快制定政策和措施,允许已接种疫苗的群体进入其本国。无论是国内政策还是入境措施,都是为了促进经济交易与交往,包括旅游。这再次说明,在高度全球化的当今世界,每个国家的经济复苏都有赖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配合。
在疫苗的研发和批准使用方面,美欧等西方国家对中国和俄罗斯研发的疫苗采取的是排斥和压制态度。或可说,为了本国国民的安全与健康计,这些国家不按照科学判断,主观排斥其他国家研制的疫苗情有可原。然而,对于已经接种疫苗并证明已产生抗体的群体应如何对待则必需遵守科学决策的原则。就此而言,已接种疫苗的群体应享有的待遇应基于其是否具有抗体,即不受感染的保护,而不是其接种了何种疫苗。接种了任何一种疫苗的群体只要能够证明其产生了抗体,便应享有与接种了其他疫苗的群体相同的待遇。这是国际法要求使然。
四、疫苗护照应符合国际法
国际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主权国家平等。基于此原则,任何国家生产的疫苗是否应得到承认和批准使用,应基于科学的判断,即其是否有效,而不是相关疫苗系由哪个国家的厂商生产。同时,在疫苗的采用方面,每个国家亦应有自主选择权。如果一个国家选择了某种疫苗,其国民因接种了该疫苗便不获其他国家承认,便事实上剥夺了相关国家的自由选择权,构成对该国主权的侵犯。由国家主权原则派生出来的一项重要国际法原则是民主原则。民主原则的主要内容包括选择自由和表达自由。拒绝承认一个国家选择疫苗的自由,也就间接否定了该国国民的选择自由和表达自由。而这些正是美欧等西方国家经常强调的核心价值。
我们认为,列国应在以世卫组织为主体的国际秩序内,由世卫组织统筹协调,制定一套统一的检测抗体的标准。任何人只要能够证明其具有符合世卫组织制定的抗体标准,所有世卫组织成员国均应承认这一事实,并应公平、平等对待具有抗体的群体。世卫组织现在已就批准疫苗的紧急使用制定了标准。世卫组织各成员国至少有义务给予接种了世卫组织批准紧急使用的疫苗的群体以相同和平等的待遇。这是各成员国对世卫组织应承担的基本责任。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使世界经济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大难当前,列国将研发疫苗作为恢复经济的主要或必然手段。随着数个疫苗的研发成功,接种疫苗群体不断扩大,人们都期待能早日恢复正常生活,包括国际旅行和商务活动。然而,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人们的生活是否可以恢复常态首先取决于列国是否可以解除目前的封关状态。与之相关的是,是否有足够的疫苗供世人接种,以及接种疫苗的群体是否可以到其他国家从事商业活动和旅行。
一、经济复苏依赖疫苗
在新冠肺炎疫情面前,国际社会的共识是除了采取有效的防疫抗疫措施外,只有接种疫苗,形成足够大的群体,人们才可自由活动,经济也就能够复苏。根据公共卫生专家的判断,当社会人口的百分之七十接种了疫苗就可形成群体免疫,便可解除限制,不同国家间的出入境自由即可实现。易言之,一个社会能否重新开放、经济能否恢复动力,均取决于其社会人口是否实现了群体免疫。
经济复苏与疫苗的密切关系使得疫苗分配,一个社会接种疫苗的速度和覆盖面,以及对接种疫苗的承认等均成为重要的国际议题。
新冠疫情暴发不久,列国便认识到疫苗对经济复苏的重要性,因而纷纷倾举国之力研发疫苗。虽然没有任何国家公开宣称研发疫苗涉及国际政治或地缘政治及地缘经济,但事实上大家都心知肚明,哪个国家可以早一天成功研发出疫苗,哪一个国家便可以早一天恢复正常生活,哪一个国家便可以在后疫情的国际关系中掌握主动权。列国在疫苗研发方面的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
二、疫苗分配与接种的竞争
在此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是中国、美国、欧洲和俄罗斯四个疫苗研发领先的国家和地区。这四个地区又形成三个板块,分别为美欧、中国和俄罗斯。美欧国家研发的疫苗,首先在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获批准紧急使用。由于美欧等国研发的疫苗需要较严格的储存和运输条件,且这些国家都事先在疫苗的研发方面投入重金,因此生产商必须首先向这些国家提供疫苗。这也就形成了发达国家有充足,甚至远远超出需要的疫苗,而发展中国家则没有疫苗的不均衡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