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减缓就业市场转型冲击
领导全国就业理事会的国务资政兼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日前在两场研讨会上发言时指出,经济结构转变正淘汰劳动市场的低端工作岗位,要避免本地员工陷入无业困境,理想的做法是允许劳动市场的“创造性破坏”,让一部分岗位被自然淘汰。但政府也意识到这个过程的代价,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循序渐进。对于会在过程中丢失工作的员工而言,这也意味着他们必须调整心态,迎接新现实。
就业率并非单纯的经济数据,更关系到无数个人和家庭的尊严和生计。因此,经济转型作为一种现象,不仅是经济结构的改变或提升,其过程也涉及无数受影响员工和家属的仿徨、焦虑等心理创伤的重大社会代价。所以,如何减少经济转型的社会代价,必须是主政者慎之又慎的责任。然而,社会又不能因为担心代价而裹足不前,因为科技发展和疫情冲击并不会停下脚步。
就员工而言,如果不幸所属的行业遭科技和疫情淘汰,就只能面对残酷的现实,设法转行。这也是政府不断强调要终身学习,确保自己的技能可以跟上时代步伐的原因。尽管隔行如隔山,转行或许意味着此前所累积的技能和经验无效,个人市场价值和收入必须打折,但总比守株待兔,坐以待毙来得强。政府此前的各种保饭碗的援助措施,只能应一时之急,一旦措施结束,缺乏市场价值的工作岗位还是难以保存。
尚达曼在讲话里所透露的其中一个重要信息,是这一波的转型,本质上可能让社会贫富差距现象恶化。这主要是因为转型由科技驱动,许多中低端的工作岗位都会被科技所取代;而新增的工作岗位,对员工的智力和教育程度又有更高要求,以致形成了技能不匹配困境。换言之,并非所有员工都能胜任,顺利找到理想的新工作。可是工作不只关乎收入,也同个人的社会身份认同与尊严相关。处理不当,势必产生深远后果——世界各国此起彼伏的政治动荡与撕裂,殷鉴不远。
不难想象,政府在兼顾就业市场的短期冲击和中长期挑战时,必须如履薄冰,却又无法避免做出政策取舍。各类应急援助措施都只能治标,以期减少转型的痛苦,却难以阻止转型的到来。再有就是国家资源毕竟有限,总得用在刀口上,企业和员工都不能期待政府能起死回生,替所有人遮风挡雨。企业倒闭和失业率上升,应当是可以预期的场景。从政者或许从大局考虑,对很多残酷的现实未必能宣之于口,但民间审时度势,就不能对已经到来的转型海啸视若无睹。唯有尽量做好准备,甚至接受难免的痛苦,才有渡过难关,迎接新时代的希望。
领导全国就业理事会的国务资政兼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日前在两场研讨会上发言时指出,经济结构转变正淘汰劳动市场的低端工作岗位,要避免本地员工陷入无业困境,理想的做法是允许劳动市场的“创造性破坏”,让一部分岗位被自然淘汰。但政府也意识到这个过程的代价,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必须循序渐进。对于会在过程中丢失工作的员工而言,这也意味着他们必须调整心态,迎接新现实。
就业率并非单纯的经济数据,更关系到无数个人和家庭的尊严和生计。因此,经济转型作为一种现象,不仅是经济结构的改变或提升,其过程也涉及无数受影响员工和家属的仿徨、焦虑等心理创伤的重大社会代价。所以,如何减少经济转型的社会代价,必须是主政者慎之又慎的责任。然而,社会又不能因为担心代价而裹足不前,因为科技发展和疫情冲击并不会停下脚步。
就员工而言,如果不幸所属的行业遭科技和疫情淘汰,就只能面对残酷的现实,设法转行。这也是政府不断强调要终身学习,确保自己的技能可以跟上时代步伐的原因。尽管隔行如隔山,转行或许意味着此前所累积的技能和经验无效,个人市场价值和收入必须打折,但总比守株待兔,坐以待毙来得强。政府此前的各种保饭碗的援助措施,只能应一时之急,一旦措施结束,缺乏市场价值的工作岗位还是难以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