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评:探亲车位”拓宽城市“爱的空间”

  中评社北京10月2日电/据东方网评论,今年“十一”假期,又逢中秋佳节,探亲访友期间最担心的恐怕就是停车难。这类现象在很多老旧小区都存在。难题该怎么破?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城区多个小区发现,很多老旧小区针对这一问题都有了人性化的解决办法。(9月30日《北京晚报》)

  近年来,城市的私家车逐年增多,而许多老旧小区停车位先天不足,带来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节假日,连本小区业主停车都捉襟见肘,探亲访友停车更是难上加难。显然,小区推出“探亲车位”的暖心举措,拓宽了城市“爱的空间”,值得肯定和点赞。

  事实上,此番出现在北京的“探亲车位”与此前一些城市探索的“孝心车位”类似。比如,早在2017年,浙江杭州就有小区开展了“孝心车位”的探索,当时引发了网友争议。有人赞同,称能为孝聚能,利于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也有人反对,说开错了药方,质疑这是以公共资源换取个别人的所谓“孝心”归位。如何既能为市民探亲访友提供便利,又能在“寸土寸金”的老旧小区抠出“探亲车位”,无疑考验着小区的管理智慧。

  从媒体报道看,北京多个小区仿佛找到了答案:朝阳区吉祥里社区引入更加规范的物业管理机制,小区停车位不再固定,而是通过停车管理规约,让这些停车位循环起来,为探亲访友的居民提供便利和优惠。比如今年假期,来看望父母的子女,前两个小时免费停车,之后按照优惠价格计算。西城区多个社区为60岁以上的老人的子女办理“全域停车”登记,“探亲车”每小时2元停车费,老人的子女可享受每月20小时免费停车。东城区兴化西里也将实施更加规范的“探亲车”管理办法,大致有两个明确方案:一是办理亲情卡,为居民探亲子女提供每月若干小时免费停车;二是前两小时免费停车,之后优惠停车。

  从某种意义上讲,“探亲车位”是“孝心车位”的升级版。此前有的地区推出的“孝心车位”在运行中暴露出供需不对称、车位闲置等问题,而“探亲车位”则在满足“探亲车”需求与兼顾小区其他居民正常停车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如果说此前的“孝心车位”因为固定可能出现闲置,那么“探亲车位”的循环利用,则大大提高了其使用率,且不失“孝心车位”的价值意义,同时更加体现了公共服务的精细化,拓宽了城市“爱的空间”。

  城市文明水准提升,需要各方齐心协力,也考验我们的智慧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关心的细节入手,包括让亲情停车更到位、让车位资源最大化利用,多一些“探亲车位”这样的探索,必定会释放出更多正能量,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温馨、和谐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