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主流民意的新变与走势

  中评社╱题:台湾主流民意的新变与走势 作者:周天柱(上海),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台湾研究会理事

  【摘要】必须牢固树立“一个中国、大势在我”的战略定位,时时、处处强化统一大势的战略压迫,使得台湾民众真切感悟体察到“台独”、分裂存在巨大的战争风险,必将导致大陆的全力反制,由此将引发经济、民生的巨大危机,正常的社会生活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可能到了这个层面,绝大多数岛内民众担心“台独”引发战争,损害自身利益,进而产生切肤之痛,才有可能回归理性思考。由此岛内的主流民意才有可能发生变化,才有可能在逼统的巨压下发生应有的反转。当今大陆方面最重要的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强化国家统一的大势,以期增加大陆对岛内民意的向心力。扭转民意是一项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但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绝不由岛内主流民意来主导。

  谈及主流民意,首要的问题是何谓主流民意?主流民意即某区域民众主体意向的综合表现。民进党执政7年来,岛内社情民意上下震荡,变化多端。尤其是去年8月,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的佩洛西窜台及今年上半年美国众议院新议长麦卡锡欲窜访台湾以来,台湾的主流民意剧烈变动,发生了近20年来罕见、深刻的转折性变化。为此很有必要从较深层次,对当前的岛内主流民意做一番贴近当下现实、有助预测未来的观察与分析。

  一、当前岛内主流民意的新变

  (一)当前岛内主流民意新变之一:

  民进党的政治策略自建党起从操弄族群和“统独”之争入手,步步深入,不断升级,近些年已转向陷入“抗中保台”和“反中保台”的大漩涡。以往每逢“总统”大选选情危急,民进党就会祭起“抗中保台”和“反中保台”大旗,以“台湾保卫者”身份自居,给国民党扣一顶红帽子——“亲中卖台”的“中共同路人”,往往就会逆转获胜。

  而今台湾传统的主流民意不知不觉开始发生新变。今年年初,亲绿智库“台湾民主基金会”发布《民众对当前两岸关键性问题的看法》民调,结果显示,对于是否认为两岸应该像以前一样,以“九二共识”为前提,重新开启两岸交流对话,让两岸关系正常化?有近半数民众同意。关于是否同意以“九二共识”为前提,重新开启两岸交流对话?同样也有近半数民众同意。至于是否支持“抗中保台”?仅35.7%民众支持;50.8%民众不支持。对此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左正东指出,过去20年来很重要的两个事件,分别是台湾的“太阳花学运”,以及香港的“反修例”事件。“太阳花世代”的这群人,如果当时他们大学刚毕业进入社会,那他们现在大约在30岁到39岁之间。而这群人在民调中显示,多数人已经不支持“抗中保台”。这样的民意转向表明,“太阳花学运”的影响已经在消退。而被岛内某些有头有脸的人称为“不是共识的九二共识”,早已成为“历史翻过去的一页”,竟然“起死回生”,成为两岸关系正常化的前提。如此颠覆性的变化,似乎不是按常理出牌。

  (二)当前岛内主流民意新变之二:

  亲绿智库“台湾民主基金会”发布的《民众对当前两岸关键性问题的看法》民调还显示,有62.1%民众不同意所谓“只有相信美国、亲近美国,才能保卫台湾”的说法。而不久前美国西肯塔基大学政治学教授里奇针对“若台海爆发冲突,你有多大信心美国会‘协防台湾’”?调查总体结果显示,26.6%的台湾民众“完全没信心”,37.9%的台湾民众“相当没信心”。尽管美台一再强调所谓“非正式关系加强”,但台湾民众仍然对美国所谓“防卫承诺”持怀疑态度。里奇指出,若台海爆发冲突,美国所谓“协防台湾”的潜在成本是相当巨大的。这使得除了对台军售之外,美国进行任何对台海方面的干预都将变得更加困难。尽管美国一再提及所谓“对台承诺”,但这是否属于美国外交政策的优先事项却让人不得而知,因此台湾民众持怀疑态度也顺理成章。

  二、岛内主流民意为何逆向发展

  近年来岛内主流民意的逆向发展,首先必须给予其明确的诠释定位,即称其与以往的变化相比,发生了极少见的转折性的变化。“反中”“抗中”仅仅是假面具,但放在岛内以往谁敢这样说?由民进党极力拨弄、拱火的“反中”“抗中”,这些年的声浪曾大幅拉高还嫌太低。可如今民进党“总统”参选人不但不敢如法炮制,还即刻嘴巴一转,改为柔性的“和平保台”。原火药味十足的“主流民意”被当局蛊惑后,也以“和平”为主基调。但“和平”的惟一目的是“避战”,而不是和平统一。

  针对美国“协防台湾”这一敏感问题,26.6%的台湾民众“完全没信心”,37.9%的台湾民众“相当没信心”。这两项相加,竟有64.5%的岛内民众缺乏信心。这与10多年来同样问题的民调回采数据相差甚远。

  至于以上这两个事关两岸关系发展、事关台海和平稳定的重大命题,为什么会发生如此颠覆性的新变?!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大主因:

  (一)对台海生战的焦虑感急剧上升

  几次赴台调研,深刻地感受到岛内民意最为关注的就是两岸会不会发生战争。以往岛内民众对大陆用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持全面否定态度,认为大陆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去年以来,尤其是去年8月佩洛西窜访台湾及今年美国新任众议院议长麦卡锡扬言要窜台后,大陆即刻举行的空前的围台、环台的军演,以及威震台海的联合战备警巡,极大震动了台湾社会。近期台湾《远见》杂志的一项民调显示,有高达63.6%的民众担忧两岸开战。“启事民调基金会”的民调表明,有68.8%的民众认为“蔡当局在军事和非军事上都没有做好准备”。

  台美勾连,台海生战。任何问题只要一涉及战争,就会变得极为复杂、敏锐。敏感的焦虑感一旦急剧上升,绝不可能轻易消除。

  (二)呼吁两岸和平成岛内最大公约数

  俄乌冲突爆发前,多数岛内民众对什么是战争的概念相当模糊。俄乌一年多的冲突使乌克兰沦为焦土,让蓝绿民众都看到战争的现实性与严酷性。美国及西方盟友仅口头上支持乌克兰或为乌克兰“递刀”,无视乌克兰民众的苦难与和平诉求。这使得台湾民众对台湾未来甚为担忧。岛内“要对话、要和平”的呼声顿时高涨,蓝绿阵营都视“和平”为台湾全社会最大公约数。但究竟如何实现真正的“和平”才能有效“避战”仍在争执。

  (三)民进党当局为获取本党最大的政治利益,引领台湾走“台独”绝路,必将酿成“青年上战场”的巨大悲剧

  众所周知,“台独”是民进党“创党之宝”。民进党一旦离开“台独”,就不是民进党。而民进党要搞“台独”,就离不开美国的力挺。长期以来民进党当局一直跪求美国“保护”。可近两年美国不断背弃“盟友”,充分暴露其战略的自私。美国的战略目标是将台湾当“棋子”。两岸一旦动武,台湾当局充其量是为美国打一场“代理人战争”。为此美国将台湾打造为“巨大武器库”,并制定了一项项“毁台计画”。而老百姓最为痛恨的是,“青年上战场”牵涉数不清的家庭,将会造成多少家庭骨肉永远分离。

  三、岛内主流民意今后的走势

  (一)“维持现状”的岛内民意仍将是主流

  “维持现状”,民进党尤其是蔡英文至少已叫嚷了七、八年。不久前,台湾陆委会公布的一份民调结果引起了广泛关注。根据该调查显示,现岛内有近九成的台湾民众希望两岸继续保持现状,即主张两岸关系仍长期“维持现状”不变。当然由台当局官方设题所做的民调,长期以来都带有不少水分,但不可否认的是,岛内被民进党洗脑的多数民众在大脑真空的状态下,无奈没有办法的办法,还是选择“维持现状”拖缓统一。

  立足当今台湾社会的状态,来分析研判“维持现状”,至少有两点值得密切关注,一是岛内民意热衷的“维持现状”,为何可长期不变?二是“维持现状”的实质内涵究竟是什么?

  对于第一个关注,你说它长期不变,这仅仅是表象。这几年蔡英文相继推出的“新两国论”“中华民国台湾”,是民进党的两项重大政治“创新发明”。前一个针对“一个中国原则”;后一个干脆给“台湾独立”直接创立一个新的政体名称,即把“中华民国”“国号”改为“中华民国台湾”。这两个动作,在两岸关系史上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变,岂是“维持现状”轻描淡写所能承担得起的?!因此“维持现状”绝不是民进党当局至今仍在全力维持七、八年前的现状,凡对民进党当局不利的现状早就打破,它所维持的仅仅是那些对民进党有利的现状。

  对于第二个关注,所谓的“维持现状”,实质包含了两部分的内涵:一是“维持现状再决定”;二是“永远维持现状”。这两种“维持现状”曾被误认为是“缓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有效方法”。但这仅仅是善良的民众天真的想法。上述两种“维持现状”的实质内涵就是“和平分裂”“事实独立”,其最大的危险性在于给两岸关系套上只能“和平发展”而非“和平统一”的模式后,台湾一方就可变被动为主动。尤其是在岛内民间,当台湾主体性或“事实独立”已成为主流价值与社会舆情时,就没有人敢讲统一,就更不敢主张统一。这种回避统一、绕开统一的作为,是对实现国家完全统一大业的极大的破坏与伤害,是民进党当局求之不得的“变相台独”。

  (二)预期“终将被统”的人越来越多

  纵览全球,所谓的统一模式无非是两种,主动统一,或“被动统一”。而这两种模式、选项,对台湾意义十分不同。选择主动统一,台湾与大陆谈判时手中所掌握的各种筹码较多。由于筹码多,具体获益自然将大于“被动统一”。而“被动统一”在不断流失原先所掌有的各种筹码,处于无可奈何的状态下,才来谈统一。那这种统一更多体现的是大陆的意志,台湾将失去更多获益机会。

  早在2019年1月,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民调就显示,48%的台湾民众认为“未来两岸终将统一”,而这4年来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刷新,现今达到了六成以上。但岛内的这种主流民意明显具有消极情绪。它没有客观地面对两岸的现实,对大陆的快速发展感到惊心,对两岸通过和平发展、形成深度融合感到忧心,对“被统一”后自己的处境甚为担心。这几种综合因素的互相迭加、交汇,进而根深蒂固,对“被统一”必然表现为忧心忡忡、诚惶诚恐、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这种极为复杂的心态被民进党当局充分利用,对两岸的统一不利。但在大陆心灵契合的和统思维的感召下,相信多数民众将会逐渐理性接受,对两岸日后启动的协商谈判应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三)寄希望中美博弈不冷不热、非战非和

  长期以来绿营推行“倚美抗中”路线,蓝营则坚持“亲美友日和中”路线。面对这两种路线的差异,岛内的主流民意更多采纳中美博弈不冷不热、非战非和的主张。其理由在于两点:1.在看得到的未来,美国仍将是全球惟一超级大国。只有美国才具有真正的实力“保护台湾”。2.随着中国大陆强势崛起,与对岸对着干终究是下下策,很有可能会得不偿失,与其冒着这么大的风险,不如暂不选边站。中美博弈若能不冷不热、非战非和,最符合台湾的利益。

  四、必须破除“唯民意论”的怪圈

  (一)民意如流水,极易生变

  台湾社会的民意多元、复杂、多变。岛内有句很形象的俗话,叫做民意如流水,极易生变。针对任何民意,千万不要错以为一成不变。台湾民意极易受到地域、背景、时段的影响,一旦遇到突发事件、重大事件,就会随机发生各种变化。如早期的几次“台海危机”,前些年的“太阳花学运”、香港“修例”风波,近年来新冠疫情传播等。由于民粹主义的大肆炒作,台湾民间的“反中”意识不断推高,极大违背、伤害了坚持“一中”的国家认同观。

  (二)只有强化统一大势,才是遏制、转化拒统民意的有效途径

  必须牢固树立“一个中国、大势在我”的战略定位,时时、处处强化统一大势的战略压迫,使得台湾民众真切感悟体察到“台独”、分裂存在巨大的战争风险,必将导致大陆的全力反制,由此将引发经济、民生的巨大危机,正常的社会生活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可能到了这个层面,绝大多数岛内民众担心“台独”引发战争,损害自身利益,进而产生切肤之痛,才有可能回归理性思考,才会开始思考风险的来源、分裂的危害、当局的所为……。由此岛内的主流民意才有可能发生变化,才有可能在逼统的巨压下发生应有的反转。

  当今大陆方面最重要的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强化国家统一的大势,以期增加大陆对岛内民意的向心力。

  (三)扭转民意是一项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但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绝不由岛内主流民意来主导

  台湾民意的特质向来具有可塑性与敏感性。可塑性意味着民意可以转化,甚至蜕变。而敏感性则表明其一受外界的重大作用,就会左右摇摆。

  为此我们自身须保持充分的信心和定力,要不失时机地破除“唯民意论”的怪圈。正视岛内民意,表现在不夸大,不缩小,更不可片面去迎合,从而失去政策主动性。要坚信两岸现有的问题唯有在交流中才能逐步解决,关键在于持续、深化、具有针对性,“从根本上说,决定两岸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是祖国大陆发展进步”。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9月号,总第309期)   中评社╱题:台湾主流民意的新变与走势 作者:周天柱(上海),上海东亚研究所研究员、上海台湾研究会理事

  【摘要】必须牢固树立“一个中国、大势在我”的战略定位,时时、处处强化统一大势的战略压迫,使得台湾民众真切感悟体察到“台独”、分裂存在巨大的战争风险,必将导致大陆的全力反制,由此将引发经济、民生的巨大危机,正常的社会生活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可能到了这个层面,绝大多数岛内民众担心“台独”引发战争,损害自身利益,进而产生切肤之痛,才有可能回归理性思考。由此岛内的主流民意才有可能发生变化,才有可能在逼统的巨压下发生应有的反转。当今大陆方面最重要的是,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强化国家统一的大势,以期增加大陆对岛内民意的向心力。扭转民意是一项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但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绝不由岛内主流民意来主导。

  谈及主流民意,首要的问题是何谓主流民意?主流民意即某区域民众主体意向的综合表现。民进党执政7年来,岛内社情民意上下震荡,变化多端。尤其是去年8月,时任美国众议院议长的佩洛西窜台及今年上半年美国众议院新议长麦卡锡欲窜访台湾以来,台湾的主流民意剧烈变动,发生了近20年来罕见、深刻的转折性变化。为此很有必要从较深层次,对当前的岛内主流民意做一番贴近当下现实、有助预测未来的观察与分析。

  一、当前岛内主流民意的新变

  (一)当前岛内主流民意新变之一:

  民进党的政治策略自建党起从操弄族群和“统独”之争入手,步步深入,不断升级,近些年已转向陷入“抗中保台”和“反中保台”的大漩涡。以往每逢“总统”大选选情危急,民进党就会祭起“抗中保台”和“反中保台”大旗,以“台湾保卫者”身份自居,给国民党扣一顶红帽子——“亲中卖台”的“中共同路人”,往往就会逆转获胜。

  而今台湾传统的主流民意不知不觉开始发生新变。今年年初,亲绿智库“台湾民主基金会”发布《民众对当前两岸关键性问题的看法》民调,结果显示,对于是否认为两岸应该像以前一样,以“九二共识”为前提,重新开启两岸交流对话,让两岸关系正常化?有近半数民众同意。关于是否同意以“九二共识”为前提,重新开启两岸交流对话?同样也有近半数民众同意。至于是否支持“抗中保台”?仅35.7%民众支持;50.8%民众不支持。对此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左正东指出,过去20年来很重要的两个事件,分别是台湾的“太阳花学运”,以及香港的“反修例”事件。“太阳花世代”的这群人,如果当时他们大学刚毕业进入社会,那他们现在大约在30岁到39岁之间。而这群人在民调中显示,多数人已经不支持“抗中保台”。这样的民意转向表明,“太阳花学运”的影响已经在消退。而被岛内某些有头有脸的人称为“不是共识的九二共识”,早已成为“历史翻过去的一页”,竟然“起死回生”,成为两岸关系正常化的前提。如此颠覆性的变化,似乎不是按常理出牌。

  (二)当前岛内主流民意新变之二:

  亲绿智库“台湾民主基金会”发布的《民众对当前两岸关键性问题的看法》民调还显示,有62.1%民众不同意所谓“只有相信美国、亲近美国,才能保卫台湾”的说法。而不久前美国西肯塔基大学政治学教授里奇针对“若台海爆发冲突,你有多大信心美国会‘协防台湾’”?调查总体结果显示,26.6%的台湾民众“完全没信心”,37.9%的台湾民众“相当没信心”。尽管美台一再强调所谓“非正式关系加强”,但台湾民众仍然对美国所谓“防卫承诺”持怀疑态度。里奇指出,若台海爆发冲突,美国所谓“协防台湾”的潜在成本是相当巨大的。这使得除了对台军售之外,美国进行任何对台海方面的干预都将变得更加困难。尽管美国一再提及所谓“对台承诺”,但这是否属于美国外交政策的优先事项却让人不得而知,因此台湾民众持怀疑态度也顺理成章。

  二、岛内主流民意为何逆向发展

  近年来岛内主流民意的逆向发展,首先必须给予其明确的诠释定位,即称其与以往的变化相比,发生了极少见的转折性的变化。“反中”“抗中”仅仅是假面具,但放在岛内以往谁敢这样说?由民进党极力拨弄、拱火的“反中”“抗中”,这些年的声浪曾大幅拉高还嫌太低。可如今民进党“总统”参选人不但不敢如法炮制,还即刻嘴巴一转,改为柔性的“和平保台”。原火药味十足的“主流民意”被当局蛊惑后,也以“和平”为主基调。但“和平”的惟一目的是“避战”,而不是和平统一。

  针对美国“协防台湾”这一敏感问题,26.6%的台湾民众“完全没信心”,37.9%的台湾民众“相当没信心”。这两项相加,竟有64.5%的岛内民众缺乏信心。这与10多年来同样问题的民调回采数据相差甚远。

  至于以上这两个事关两岸关系发展、事关台海和平稳定的重大命题,为什么会发生如此颠覆性的新变?!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三大主因:

  (一)对台海生战的焦虑感急剧上升

  几次赴台调研,深刻地感受到岛内民意最为关注的就是两岸会不会发生战争。以往岛内民众对大陆用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持全面否定态度,认为大陆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去年以来,尤其是去年8月佩洛西窜访台湾及今年美国新任众议院议长麦卡锡扬言要窜台后,大陆即刻举行的空前的围台、环台的军演,以及威震台海的联合战备警巡,极大震动了台湾社会。近期台湾《远见》杂志的一项民调显示,有高达63.6%的民众担忧两岸开战。“启事民调基金会”的民调表明,有68.8%的民众认为“蔡当局在军事和非军事上都没有做好准备”。

  台美勾连,台海生战。任何问题只要一涉及战争,就会变得极为复杂、敏锐。敏感的焦虑感一旦急剧上升,绝不可能轻易消除。

  (二)呼吁两岸和平成岛内最大公约数

  俄乌冲突爆发前,多数岛内民众对什么是战争的概念相当模糊。俄乌一年多的冲突使乌克兰沦为焦土,让蓝绿民众都看到战争的现实性与严酷性。美国及西方盟友仅口头上支持乌克兰或为乌克兰“递刀”,无视乌克兰民众的苦难与和平诉求。这使得台湾民众对台湾未来甚为担忧。岛内“要对话、要和平”的呼声顿时高涨,蓝绿阵营都视“和平”为台湾全社会最大公约数。但究竟如何实现真正的“和平”才能有效“避战”仍在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