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港话事:歇斯底里式制裁换不来大国威仪

  中评社香港8月11日电/识港网“识港话事”11日发表文章题为“歇斯底里式制裁换不来大国威仪”的文章,内容如下:

  现如今,“制裁”一词正成为内外反华势力的口头禅。西方政客叫嚣制裁,乱港分子更是乞求制裁。可以看出,宣布“制裁”已经成为了这些人的关键一招,被频繁使用。不论是美国推出《香港自治法》还是取消香港特殊地位,以及近日宣布制裁内地及香港的11名高层官员,这些都是西方反华势力妄图打压中国、遏制中国的一种手段,更是霸权主义的一次歇斯底里式发作。很明显,打“香港牌”成为了他们最顺手的伎俩。

  那么,所谓“制裁”因从何来?须从“民主”“自由”这二词的界定来看。这两个词汇我们如此熟悉,但其定义从来就不掌握在东方手中。长期以来,他们被认为符合西方制度的框架才是“民主”,匹配西方价值的标准才是“自由”。因此,当香港国安法义正言辞的宣布将保卫国家安全不受侵犯之时,西方卫道士们便口口声声称其侵犯了香港的“民主”与“自由”,为反修例张目,为暴徒撑台。他们当然希望香港继续乱下去,因为在这些卫道士眼中,香港已然成为“现代版耶路撒冷”,是所谓的“民主圣地”,当然有义务“保卫”。因此,既然要追求“民主”“自由”,岂有不乱的道理?

  事实上,这样一个所谓的“道理”西方列强早已在世界各地实践过。断臂残垣的叙利亚,疮痍满目的利比亚,恐怖主义肆虐的伊拉克,还有纷争不断的巴尔干半岛。这些都是西方捍卫其所谓“民主”与“自由”价值的杰作。今天,同样的西方价值叙事模式在香港重演,我们能否经受住“颜色革命”的考验?

  香港是一个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按健康长寿、教育获得、生活水准三个指标计算的综合指数排名中,2019年香港高居世界国家和地区排名第4位元,为亚洲最高。有这样优渥的条件,像修例风波这样的动乱何以发生?无非是有幕后黑手有组织的策划与经营,才令香港陷入黑暴的泥潭之中。这其中,美国无疑扮演着指挥者的角色。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便大获成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系列的胜利似乎昭示着资本主义将一统全球,但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却让西方某些人如鲠在喉,他们时刻不忘打压中国,频频在国际舞台高举“反中”牌,刷存在感。然而,西方反华势力不应忘记,他们所鼓动的所谓“革命”从未在东亚成功过,朝战、越战曾让美国政府深陷泥潭,更深刻改变了美国的政治生态。在中美的数次交锋中,美方并未占有多少便宜。反而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崛起间接令美国踏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乃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如今,中美深陷“修昔底德陷阱”,责任全在美方的自大与无知。美国有些人还抱着雅尔达体系下吆五喝六的老大哥心态,对别国指指点点,指望着继续充当“世界员警”。殊不知“时移世异,事异备变”的道理,用上世纪的冷战思维处理新世纪下的国际政治外交事务,其方式必定是过时的、其结果必定是失败的。美国采取如此“制裁”手段,违背国际公义,不得人心,更将其落后于时代的霸权主义思维暴露无遗。

  老子云“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意即提示大国应向大海一样,居于江河下游,海纳百川、包容万方,所以才能天下归心、获得拥戴。反观美国的作法,看不出一点点大国气象。特朗普政府一再鼓吹的“American First”,乍听起来挺令美国人振奋,却无形之中透露出美国政府的小家子气。我们再反观近来发生的事情,毫无疑问的是,歇斯底里式制裁换不来大国威仪。那些霸道的强盗逻辑,终将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识港网评论员:熊猫哥哥

伪原创在线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