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已成中美全球反霸与称霸之争的主场域

中国须以反霸塑造有利于统一的国际环境

  中评社╱题:台海已成中美全球反霸与称霸之争的主场域──兼论反霸导向下的国际环境塑造 作者:王海良(上海),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

  【摘要】西方对台湾问题的干涉已从美国一家之举演变为联合干涉,形成以全联盟、半政府、军事化为特征的挺台圈子。这使台湾问题的国际化升级成了台湾问题的全球化。美国主导的联合干涉意在铺垫霸主战略策略导向,藉台湾问题实行对华战略困扰。台海成为中美反霸与称霸之争的主场域,表现在国际思想空间、国际力量态度、中国的处境、反霸权的高度、反霸权的意义上。中国须以反霸塑造有利于统一的国际环境,包括建立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揭露美分裂中国策略、外交上打赢反“独”之战、反制美西涉台话语攻势、军事上借力反制新霸权。

  围绕台湾问题的国际斗争既是一个历史现象与历史过程,也是现实态势与现实挑战,又是大障碍与大难题。随着中国崛起、中美力量对比变化、国际格局演变,也因岛内社会和两岸关系发生变化,美西方调整了对台政策和对台战略,围绕台湾问题的国际斗争出现了新现象、新模式、新态势,中国面临着新局面、新挑战、新任务。

  一、台湾问题国际化呈现联合干涉之势

  2020年之前,美国长期独家干涉中国内政,台湾问题的国际化集中表现为中美围绕中国国际代表权的斗争。2020年后,这个局面已成为历史,现实是台湾问题的全球化、干预台海的体系化和以台制华的合围化。在美国的带动和推动下,西方一些国家开始有样学样,或与“台独”来往,或在台湾问题上发声,对中方形成一定干扰甚至压力。

  (一)西方对台应变发生实质变化

  自2016年民进党二次执政以来,台湾当局连续丢掉9个“友邦”,现仅存13个。美为之着急,在难挡台“友邦”与台“断交”情况下,转向掏空其“一中政策”,从国内立法开始,全面布局挺台,阻止中国统一。美方的所作所为,给西方树立了一个坏榜样,一些国家开始亦步亦趋,形成了台湾问题新国际化局面。从整个西方对台应变情况看,台湾问题的新国际化具有以下重大实质内容:

  1.在美国谋划和带动下,渐行“一中一台”模式。

  2.形成了一个新国际化战略,是为遏制中国的战略手段之一。

  3.形成一条国际干涉路线,是为美西方惯用的群起而攻之套路。

  需要强调的是,国际干涉的实质变化还全面反映在美西方干预台海的新策略上,这些策略呈现了以下特征:

  1.扭曲化,就是对台湾实行准“国家”化、改名换牌、改头换面。

  2.升格化,就是设计主题引导、利用便捷路径,拉起自由民主旗号,把台湾问题国际化加以合理化、抽象化、粉饰化。

  3.扩展化,就是把台湾问题与南海、香港、新疆、安全、贸易、科技等挂钩,扩大反中领域、反华阵营,尤其是把那些在台湾问题上持正确立场,但在其他问题上与中国意见相左或利益不同的力量拉进去,形成对台间接支持。

  4.污名化,就是搞话语攻势,抹黑中国大陆、污蔑“一国两制”,渲染大陆几年内攻台,在国际社会和国际舆论中妖魔化中国。

  (二)美西方干预台海的新范式

  在美国布局和推动下,台湾问题新国际化出现了比以往严重得多的态势,国际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

  1.全联盟,就是美国主导多国联盟范式。美要求盟友全体一致挺台。这个联盟加上台湾的13个“友邦”,在联合国之外形成一个大约50个国家的庞大集团。它在分裂中国的同时,也在分裂世界。在反共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驱使下,部分中东欧国家选择通过台湾问题向中国发难,来显示自己坚守理念,以换取美国的欣赏和报偿。

  2.半政府,就是半政府集体挺台范式。主要是议会挺台,以免行政当局陷入困境。近来又出现了政党挺台,尤其是执政党挺台,性质就更清楚了。

  3.军事化,就是与台湾建立军事关系范式。认为美方应在西太平洋保持强大兵力,意图迫使中国不因对台力量优势而动武。结合美军退出阿富汗观察,这些军事联盟意味着美战略重心由陆地转向了海洋,台海的战略地位和对抗性提高、危险性堪忧①。这意味着台海风暴不太远了。

  (三)已拉起一个护台的大圈子

  美国为台湾搞了一个国际圈子,但这个圈子并不算小,其能量更不可小觑。其首要任务是与台建立紧密关系,同时在美指挥下协调立场和行动。

  紧密关系的标准:1.突破性,如韩国第一次派战机飞近台海、韩日采取修好和协同行动;日韩澳则因台海而触碰核武议题;菲律宾对美增加开放了4个军事基地,并与日本签订军事合作协议,主要针对台海局势。2.实质性,这是根本的战略选择,而非形式化的权宜之计,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和前景。3.制度性,在经贸和文化交流合作掩饰下,签订协议、达成默契,形成固定机制,采取半政府方式进行,在美主导和担保下运作。欧盟国家较倾向于这一操作方式。

  紧密关系的结构:1.紧密关系组成要素(1)政治和外交(法理范畴),即政治上以台制华,外交上模糊化处理,游走在“一中一台”边缘。紧跟美国的西方国家尤其热衷和娴熟于此。(2)经济与科技,在保持对华经济贸易关系的同时,与台保持并扩大经济与科技交往,只做不说。欧盟主要成员国倾向于这一模式。(3)军事与战略,作为印太战略的一部分,建立和改善与台军事和战略关系,是基本取向,也是底线思维的体现。2.三种紧密关系类型:(1)全面型,仿效美国,与台加强政治经济军事全方位关系。(2)基本型,政治经济为主,军事为辅,以法德瑞荷西等欧盟国家为主。(3)核心型,局限在政治和经济上对台交往,而不涉及对台军事互动。一些缺乏军事力量的欧盟小国倾向于此。

  紧密关系的表现:1.互为盟友,仿效和采取美惯用方式,在政治和军事上把台湾当成实际上的非典型盟友对待,而不求外交形式或仪式。2.战略协同,以政治理念为基础,按美要求和指挥,与台进行政治互动,实际形成跨地区战略协同,干扰甚至困扰中国。3.政治互动,除以上两种情况以外,一般可能比较局限在政治领域与台互动,以表态的方式挺台,是具有次要阵营成员从众性质的行为模式。多数欧盟成员国、中东欧国家倾向于如此。

  可能产生的影响:1.听美国指挥力挺台湾,总体上协同美对台战略,加入美建立的政治军事组织、准备将来制裁中国大陆、考虑接受美核保护并支持和协助对华进行核威慑。2.不顾大陆态度挺台湾,重要政治人物互访;调整台代表机构名称;在联合国及其所属组织挺台;将来可能接纳所谓“台湾流亡政府”;对台半导体科技合作分流。3.军事上打算干预台海,扩大的北约和加强的印太战略将朝这一方向推进。4.推进与台湾全面关系,除法理形式外,以实质性全面对台关系掏空其现行“一中政策”,达到美式“一中一台”政策与策略的效果,间接但事实承认台湾具有准“国家”地位。

  二、联合干涉铺垫霸主战略策略导向

  不言而喻,台湾问题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都已发生急剧变化,美西方与“台独”的联手挤压,使和平统一的空间大大缩小,已不允许我们完全按照过去设定的路径和节奏推动和平统一进程。面对崛起的中国,美国再度面临战略两难,目前还不能提供答案,但却没停止尝试以新霸权体系行动进行干预,恐怕就是它的积极探索。

  (一)以台湾问题对华做战略困扰

  台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有重要意义②,随着美战略规划和军事部署的成型,美对华战略博弈的焦点赫然凸显了出来。美军从阿富汗溃退后,瞩目的地缘战略目标是台海和南海。

  相应地,政治攻势也进一步加强了。台海成为中美较量的主场域,一是支撑美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二是丢不掉死心塌地配合美方的民进党;三是可消耗中方一定外交资源;四是坐实台海为印太安全与军事要冲,与南海共同构成美海上霸权的防波堤。

  (二)开辟台湾问题国际化新战场

  谋求以台湾名义进联合国。随着中美博弈加剧,美方在弱势趋于明显的情况下,决定拉下假面具,直接在联合国发难。美方不顾历史事实,谬称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只解决了中国代表权问题,没解决台湾代表权问题,号召成员国接纳台湾有意义参与联合国体系的活动③。这不是简单的扶持弱者的操作,而是面对现实步步推进的策略,一旦打进了一个楔子,就会谋求打第二个、第三个楔子,不达目的绝不甘休,而台方更有多种谋略和手法争取间接“重返联合国”④。

  帮台成全球民主峰会要角。第一,全球民主峰会是政治攻势,其性质是以意识形态为核心、以反华抗中为目标、以拉帮结派为手段的跨国政治运动。第二,首次在国际场合公开坐实和实施“一中一台”。通过打“民主牌”和“台湾牌”,对中国施加双重压力。尤其需要强调的是,美方邀请百多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参加全球民主峰会,采用的身份是国家/政府,台以“政府”身份参加。这意味着,美虽不承认台湾是一个国家,但承认台当局是一个“政府”,也就是治理台湾的政权。这实际上是在国际上正式把台湾实体化即准“国家”化。

  (三)试探打通“一中一台”路径

  如果说美国的“一中政策”有所变化的话,无疑是更多地展现了其“一中一台”的实质和狡诈。美方不承认自己实行的是“一中一台”,声称坚持其一贯的“一中政策”,但坚定支持台湾,企图继续欺骗中方与国际社会。美方的所有行为都是在放弃“两个中国”策略的同时,改弦易辙,塑造“一中一台”,把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开对待,其中暗含着台湾是地位未定的独立实体概念。美国国务院网站不久前偷偷删除了“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语,其意涵是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不承认“中华民国”,所以不再有两个中国的问题,但美不打算继续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准备把台湾与中国分割开来处理。究其实质,就是新“一中一台”,新就新在不提“中华民国”包装的“一中一台”,与“中华民国台湾”合辙合拍,丝丝入扣。

  这样发展下去,不受阻拦的话,就可能转经国会通过法案上升为法律。这一方面会为美方可能的军事干预提供合法性,另一方面会成为西方衡量标准,造成很大国际效应。仅从这两点看就十分危险。美国意图编织国际军事同盟网络,树立武力保台、阻挠中国统一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要看到,美国并不是单纯在政治上拉抬台湾,还蕴含了为武力协防台湾创造理由,即动员民主同盟成员联合保护作为民主实体的台湾。

  三、从台海透视美国新霸权形态表现

  综观近年来美西方在台湾问题与台海格局上的表现,不难发现,从动机到策略、从政治到经济、从军事到话语,无不呈现出从简单干涉中国内政升级为重点维护霸权的新态势,中美反霸与称霸之争目前正以台海为前沿展开。这是具有深刻背景、重大意义和重要影响的转变。

  (一)形态初显的新型霸权

  新条件下的霸权转型。无论是俄乌战场,还是台海危机,都给人一种新感觉,就是美国还是那个美国,但美国的称霸方式发生了变化,而且是形态与机制的变化。美国不得不适应世界格局之变,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美国总是不能摆脱特殊的不安全感,长期受制于所谓国家安全的潜在危险惊吓。作为受到了削弱的后冷战霸主,美国的不安全感与国土无关,但与盟邦不分,正是因为它把势力范围视同国土了⑤。对美国而言,霸权原则是约定俗成的。根据这种原则,美国对外政策的目的就是维持相对优势,寻求延长单极时期并使其成为一个时代⑥。而从新型霸权的手法、技术和效果看,恐怕不是下降的霸权,而是一种升级的霸权。

  新型霸权具有诸多特性。新型霸权显现出多个新特性,通观起来,是矛盾的组合特性:

  1.综合性,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文化等多领域全面运作,维护整个西方的霸权,它不再完全是美国一家的霸权,也不再只是一个领域内的行为,而是跨领域的多领域行为。

  2.体系性,在结构上表现为政治体系、经济体系、思想体系、话语体系以及军事集团,后者以北约为基础和主体,在已有印太军事体系的情况下,北约依然扩张出圈,走向亚太,搞超长臂管辖,完全是反地缘的霸权主义新表现和新形态。

  3.广泛性,从一家独霸到一群共霸,利益均沾好处共享,同时又群龙有首,以美为首。美西方联合干预台海,已不是简单的干涉中国内政,而是藉题发挥,意在围剿和遏制中国。白宫官员所谓一旦中国武统,西方16国将反制中国,就是对新霸权主义广泛性的注解。

  4.虚伪性,美西方推行新霸权主义,却打着民主自由、公平正义、和平稳定的旗号;明明在台湾、西藏、新疆、南海等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主权、危害中国利益,给中国发展制造困扰,以维护美霸主地位,却以人道主义为冠冕堂皇的藉口。又如美国会通过提案,勒令21国与中国断交,否则将予以制裁,其霸道嚣张不说,其为台争取潜在建交对象的虚伪行径已昭然若揭。

  5.柔韧性,不得不说,新型霸权主义具有较强的柔韧性,是由其现实主义特性决定的,与其实用主义特质有关,能随时适应国际现实,做到尽量顺势而为,只要能达到目的,无论做什么、怎样做都可以。

  6.极端性,由于新霸权主义实力不济,所以信心不足和脆弱心理促使它诉诸极端手段,图穷匕见,在没有发生战争的东亚地区发表系统的核武言论,动起对华进行核威慑的脑筋,不能不令人感到匪夷所思⑦。但若考虑到以下事实,即美国是唯一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最大的核武国家,美英法等组成了最大核武军事集团,又不觉得这是空穴来风了。这既是霸主习性的表现,其实也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狼性的展现。

  (二)一成不变的规制霸权

  规制称霸是美国霸权主义基本路径。美国一直是全球唯一的国际规制霸主。要当头,先立规,世界事务也是这样。在美看来,中国要统一,不管是和平统一还是武力统一,都会打破现状,动摇战后国际秩序。这正是其维护规制霸权的表现。

  规制称霸假借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美国要的是对规则的垄断,但是美国学界和外宣把美国的霸道行为打扮成中性、合理和有益的;甚至基于美国例外论,定性美帝国主义不同于英帝国主义以及更早的帝国主义,一直以来都对抗并战胜了各种“邪恶帝国”,美国霸权主义是后冷战时代单极体系下唯一超级大国的积极表现,因其反对后殖民国家的帝国侵略扩张而是非霸主性世界强国⑧。不夸张地说,这塑造了大多数人头脑中的美国全球形象。这无疑是一个荒谬的现实。

  规制称霸实际上是美国的一家之言。美国作为这个星球上的主导性军事和经济强国,发展并保持了一个危险观念,即唯有美国的全球至高无上和“领导地位”能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⑨。美国霸权主义正在主动出击,从国会立法开始,从不同路径、以不同手段阻挠中国统一,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在新伪装的掩护下,美一定会动员整个西方阵营来推进这一进程,也一定会为此动摇甚至摧毁战后国际秩序。

  (三)荒诞可笑的思想域霸权

  打造西方思想体系。美国也一直是战后世界的思想霸主,至少后冷战以来完全如此。美国统治了整个西方思想界,影响了全球价值观,巩固并扩大了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压缩了社会主义势力范围,从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通过对人们三观的塑造改变了世人的认知甚至思维。

  价值决定判断标准。在美国的引导下,西方社会不看事实,只从主观意念出发,作直观判断。只要体制是西方的,就一定是正确的,且全都是正确的。不管在哪方面与之对立,对立的一方都是错误的。所有这些都不必思考,也不容争辩。这就是美国误导所造成的无知和无良。美国就是在这样的思想域中把台湾塑造为民主实体形象,从而召唤观念一致者群起支持和保卫,反对、遏制甚至围剿中国大陆。

  (四)强势嚣张的国际话语霸权

  国际话语霸权危害极严重。话语霸权对美国霸主地位的帮助不可估量,在塑造形象、制造理由、编造藉口、伪造事实等方面起着极大作用,对美国霸主地位的合理性、合法性更起到了加持和美化的作用。话语霸权甚至不允许国际媒体在报导或评论中国事务时,采取客观中立立场。新霸权主义正是通过话语霸权来纠集力量、塑造恶者、形塑误区,全面设置针对中国统一的障碍,从而阻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维持和维护美全球霸主地位的。

  四、台海已成反霸与称霸之争的主场域

  中美涉台斗争、台湾问题国际化、台海危机管控等,都是中美围绕台湾问题博弈的表现与态势。不妨从中美双方对台影响力、中美在国际场域中涉台影响力、由反干涉上升到反霸权高度这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

  (一)国际场域中新情况新态势

  中国一向在台湾问题上是有理的,不存在国际舆论压力。中国一直在对外交往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受到了广泛理解和支持,很少遇到挑战或阻碍。在联合国也是如此,不存在严重争议。然而,今天情况有了一些重要变化,可归纳如下:

  第一,影响从国际空间转向思想空间。美国为了掩盖、抵消和弥补其无法在法理上支持台湾、维持其既有地位和国际空间的窘况,转移了阵地和攻防焦点,从争夺国际空间转向了占据思想空间。即不再纠缠有多少国家承认台湾,而是拉起一支庞大的挺台队伍,入伙国家的数量超过30个,其中的美西方盟友较有分量,前苏东阵营成员国则比较积极。这个主要以民主对威权划界的圈子,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面向与手段。

  第二,其他国际力量态度有整体变化。一是对美有需求而又在制度上不同于中国的,改变了坚持一中原则的立场,拿中国核心利益向美国献上投名状。二是处于美西方之外,与中国有政治距离,但发现可从台湾获益的,转而接近台湾,从中渔利。三是从众并骑墙的,随时可能改变对台政策,转向隐蔽式背离一中原则立场。

  第三,台湾问题从国际化走向全球化。其中包含了战略政治经济文化因素。这个变化态势,中方不允许,但却挡不住,斗争日益尖锐激烈。

  (二)中国如何应对不利局面

  在此情况下,中国亟需扭转不利局面,不能任其发展下去。中国应该枪打出头鸟,擒龙先缚首,即首先反霸权。

  笔者认为,反霸权的机理是:1.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但台湾海峡、西太岛链等确有涉外因素或国际因素,这本来可由海峡两岸协商谈判解决。然而,美不但不允许两岸顺利解决分歧争议,还不断扩大和加剧矛盾;本来不是国际问题的台湾问题,被美通过国际化手法改造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从而形成了台湾问题的全球化。这实际上是美国霸权主义的新战略步骤。2.台湾问题已与美印太战略挂钩,成为其风暴中心和防范焦点。3.台湾问题与北约东扩被人为联系起来,显示了台湾问题军事化的趋势,其中的阴谋不言而喻。4.台湾问题与联合国有深刻联系,但美却不顾历史和法理,企图颠覆战后国际体系。5.台湾问题与中间地带的关系是值得关注的,这指的是非西方也非特亲近中国的广大国际社会,因其有变化空间、利用可能和影响作用而成为重要的争取对象。

  (三)从反干涉上升到反霸权高度

  重新认识反分裂反干涉斗争。反分裂反干涉二者关系紧密,后者将越来越重于前者,反干涉斗争将决定反分裂斗争的前景与结果。

  要以反霸权带动反干涉斗争。美干涉中国内政,实则是维护其西太平洋掌控者地位、世界老大霸主地位、西方价值观捍卫者形象,所以不是单纯干涉内政的问题。中国应该与众多国家一起开展反霸斗争。反干涉斗争之所以是伟大斗争,既是由于它是中国实现统一的必由之路和有力武器,也是因为它与国际反霸斗争息息相关,处于同一阵线。

  (四)上升到反霸权的重大意义

  反分裂反干涉加上反霸权,是对中国在台湾问题上掌握主导权、主动权的强大推动,其作用是以斗争求稳定、以斗争求发展、以斗争求进步,看似充满危机和风险,实际蕴含了新空间、新局面、新境界,这就是辩证法所揭示的不破不立。

  反霸斗争是境界的上升。从反干涉到反霸权,既有联系,又有递进,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一次升跃。

  在更广阔视域中看问题。反干涉反霸权斗争因为涉及美国、西方、霸主、霸权体系、阵营体系,关乎百年变局、三大任务、两个百年而上升为反霸斗争,进而成为伟大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关键节点和中枢位置决定了其高难度。新冷战或冷对抗状态下的反干涉反霸权斗争以台海为主场域,则美西方的力量相对虚弱,力不从心。美西方虽力有不济,但不会死心,绝不会弃台,而会选择对华进行软遏制和冷对抗,故出现新手段新形态新方式的围殴并不令人意外。

  从全球看反干涉反霸权。称霸是霸主对众人而不是对某一人的称王称霸,压制的不是一个对象,故反霸权会带动多国,具有普遍意义。这既是一种共同命运,也与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相关。反干涉反霸权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值得研究。

  五、以反霸塑造有利于统一的国际环境

  面对美国为首的新霸权体系,中国没有退路,只能挺立和斗争。但单有斗争还不够,还要以反霸为导向与推助,主动塑造有利于统一的国际环境,包括建立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揭露美西分裂中国策略、反制美西涉台话语攻势、打赢反“独”外交攻防战、军事上借力反制新霸权。

  (一)建立国际反霸统一战线

  要有当年提出和倡导团结第三世界的胆识,勇于倡导并建立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第一,不以中国统一为前提,而以各方关切、公正合理、相互支持为前提。第二,不搞签约结盟,互不承担责任义务,而以道义为动力,以精神为纽带,以话语为手段,共同反霸、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第三,中国绝不当头,而要充分发挥国际精神、国际民主、国际共管。第四,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第五,藉助“一带一路”、金砖组织等国际合作网络与机制,开展交叉活动,使之成为一个无形但有力的阵线。

  (二)揭露美西分裂中国策略

  第一,揭露美在台湾问题上的阴谋与伎俩。公开彻底揭露和批判美方掏空“一中政策”、设计“一中一台”,图谋分裂中国的实质。第二,积极应对美西方挺台同盟。美国的盟友实际上是替美方火中取栗,内心是矛盾的,遇到有力反击会退缩,在利益面前会犹豫。对美国的这些盟友不能太客气,立场、态度、措辞上不搞模糊化、隐晦化、柔性化,要明确把台湾问题与双边经贸关系挂钩,使欧洲国家彻底打消碰台湾问题的念头。第三,驳斥美方的“台湾地位未定论”。这虽是荒谬之说,且美西方并不是那么理直气壮,但在诸多国家政府那里还是很有市场。正是由于这一谬论的存在和作用,才让美国有了做手脚、搞阴谋的运作空间,给藉台湾问题搞事谋利的国际力量提供了一定市场。

  (三)反制美西涉台话语攻势

  话语反霸是当务之急。针对美制造的荒谬舆论,中国必须坚决反对,消除影响,并建立话语阵地。要在讲好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多讲中国统一的重要意义、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多讲反霸对世界的重要意义、塑造百年变局的重要意义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破除美话语霸权影响。只有破除美西涉台话语优势,才能建构中方对外涉台话语优势。要批判美西方颠覆二战胜利成果和体制秩序,揭露、批判美西方无视和挑战联合国决议。

  (四)外交上打赢反“独”攻防战

  现在涉台国际斗争实际上出现了两个战场,一个战场是围绕“两个中国”还是一个中国争夺战的战场,争的主要是“邦交国”。另一个战场是“一中一台”攻防战的战场,这个新战场远比第一个战场大得多,不仅在欧洲及其他地区,还在联合国及其所属国际组织。这个战场的特点是“台独”国际化,焦点和要害是美西方要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中方要在国际上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这将是一场比第一战场更激烈的争夺战。要处理好两个战场之间的关系,根据发展态势,做好国际涉台斗争焦点转移的准备,以防发生连锁反应,阻止美西方在全球塑造“一中一台”格局。

  (五)军事上借力反制新霸权

  针对美西方通过霸权体系搞国际干涉内政、实行多重涉台军事同盟的战略,中方不必继续坚持孤军奋战,而应明确藉助和利用国际友好力量,增强战略和军事上反制的能力与效能。团结国际友好力量反霸是维护国际正义和国际秩序的题中应有之义。反霸也可从俄罗斯通过集体安全组织一举镇压哈萨克斯坦武装暴乱中受到启发。1.可与俄罗斯正式建立亚欧大陆东西两翼战略和军事互动机制。2.可与朝鲜建立半岛和台海协同战略及军事机制。3.可与伊朗建立海湾与台海战略与军事互动机制。4.可与巴基斯坦建立南亚与台海战略与军事机制。5.针对美西方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军事安排,中国可以研究主动把台湾问题与上合组织挂钩,争取外部协调、配合与策应,增强攻防能力,来抵消和反制美方所搞涉台军事同盟的负面作用。

  结束语

  尽管在新国际格局中美国已不再具有在台海单独干涉中国内政的能力,但美国通过建构新霸权体系,改变台湾问题所处国际环境,设计网络化全面干涉战略,并更多地对台投入各类资源,在台海筑起维护霸权防波堤。这使中国的反分裂、反干涉斗争失去了锋芒与分量,并呈现国际环境恶化之势。中国须把反“台独”斗争从反分裂、反干涉、护主权上升到反霸权、维正义的高度,争取并联合一切国际友好力量,积极改善甚至主动塑造有利于祖国统一的国际环境。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新时代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外部环境塑造研究》,项目编号22JJD810022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Zhu Zhiqun: AUKUS: Aggravating Tensions and Dividing the World,on Think China,September 23,2021.

  ②王海良:《全球地缘战略视域中的中美台海战略博弈》,载《中国评论》2023年8月号。

  ③谭慎格:《台湾的“有意义参与”》,载2021年11月7日《自由时报》。

  ④宋燕辉:《务实参与联合国有策略》,载2021年11月2日《中国时报》。

  ⑤James Chance &Caleb Carr: America Invulnerable The Quest for Absolute Security from 1812 to Star Wars,published by Summit Books,1988,pp.318、321.

  ⑥理查德·N·哈斯:《规制主义——冷战后的美国全球新战略》,新华出版社1999年8月,第46页。

  ⑦The World After Taiwan’s Fall,edited by David Santoro and Ralph Cossa,issues &insights vol 23.SR 2,February 2023,Pacific Forum International,p21、p24.

  ⑧Cultures of United States Imperialism,edited by Amy Kaplan and Donald E.Pease,published by Duke University Press,Durham and London,1993,pp12-13.

  ⑨Michael Swaine &Andrew Bacevich: A Restraint Approach To U.S.-China Relations Reversing The Slide Toward Crisis And Conflict,Quincy Paper No.11,April 2023,p.15.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3年10月号,总第310期)

中国须以反霸塑造有利于统一的国际环境

  中评社╱题:台海已成中美全球反霸与称霸之争的主场域──兼论反霸导向下的国际环境塑造 作者:王海良(上海),上海东亚研究所所长

  【摘要】西方对台湾问题的干涉已从美国一家之举演变为联合干涉,形成以全联盟、半政府、军事化为特征的挺台圈子。这使台湾问题的国际化升级成了台湾问题的全球化。美国主导的联合干涉意在铺垫霸主战略策略导向,藉台湾问题实行对华战略困扰。台海成为中美反霸与称霸之争的主场域,表现在国际思想空间、国际力量态度、中国的处境、反霸权的高度、反霸权的意义上。中国须以反霸塑造有利于统一的国际环境,包括建立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揭露美分裂中国策略、外交上打赢反“独”之战、反制美西涉台话语攻势、军事上借力反制新霸权。

  围绕台湾问题的国际斗争既是一个历史现象与历史过程,也是现实态势与现实挑战,又是大障碍与大难题。随着中国崛起、中美力量对比变化、国际格局演变,也因岛内社会和两岸关系发生变化,美西方调整了对台政策和对台战略,围绕台湾问题的国际斗争出现了新现象、新模式、新态势,中国面临着新局面、新挑战、新任务。

  一、台湾问题国际化呈现联合干涉之势

  2020年之前,美国长期独家干涉中国内政,台湾问题的国际化集中表现为中美围绕中国国际代表权的斗争。2020年后,这个局面已成为历史,现实是台湾问题的全球化、干预台海的体系化和以台制华的合围化。在美国的带动和推动下,西方一些国家开始有样学样,或与“台独”来往,或在台湾问题上发声,对中方形成一定干扰甚至压力。

  (一)西方对台应变发生实质变化

  自2016年民进党二次执政以来,台湾当局连续丢掉9个“友邦”,现仅存13个。美为之着急,在难挡台“友邦”与台“断交”情况下,转向掏空其“一中政策”,从国内立法开始,全面布局挺台,阻止中国统一。美方的所作所为,给西方树立了一个坏榜样,一些国家开始亦步亦趋,形成了台湾问题新国际化局面。从整个西方对台应变情况看,台湾问题的新国际化具有以下重大实质内容:

  1.在美国谋划和带动下,渐行“一中一台”模式。

  2.形成了一个新国际化战略,是为遏制中国的战略手段之一。

  3.形成一条国际干涉路线,是为美西方惯用的群起而攻之套路。

  需要强调的是,国际干涉的实质变化还全面反映在美西方干预台海的新策略上,这些策略呈现了以下特征:

  1.扭曲化,就是对台湾实行准“国家”化、改名换牌、改头换面。

  2.升格化,就是设计主题引导、利用便捷路径,拉起自由民主旗号,把台湾问题国际化加以合理化、抽象化、粉饰化。

  3.扩展化,就是把台湾问题与南海、香港、新疆、安全、贸易、科技等挂钩,扩大反中领域、反华阵营,尤其是把那些在台湾问题上持正确立场,但在其他问题上与中国意见相左或利益不同的力量拉进去,形成对台间接支持。

  4.污名化,就是搞话语攻势,抹黑中国大陆、污蔑“一国两制”,渲染大陆几年内攻台,在国际社会和国际舆论中妖魔化中国。

  (二)美西方干预台海的新范式

  在美国布局和推动下,台湾问题新国际化出现了比以往严重得多的态势,国际环境发生急剧变化,主要表现为:

  1.全联盟,就是美国主导多国联盟范式。美要求盟友全体一致挺台。这个联盟加上台湾的13个“友邦”,在联合国之外形成一个大约50个国家的庞大集团。它在分裂中国的同时,也在分裂世界。在反共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驱使下,部分中东欧国家选择通过台湾问题向中国发难,来显示自己坚守理念,以换取美国的欣赏和报偿。

  2.半政府,就是半政府集体挺台范式。主要是议会挺台,以免行政当局陷入困境。近来又出现了政党挺台,尤其是执政党挺台,性质就更清楚了。

  3.军事化,就是与台湾建立军事关系范式。认为美方应在西太平洋保持强大兵力,意图迫使中国不因对台力量优势而动武。结合美军退出阿富汗观察,这些军事联盟意味着美战略重心由陆地转向了海洋,台海的战略地位和对抗性提高、危险性堪忧①。这意味着台海风暴不太远了。

  (三)已拉起一个护台的大圈子

  美国为台湾搞了一个国际圈子,但这个圈子并不算小,其能量更不可小觑。其首要任务是与台建立紧密关系,同时在美指挥下协调立场和行动。

  紧密关系的标准:1.突破性,如韩国第一次派战机飞近台海、韩日采取修好和协同行动;日韩澳则因台海而触碰核武议题;菲律宾对美增加开放了4个军事基地,并与日本签订军事合作协议,主要针对台海局势。2.实质性,这是根本的战略选择,而非形式化的权宜之计,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和前景。3.制度性,在经贸和文化交流合作掩饰下,签订协议、达成默契,形成固定机制,采取半政府方式进行,在美主导和担保下运作。欧盟国家较倾向于这一操作方式。

  紧密关系的结构:1.紧密关系组成要素(1)政治和外交(法理范畴),即政治上以台制华,外交上模糊化处理,游走在“一中一台”边缘。紧跟美国的西方国家尤其热衷和娴熟于此。(2)经济与科技,在保持对华经济贸易关系的同时,与台保持并扩大经济与科技交往,只做不说。欧盟主要成员国倾向于这一模式。(3)军事与战略,作为印太战略的一部分,建立和改善与台军事和战略关系,是基本取向,也是底线思维的体现。2.三种紧密关系类型:(1)全面型,仿效美国,与台加强政治经济军事全方位关系。(2)基本型,政治经济为主,军事为辅,以法德瑞荷西等欧盟国家为主。(3)核心型,局限在政治和经济上对台交往,而不涉及对台军事互动。一些缺乏军事力量的欧盟小国倾向于此。

  紧密关系的表现:1.互为盟友,仿效和采取美惯用方式,在政治和军事上把台湾当成实际上的非典型盟友对待,而不求外交形式或仪式。2.战略协同,以政治理念为基础,按美要求和指挥,与台进行政治互动,实际形成跨地区战略协同,干扰甚至困扰中国。3.政治互动,除以上两种情况以外,一般可能比较局限在政治领域与台互动,以表态的方式挺台,是具有次要阵营成员从众性质的行为模式。多数欧盟成员国、中东欧国家倾向于如此。

  可能产生的影响:1.听美国指挥力挺台湾,总体上协同美对台战略,加入美建立的政治军事组织、准备将来制裁中国大陆、考虑接受美核保护并支持和协助对华进行核威慑。2.不顾大陆态度挺台湾,重要政治人物互访;调整台代表机构名称;在联合国及其所属组织挺台;将来可能接纳所谓“台湾流亡政府”;对台半导体科技合作分流。3.军事上打算干预台海,扩大的北约和加强的印太战略将朝这一方向推进。4.推进与台湾全面关系,除法理形式外,以实质性全面对台关系掏空其现行“一中政策”,达到美式“一中一台”政策与策略的效果,间接但事实承认台湾具有准“国家”地位。

  二、联合干涉铺垫霸主战略策略导向

  不言而喻,台湾问题所处的环境和条件都已发生急剧变化,美西方与“台独”的联手挤压,使和平统一的空间大大缩小,已不允许我们完全按照过去设定的路径和节奏推动和平统一进程。面对崛起的中国,美国再度面临战略两难,目前还不能提供答案,但却没停止尝试以新霸权体系行动进行干预,恐怕就是它的积极探索。

  (一)以台湾问题对华做战略困扰

  台海对美国的霸主地位有重要意义②,随着美战略规划和军事部署的成型,美对华战略博弈的焦点赫然凸显了出来。美军从阿富汗溃退后,瞩目的地缘战略目标是台海和南海。

  相应地,政治攻势也进一步加强了。台海成为中美较量的主场域,一是支撑美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二是丢不掉死心塌地配合美方的民进党;三是可消耗中方一定外交资源;四是坐实台海为印太安全与军事要冲,与南海共同构成美海上霸权的防波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