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保住新加坡的双语优势
讲华语运动推行了40年,因为客观因素的改变,我们的双语优势反而相对减弱,总理的话语重心长,一针见血地点出华族新加坡人的语言困境。
“鼓励国人把华语融入日常生活”,对我国领袖仍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我们必须找出为何华族年轻父母在家中放弃华语的因素,是由于同侪压力、互相攀比的心理或是缺乏自信,其中因素不一而足。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是,年轻一代父母尽管在双语家庭中长大,在学校时就算华文成绩不错,出了校门之后便逐渐疏远华文华语,工作场所用不上,日常使用的华语词汇也就越来越贫乏,可能造成他们在家庭中选择最感舒适的英语跟孩子沟通,孩子也因此对华语产生抗拒的心理,祖父母即使英语不灵光,为了跟孙儿沟通也得讲不标准的英语。孩子从小缺乏讲华语的家庭环境,也进一步导致他们在学校中视华文学习为畏途。我们过去引以为豪的双语优势若继续往下滑,可能三五年时间,我们再也不敢自称什么双语优势了。
此外,在保留“新加坡特色的华语”的同时,我们也要避免让它成为新加坡标准华语发展的障碍。
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广泛流行,对标准用语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这不是我国面对的独特问题。其实,网络平台对提倡华语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是,智能手机上可以收到源源不绝的华文信息,增加使用者阅读华文的机会,但网络语言有其随意性,可能为华文华语程度不高的本地学生造成混淆。
“71%的华族家庭在家中主要是讲英语”的最新数据,对我们也是一记警钟。华文媒体、华人社团组织和其他以华文华语为媒介的艺术文化团体,以及常年的讲华语运动,可以各司其职,为提倡华文华语尽一分力,但更大的助力还是必须来自政府。
社论说,讲华语运动眼前面对的形势越来越复杂,对年轻一代而言,华语几乎是全面取代了方言,但华语的提升却碰到了一个瓶颈。现在正视这个问题,为时不晚。建立新加坡华语资料库的目的不应只是维护新加坡华语的特色,而也要推动新加坡华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加强华语作为日常语言的生命力,并让国人掌握有效的华语能力与中国崛起的时代接轨。推广华语必须坚持不懈,是因为我们得不断应对新的局势,这更是我国建立文化认同感的重要工程。
讲华语运动推行了40年,因为客观因素的改变,我们的双语优势反而相对减弱,总理的话语重心长,一针见血地点出华族新加坡人的语言困境。
“鼓励国人把华语融入日常生活”,对我国领袖仍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我们必须找出为何华族年轻父母在家中放弃华语的因素,是由于同侪压力、互相攀比的心理或是缺乏自信,其中因素不一而足。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是,年轻一代父母尽管在双语家庭中长大,在学校时就算华文成绩不错,出了校门之后便逐渐疏远华文华语,工作场所用不上,日常使用的华语词汇也就越来越贫乏,可能造成他们在家庭中选择最感舒适的英语跟孩子沟通,孩子也因此对华语产生抗拒的心理,祖父母即使英语不灵光,为了跟孙儿沟通也得讲不标准的英语。孩子从小缺乏讲华语的家庭环境,也进一步导致他们在学校中视华文学习为畏途。我们过去引以为豪的双语优势若继续往下滑,可能三五年时间,我们再也不敢自称什么双语优势了。
此外,在保留“新加坡特色的华语”的同时,我们也要避免让它成为新加坡标准华语发展的障碍。